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管理阶段,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运用经验、科技、知识的能力。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1世纪质量管理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其代表管理模式是ISO9000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它更科学、更系统的讲述了质量管理的内容。
1.质量管理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期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再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廉就突显出来。
2.质量管理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
3.质量管理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学派,主张调动人的积极性,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显然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也不能满足社会进步要求。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上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最突出的是他们强调从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企业对全体职工分层次地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并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便于群众参与的管理方法,包括由他们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常用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补充七种工具),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ISO9000管理的认识
ISO9000质量管理是以质量管理发展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它是在根本上提高质量管理,是目前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方法。ISO9000管理有八大思想:
第一: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就是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没有了顾客,产品销售不出去,市场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组织,都要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另外,作为一个组织,还应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反馈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实观这些要求。想顾客所想,这样才能做到超越顾客期望。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第二: 领导作用
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应该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相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第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够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没有员工的合作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
第四: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因为过程概念反映了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质量概念,过程管理你强调活动与资源结合,具有投入生产的概念。过程概念体现了用PDCA循环改进质量活动的思想。过程管理有利于适时进行测量,保证上下工序的质量,通过过程管理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从而可更加高效地获得预期效果。
第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因此,正确的识别各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和借口,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管理。
第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永恒的目标、是企业生存的最最直接的方法。为了满足顾客对质量更高期望的要求,为了赢得竞争的优势,必须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
第七:基于事实的决策
现代社会是很复杂的,在这么多复杂的基础上寻找的正确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基于事实的决策,首先应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总类、渠道和职责,保证资料能够被使用者得到。通过对得到的资料和信息的分析,应保证其准确、可靠。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判断,结合过去的经验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第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任何企业或个人在没有利益的前提下,都不会进行相互的合作。所以互利的供方关系可以增强合作的诚意与企业的生存能力。供方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上第一环节,供方的过程是质量形成过程的组成部分。供方的质量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在组织的质量效益中包含有供方的贡献。供方应按组织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通过互利关系可以增加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竞争力。
上述8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以顾客为中心是主要的,是满足顾客要求的核心,为了以顾客为中心,必须持续改进,才能不断的满足顾客不断的提高要求,而持续改进又是依靠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和互利的供方关系来完成的,所采用的方法是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可见,这8项质量管理原则体现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并被人们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1.王东升、李军 主编。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教材编写委员会 编写。建筑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顾客论文; 组织论文; 过程论文; 方法论文; 作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