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永记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靖西533800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自行吸收的硬膜下血肿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常规CT表现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短期CT复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CT表现均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占位明显,病变不越过中线,1~5天后复查高密度影消失,血肿基本吸收,其中,3例外伤后第34天再次复查,结果显示原血肿区出现新月形硬膜下积液。结论: 特殊类型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血肿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CT诊断,可避免患者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22001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最为常见的颅内出血症之一,临床上都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因此,快速消散的硬膜下血肿方面的报道较少[1]。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25例经CT平扫确诊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5天内行CT动态复查,显示血肿自行消散,避免了患者的手术之苦,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经CT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自行消散病例,25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4~75岁。其中车祸伤12例,跌伤5例,木棒打击伤3例,坠落伤5例。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眩晕,颈强直,烦躁不安,生命征较平稳,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
12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Plus多层螺旋CT机,OM基线上取常规轴位扫描10~14层,层厚5~10mm,层距5~10mm,常规窗口设置为脑窗,窗宽100,窗位35,适当微调,部分病人行薄层重建。
2结果
2125例硬膜下血肿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 见表1
表125例硬膜下血肿在5d内完全吸收
2225例患者首次或15天后复查CT均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条带状混杂高密度影;病变范围较宽,以额、颞部多见,靠近侧裂池,不超过中线,边界欠清,厚度约3~12mm,CT值在15~75HU之间;均有占位效应,即中线结构轻、中度移位。12例伴有或继发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脑肿胀及脑室出血及颅底或颅盖骨折等改变,伤后5小时内至少复查CT1次,积血有不同程度吸收现象,脑室受压缓解,中线移位恢复。1~5天后复查,出血均完全吸收,最短吸收时间4小时,最长吸收时间5天,平均吸收时间32小时。本组24例急性硬下血肿自然消散的患者恢复均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
3讨论
硬膜下间隙为硬脑膜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其内不存在流动液体,因此,急性出血后容易聚集形成血肿。外伤后颅骨内板下方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上诊断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而硬膜下血肿有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之分,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自行吸收时间都很长,国内陈清璐[2]等报道一组38例硬膜下血肿非手术治疗吸收时间最长22天,陶志强等[3]统计的硬膜下血肿的平均吸收时间是277天。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24~72h内变化最为明显,多数血肿扩大,而少数血肿自然快速消散。临床上“开颅清除血肿术”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硬膜下血肿的死亡率[2,4]。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CT机及其诊断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机能对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些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CT动态检查和ICU严密监护下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成功。本组25例患者入院时有以下特点:意识清和轻微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小于30ml,中线移位不超过10mm,血肿部位在额颞顶或侧裂池附近,因不伴有其他颅内实质性病变而采取保守治疗,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随着CT的普及以及对患者伤后早期动态CT检查的重视,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报道逐渐增多[1,5,6]。杜绪仓[5]等认为此病例系特殊类型的急性硬下蛛网膜下腔混合出血,既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改变,也有蛛网下腔出血改变,二者通过撕裂蛛网膜的沟通而实现快速吸收,本组3例病人出血消退后病变区出现硬膜下积液支持蛛网膜破口存在。综合文献,多数学者认为血肿消散可能机制为:(1)血肿的重新分布,颅脑创伤后致颅内压增高,挤压硬膜下血肿促进血肿消散。(2)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大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破裂后,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沟通,流动的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与血凝块混合,使血肿溶解稀释,被冲出硬膜下腔并经破口流入蛛网膜下腔流动分散再分布吸收[5]。(3)颅底骨折时有些硬膜下血肿伴有脑脊液漏,部分血肿顺脑脊液通过耳、鼻流出颅外,直接导致硬膜下血肿缩小。另外,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脑萎缩,脑组织与颅骨内板间隙增宽,积血经蛛网膜破口进入增大的蛛网膜下腔进行重新分布,增大的脑脊液容积可以增加脑脊液冲洗动力,加快了血肿的吸收[6]。
总之,头颅CT动态扫描极为重要,既可以发现血肿扩大及迟发性血肿,以便能及时转手术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又可以及时发现血肿的快速消散,避免开颅手术且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宝诚,孙育贤,王允,等.中华神经医学杂志[J].急性硬下血肿24h内快速自然消失二例,2008,7(7): 748
[2]陈清璐,陈庆泳,施洪生, 等. 3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26(5):682683
[3]陶志强,朱志刚,丁胜鸿,等.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一个前瞻性研究[J]. 临床医学,2007,27(2): 1718
[4]刘窗溪,熊云彪,韩国强,等.CT扫描动态观察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 211212
[5]杜绪仓,李志强,高飞,等.快速吸收的急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混合出血的CT特征.实用放射学杂志 [J].2011;27(1):1316
[6]杨涛,刘建恒.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29例[J].天津医药.2011,39(9):859860
论文作者:关永记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血肿论文; 硬膜论文; 蛛网膜论文; 脑脊液论文; 快速论文; 患者论文; 中线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