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基本概念论文,时间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时间地理学是研究各种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时空间特征地理学。本文在介绍时间地理学基本问题提出背景基础上,说明时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了时间地理学核心概念中的三大制约。
关键词 哈格斯特朗 时间地理学 路径 时空棱柱
6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快发展。它大量吸取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中最新理论和成就,其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区域研究和空间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出现地理学向社会学渗透趋势。时间地理学就是在这一潮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间地理学也是由地理学家提出的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理论之一。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对时间地理学的研究,甚至对时间地理学概念本身也存在着误解。本文将通过时间地理学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介绍,为时间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1 时间地理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时间地理学是60年代后期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倡导,并由以他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发展起来的。1969年8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区域科学学会第九次欧洲大会上,当时的会长哈格斯特朗做了题为"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的讲演。次年,该学会机关刊物上刊登了他的讲演稿,国际地理学界对此反响极大。此后,卡尔斯泰因、普雷德和思里夫特等人对时间地理学进行了大力介绍与推广,在欧美地理学界掀起了相关学科领域应用时间地理学方法的热潮。
时间地理学的提出与作为高度福利国家的瑞典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进入6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的日益成熟化,瑞典政府将社会发展目标转向追求每一位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这种目标体现在区域规划和发展方面,就是要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时间地理学正是因为研究如何在时空间上公平配置公共设施而受到政府的重视,而瑞典隆德大学的雷恩陶普等人,根据哈格斯特朗关于时空间地理学的研究框架所建立的城市交通规划计算机模拟模型,则是时间地理学的应用研究范例。但是,时间地理学基本概念的提出则要追溯到哈格斯特朗最早关于空间扩散和人口迁移方面的研究。
哈格斯特朗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地理学应当帮助我们以更协调的方式来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人和整个环境,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虑时间尺度的地域综合研究。他认为,城市化使空间相对变小,个人和社会在时间利用上变得更为精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而地理学需要研究社会组织形式及理想居住模式以便为每个人提供一个适于居住的日常环境。由于人们的移动存在时间限制而进行每项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都需要在空间上发生移动,因此,就有必要研究如何在空间上组织人们的活动系统使个人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不是单靠增加收入能够实现的。
基于以上认识,哈格斯特朗提出了以下八条假设作为其理论基础:①人是不可分割的;②人一生是有限的;③一个人同时从事多种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④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时间;⑤空间内的移动要消耗时间;⑥空间的容纳能力有限;⑦地表空间是有限的;⑧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状况的限制。其中,①~③是关于人的生理界限的描述,反映了时间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的本质不同,即人的行为不是根据人的内心世界的行为动机,而是从围绕人的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④~⑦反映出哈格斯特朗对时间和空间的可计量性的重视,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实际存在的一种资源,人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消耗。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构成了时间地理学的重要特点。
哈格斯特朗提出的时间地理学并非是以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而是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研究人地关系的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研究各种物质及社会环境中限制人的行为的制约条件,以此来说明人的空间行为,并且认为人的活动是由一定时空间环境条件下的一系列连续并且相关的事件所构成的。时间地理学是研究各种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的时空间特征的地理学。
2 时间地理学的路径表示方法
哈格斯特朗在研究人口移动的过程中,把人口统计学中的生命线概念(图1)加上空间轴后得到了生命路径概念(图2),并将其应用于人口移动的传记性研究中,而成为后来他提出时间地理学的契机。所谓生命线就是人的个体在时间轴上的连续表示,而生命路径则是时空间坐标轴上个人活动的连续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移动从出生地开始,经过许多活动地点,最后在死亡地点终了。
图1 生命线示意图
注释:每条竖线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表示死亡,"-"表示国内迁移,“·”表示移居国外,一条竖线中间的间断代表在该段时间移到研究区域以外
(出处:Hagerstrand.1978)
图2 生命路径示意图
哈格斯特朗在研究中建立了一个模型将社会描述为“物质”系统,认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由某一环境结构、或者说某一资源和活动的选择类型(例如水、食物、各种商品、服务、信息、工作机会、社会交往、闲暇时间利用等等)所包围的。这种环境结构对于满足个人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又不均匀。因此,这种环境结构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一个人有怎样的环境结构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获得的信息及占有的资源。每个人在时空间移动中所遇到的环境结构,可以通过将空间压缩为二维平面,用纵轴代表时间在图上加以表示。
个人为了谋生或满足其获得信息、社会交往及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就在个人路径或者说轨道中移动。比如一个人从自家出发,从单位到银行,再回到单位,最后路过邮局回家的连续活动就可以用路径来表示。个人路径开始于出发点,结束于终止点。由于个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于两个空间中,所以路径总是形成不间断的轨迹。这种路径根据分析需要,通过改变时空间坐标,在空间尺度(国家、地区、城市等)、时间尺度(一生、年、季度、周、日等)、对象尺度(个人、家庭、组织等)上可以自由设定。特别是根据时间尺度可以分为日路径、周路径及生命路径等。
个人路径不随时间发生移动时,在时空间轴上可以表示为垂直线,而发生移动时则表示为斜线。个人在参与生产、消费和社会活动时,需要停留在某些具有永久性的停留点上,由于这些停留点包含一定的设施并具备一定的职能,因此可称之为驻所,如家、单位、邮局等都是驻所。驻所概念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都有很大灵活性,例如,按生命路径尺度,一个人居住过的城市可以看作一个驻所,而按一日路径尺度,这一城市就要分解为一系列的驻所。
3 时间地理学中的三种制约
时间地理学认为一个人要满足需要,一般要从一个驻所移动到另一个驻所,然而,这种移动受到了许多制约。一些是生理上或自然形成的制约,另一些则是由于个人决策、公共政策及集体行为准则造成的制约。对于个人来说,通常只能部分地克服这些制约。这些制约可以归为三类:能力制约、组合制约和权威制约。
能力制约指个人通过自身能力或使用工具能够进行的活动是有限制的。这主要是由睡眠、用餐等一些生理性制约和移动所受到的物理性限制组成的。由于需要睡眠,个人一天的生活局限在一个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内他可以任意移动,但需要有时间赶回家。而这个区域又是由一系列更小的限制区组成的。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存在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可能移动的空间范围称为可达范围,在时空间三维图中,移动的可能空间范围称为“时空棱柱”(图3)。这一概念非常形象化,表示出了个人的移动可能性。一般情况下,时空棱柱在二维图上表示为菱形区域。菱形区上下的顶点是由时间确定的,如在规定时间以前必须回家;而菱形区左右的顶点则是由交通工具的情况决定的,如步行时可达范围小,而乘车时可达范围增大。其中菱形斜边的斜率与该种交通工具的速率成反比。
图3 时空棱柱示意图
个人每天在时空棱柱中活动,棱柱的边界也随个人停留的驻所不同而不同。但对个人来说不可能在时空棱柱边界外活动,或者逆时空间路径而活动。在工作、消费和娱乐时的每次停留都决定了棱柱的边界。而这种边界也随着停留时间的长短不同发生变化(图4)。图4中的t[,n]—t[,m]表示该时段是工作时间,a表示步行时,b表示乘车时。如果工作地点就在最远距离,那么除了通勤及工作以外没有时间干其他事情;如果工作地点在d,而c与d的距离少于最远距离,则有可能在上班以前及下班以后安排其他事情。
图4 能力制约示意图
组合制约是指个人或集体为了从事某项活动而必须同其他的人或物的路径同时存在于同一场所的制约。组合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每天时空棱柱中的路径,决定了个人在何时、何地必须要与其他个人、工具、设施相结合以便进行生产、消费及社会交往。几条路径的组合称作活动束(图5)。图5中活动1必须发生在固定场所,例如工作;活动2、3则可以由参与者更自由地选择某一场所,比如社交、聚会等;活动4指相互间的电话联系,它不需要参与者移动,但是通话时,参与者不能从事其它活动。一个人每天生活在各种组合之中。在工厂里,工人之间形成生产关系;在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形成组合来传递商品,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形成组合赤传授知识和经验。许多组合都遵从确定的时间表,并且各种组合之间相互作用。因此,个人一旦选择了职业和工作地点,其活动时间就要受一定的时间表的限制。例如,一个人以家庭作为活动基点只能参与那些可以随意进入的活动束(例如去商店、银行、诊所等),或者参与所需时间不定的活动束,例如商业会议、社会聚会等。这类活动束起始点都在个人的一日时空棱柱内,并且活动束在空间上的分布使个人有时间从一个活动束的终点到达下一个活动束的起点。在时空间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个人的活动程序很容易被打乱。各种场所的开放时间、公共交通的发车时间变化或某个驻所的定位等会引起人的行为的各种时空间调整。
图5 组合制约示意图
权威制约是指法律、习惯、社会规范等把人或物从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中排除的制约。权威制约来源于哈格斯特朗称为“领地”的概念。领地可以定义为一个时空间复合体,其中的事物及发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个人或团体的制约。领地的存在是为了限制过多的人进入以保护自然资源或人工资源,并且使活动组织更有效率。在时空间三维图中,领地表现为柱体。领地当中有的是非其成员不能进入的,有的则是经过邀请、付费或办理一定的手续可以进入的。领地小到房子、办公室,大到整个国家,呈现为一定的等级,并且最高等级可以决定或改变次级领地的时空间范围。另外,高级领地中的一般性规定限制着低级领地活动的可能性。
图6中,D代表高级领地(如一个城市),d代表次级的领地(如一个商店或某种服务设施)。d中发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D的约束,例如这种服务可能只对D领地的居民提供,那么m、n、o可以得到服务,而p就不能得到服务。d领地的开放时间如图为t[,n]—t[,m],决定了m、n、o可以在d领地停留的时间。
图6 权威制约示意图
能力制约、组合制约和权威制约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相互作用,而且有时这种相互作用极其明显。例如,高收入的人很显然比低收入的人更有条件进入那些收费的领地。还有,许多人很少参加文化活动,不是由于缺乏兴趣,而是受到居住、工作及文化活动的时空间配置方面的限制。另外,儿童有限的一日对空棱柱往往预示着他未来很长的生命路径内的选择机会。因其棱柱中体现出的个人的受教育机会与社会交往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成年以后能够进入的那些领地。因此,在具体分析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三种制约。
综上所述,时间地理学从研究个体出发,将研究对象置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之中,研究社会组织、基础设施配置等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并且,它力图分析在个人身上折射出的社会运行规律,讨论如何改变现存的社会状况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由微观到宏观、再由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将为时间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开辟广阔的领域。
收稿日期:1997-01-27
BASIC CONCEPTS AND NOTATION OF TIME-GEOGRAPHY
Chai Yanwei
(Department of Geography,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Wang Enzhou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Peking University100871)
Abstract
Time-geography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the Swedishgeographer,TorstenHagerstrandand his associates atthe Univ-ersity of Lund,which conceives human activity as a series ofcontinuous and interrelated events in a certain time-spaceenvironment.Time-geographydepicts individual biography as pa-ths in time and space,and an elementary time-space notationhas been designed toexpress the basic concepts.Time-geographersare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time-space constraints.Capability constraints,coupling cons-traints'and authority constraints mark out the path availableforindividuals,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hagerstrand's theory.
Key words Hagerstrand;time-geography;path;constraint prism
注释: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601006)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