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论文_蒋小林

浅谈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论文_蒋小林

蒋小林

重庆市梁平区竹丰水库管理处 重庆市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随着社会经济大开发、农业大发展,而忽视饮用水源地的管理保护,加上水源地周围农家生活水和农田施肥氮磷等排放总量的持续增加,水质状况逐渐有恶化的趋势。优化了库周的生态系统,对水库水质及水环境进行了保护,有效遏制了库周居民生活对水库水质造成的影响,努力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统一。

关键词: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水环境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1概况与现状

盐井口水库位于长江水系高滩河右支七间河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2′,北纬30°7′。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54.6km2,主河道长22.4km,河道综合平均比降25.9‰,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281.9mm。水库下游为梁平区重要的工业区和产粮区,担负着下游3个乡镇、渝万高速公路、318国道以及重庆至东部山区几个县的交通公路、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防洪保安任务及工业和生活供水任务,实际供水人口8.2万人。

随着水库流域范围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反而不断下降,同时传统的农业耕作加剧了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水环境质量现状与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极不协调,也给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2.1地质地貌

水库流域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470m-1100m之间,位于渝东褶皱带明月峡背斜东南翼。流域地处梁平著名的竹山,有百里竹海的美名,植被条件较好,水土流失较轻。地层稳定,无断裂构造破碎带和滑坡与大的崩塌,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工程区土壤多样,土地利用率较高,农耕较发达,耕地集中,主要种植红薯、小麦、玉米、油菜等,土层厚薄及肥力差异较大,生物种群一般,分布地差别悬殊,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库所在区域环境状况较好,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热条件好,区域地质条件亦较好。

2.2设计理念

实行生态涵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与面临的挑战。库滨植被带对拦截径流中的固体颗粒、吸收营养盐、减少入库污染负荷有重要作用,对水库周围的水文、地貌、生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与水环境、保持水土、隔离和绿化景观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3工程建设

水库水源地水资源涵养及生态修复工程分为库滨植被带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自然湿地工程、生态廊道工程、生态沟渠工程、农村院落水污染防治工程、宣传公示牌工程等7项。

2.3.1库滨植被带

该水库的库滨植被带主要为乔木-灌木方式,灌木较多的采用带刺植物蔷薇、火棘等,栽植后通过2-3年的生长,植被带可避免水土流失、阻隔农药化肥污染源进入水体,达到涵养水源、生态修复的效果,同时带刺灌木可阻止人畜进入水库,避免人畜对于水库水质的直接污染。水库库滨植被带位于水库与库岸公路之间的区域,成带状分布,分6个区段。

A区段,因区域内部分植被生长较好,库滨植被带工程对于此区域予以保护,采用补种乔木。配置植物以乔-灌-草结合方式,主要种植了桂花、水杉、垂柳等植物,注重隔离、修复涵养和景观相结合布置。

B区段,由于公路改建工程和滑坡等的影响,该区域内大部分植被覆盖率低,采用种植香樟、水杉、垂柳、火棘等植物进行植被恢复。

C区段,主要种植火棘、水杉、香樟等植物形成乔灌隔离涵养植被带。

D区段,由于公路改建工程造成此区域现状为裸地,无植被覆盖。采用以乔-灌结合的方式进行进行植被重构,乔木主要种植垂柳、水杉、香樟,小乔木紫薇,灌木选择蔷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E区段,工程区域位于水库和道路间的狭长地带,坡度较大,有少量的原生植被。配置植物以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乔木主要种植垂柳、水杉、桂花和香樟,灌木选择云南黄素馨和蔷薇,临水湿生区种植美人蕉。

F区段,位于水库和道路间的狭长地带,该区域靠近水库一侧种植水杉、垂柳和美人蕉,靠公路一侧种植桂花和火棘。

2.3.2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是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垂柳、柚子、水杉、天竺桂、桂花、蔷薇、云南黄素馨。水库水源涵养林主要分布在A区和F区,A区水源涵养林所在地由于农业开垦、雨水冲刷和坡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此区域有滑坡现象,但该区域土地经营权属于当地农民,因此设计采用栽植果树柚子树的方式进行水源涵养,靠水库一侧种植一排垂;F区内水源涵养林位于废弃厂矿和水库间的区域,种植垂柳、天竺桂、桂花、水杉等乔木,沿水库一侧乔木下层种植带状种植蔷薇和云南黄素馨。

2.3.3自然湿地

自然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庞大的根系系统达到对污染物特别是N、P等进行吸收。对于水库库周居民集中的区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集中,且原为滩涂的地方建设自然湿地工程。使水库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经自然湿地处理后再进入水库,以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

自然湿地1位于B区“土堡寨”居民点,原为大面积的消落区,地势平坦。采用情人菊和波斯菊种子播种,常水位线附近种植耐水淹草本植物美人蕉和千屈菜。自然湿地2位于水库左岸,原为滩涂区域。选择湿生乔木垂柳,湿生植物马蹄莲、千屈菜和美人蕉,同时在常水位线以上的旱地区域采用情人菊和波斯菊种子播种,靠近公路一侧的区域栽种一排桂花和香樟。

2.3.4生态沟渠

水库库周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且库周山上建有碎石场3个,虽已建有沉砂池,但仍有泥浆泥沙排放入库,对水库有效库容有一定影响。

2.3.5农村院落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库库周多家农户座落在沿环库公路边,离水库距离非常近。因此,采用农村院落水污染防治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离水库较近的农户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水库流域范围大,流域内农户较多,选择水库库周30户位置较为敏感的农村院落周围栽种植物。

3工程实效

3.1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修复措优化了库周的生态系统,改善提高了景观效益,使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减少有机物对水库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

3.2经济效益

目前虽无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但间接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减少污水污染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表现出来。通过水库的生态修复工程,使得水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间接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3社会效益

水源地的有效保护使下游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得以保证,则社会得以稳定、经济得以促进。为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营造出良好自然环境,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文明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为镇域居民生活环境的提高做出贡献。

结束语

绿化是水源涵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植被素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效,是促进自然界水分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有许多象盐井口水库一样的中型水库,需加强开展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需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水源涵养修复工程建设意义和水环境保护认识,减少工程建设中的阻力,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演变与完善[J].李振华,王珍义.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论文作者:蒋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  ;  ;  ;  ;  ;  ;  ;  

浅谈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论文_蒋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