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评价论文_白晓清1,边桦2

白晓清1 边桦2

1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2天津市北辰医院科教科 天津 300400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的应用评价。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电子病历;临床路径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9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August 2016-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47 cas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7 cases)in 2 groups.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respectively.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and Barthe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clinical pathway

前言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过程中极为常见,容易导致患者的残疾和死亡。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在于脑部发生急性病变引起的血液循环受阻,若不能及时施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1]。临床路径管理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参考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过程的规范性[1]。本研究主要评价了临床路径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个组别。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2±2.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5±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

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通知急诊医护人员接诊。接诊途中,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电话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正确急救,如解开衣领、尽量避免移动患者等。到达现场后,保持平稳状态将患者移至急救车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给予现场急救。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交接,启动绿色通道,由急诊完成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颅部CT检查等,并与其他科室沟通,尽量缩短患者的入院至治疗时间。

1.2.2临床路径管理

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时间为线,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文献资料等制定临床路径表,以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为原则,分别于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的诊治任务。(1)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事先接到通知的医师立即接诊,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实施初步病情评估。该环节控制于10min内完成。(2)病情评估。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工作分别启动临床路径分路径系统。行血常规、头部CT检查等检查时,接诊医师全程陪同,以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检查效率。确定诊断结果,并确诊患者符合溶栓条件时,启动溶栓治疗系统,由相关分路径系统协调完成溶栓药物准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溶栓治疗等过程。整个过程动态更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这一过程时间控制为50-60min。(3)临床治疗。行溶栓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1.0处理分析所得数据。巴塞尔指数、神经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据的统计学方法均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

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已经占据心脑血管疾病总数的75%以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2],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引起了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临床医师通常将脱水降颅压、血管扩张、血液抗凝等作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情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疾病。

临床路径是指基于询证理念的指导下,对诊疗过程进行规范,为诊疗服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供科学指导。临床路径管理理念是由美国临床研究人员最早提出的,最初通过集体制定诊疗计划的方式遏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3]。实行临床路径凭借其跨学科的优势,能够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性,实现对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对提升患者的诊疗成功率具有重要帮助[4]。

为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本院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确立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即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分路径系统:电子病历的建立可帮助医院急诊、手术室等科室医师快速获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电子病历的引入可帮助医院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时间,便于各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而临床路径分路径系统则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需求,设置不同分路径系统模块,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效率,缩短患者入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5]。

本研究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72.78±2.01)分、NIHSS评分(6.59±0.38)分,均优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65.25±1.96)分、NIHSS评分(12.96±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因此,这种管理方法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急诊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董艳,王芳,胡成青.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72-76.

[2]金淑君,吴祥女,王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9):89-91.

[3]潘莉.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7-18.

[4]孟国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愈后的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5):34-36.

[5]李树浩,邱浩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605-608

论文作者:白晓清1,边桦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评价论文_白晓清1,边桦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