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成为各现代化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首选,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地铁建筑、设备及其运营多位于地面以下,所处环境特殊且建筑规模较大,同时内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与外部相连通的安全出口、通道数量较少,在发生火灾及灾害事故等情况时,如何快速开展灭火及救援工作,给承担灭火救援任务的消防官兵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地铁;火灾;灾害事故;处置
福州市地铁1号线于2016年12月初全线竣工,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调试,于2017年1月6日正式运营,标志着福州进入地铁时代。根据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修编),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结构为“有环放射式”,线路总长约338.1公里,规划设10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188个车站,其中21个为换乘车站。地铁在有效缓解大中型城市交通压力,成为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一种交通工具,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时,地铁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发生率及严重的后果也令人担忧,地铁火灾和灾害事故大多处于地下、救援难度大等特点,给承担灭火救援工作的消防部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福州地铁1号线的走访熟悉和地铁灾害事故的研究探讨,对地铁火灾和灾害事故处置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的主要特点
(一)突发性强。地铁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客流量大的特点,运营处于地面以下,空间相对封闭,火灾及灾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事故发生初期极具隐蔽性,不易发觉,一经发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呈现出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灾害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在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困难,因此,不确定性决定了地铁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强、危害性大。
(二)人员伤亡大。地铁内人员密集,逃生途径单一,除安全疏散通道外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内无紧急避难场所,极易出现踩、挤、压等现象,造成群死群伤。特别是火灾发生后,氧含量急剧下降,缺氧状态下的个体判断力和肌体活动力下降,允许逃生的时间更短。有试验表明地铁车厢起火后,快则1.5分钟,慢则8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2~5分钟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逃生出口,相邻的车厢在5~10分钟内也会出现相同情形,就是说,允许乘客逃生的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
(三)救援难度高。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大多发生在地下,很多灭火救援装备器材受到限制,无法进入到地下空间,灭火救援行动难以展开,影响灭火救援效率。
(四)社会影响大。地铁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一旦发生事故,人员产生恐惧心理,很容易发生拥挤和踩踏,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时,还会造成地铁运营较长时间中断,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的处置
(一)完善相关预案。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熟练掌握地铁站点和区间隧道建筑特点、平面布局、区域功能及固定消防设施位置,重点对消控中心、内部消火栓、区域设置、疏散通道及疏散标示、周边道路水源等情况的了解,完善灭火救援预案,突出对人员疏散、排烟降毒、通风散热等关键环节的把握,细化警力部署、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确保灭火救援预案切实可行。加强对国内外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案例的学习和研究,分析事故处置中的得失,从中借鉴成功经验,提升应对和处置类似事故的能力。
(二)强化训练演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加强对地铁站内、隧道区间等熟悉训练,全面了解站内车站控制室、站厅、站台等建筑的布局、结构功能、安全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安全出口方向、数量,消防设施位置及其运行使用情况、排烟设施、电梯等情况及地铁站的列车频次、高峰客流、车辆换乘、运营管理等,从战斗准备、装备配置、通信保障、组织指挥、应急照明、通风排烟、强攻灭火、作战程序等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演练,提升事故处置能力。
(三)把握关键环节。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中,应急疏散和排烟散热是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确保应急通道畅通,另一方面要确保被困人员有序进行撤离。能否做到有序进行,需要地铁员工和消防官兵的有效组织,全面强化地铁员工逃生疏散的训练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也要向广大市民及乘客普及逃生常识,增强科学逃生技能,才能处变不惊。
(四)整合社会力量。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情况复杂及不可预料等特点,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力量未到达前,及时有效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对地铁事故处置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地铁员工进行处置。二是微型消防站队员处置。三是专业救援队伍处置。从长远角度看,组建专业、精干的轨道交通救援队伍是提高地铁事故救援能力的上策。应根据地铁灭火救援现状及装备需求、力量调度编成及联动机制、站点基本类型及处置难点等,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强化趋势研判和风险评估,推动建立地铁消防中队。
三、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慎用固定消防设施。地铁站点消防设施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车站控制模块系统等组成,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车站控制模块系统是属于24小时开启状态,而防排烟系统则需要根据灾害事故发生地点、类型和扩散范围的不同来确定是否开启和开启哪个部分。当地铁站点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常伴有有毒有害气体且危害性相当大,一旦排出就会影响周边较大范围,因此要在专家指导下开启防排烟系统,在事故发生初期应关闭防排烟系统,先由消防部门对站点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稀释,确定浓度已下降至安全范围,再开启防排烟系统。
第二,要果断深入内攻。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事发突然,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踩踏和烟气中毒,造成大量人员昏迷晕倒,需要救援人员在短时间内全面开展救助。同时,消防队员目前大多采用9L空气呼吸器,理论使用时间为90分钟,但实际使用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经测试大多使用时间在25至30分钟之间,严重影响消防队员的内攻时间。因此,在经过现场侦查,确定事故发生位置和性质后,救援人员应果断深入内攻,控制火灾及灾害事故扩大蔓延。
第三,优化车辆器材装备配备。要改善主战车辆配备。应重点配备大功率排烟车、照明车、移动式送风排烟装备、移动照明灯组等特种装备。要优化疏散通讯类装备配备。为使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更好地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在灾害现场要沿途铺设通讯电缆、发光救生导向绳、疏散指示标志、架设照明灯组, 保障内攻人员通讯畅通、照明充足,需配备通信导向绳、荧光导向绳、增加适应地铁工程的无线通信设备等。
四、结束语
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避免和减少地铁火灾及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除了要全力做好灭火救援工作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的管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要成立由运营、站务、项目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门的地铁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和工作研判机制,明确职责,推动轨道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公司之间衔接,尤其是推动运营各分公司与供电、通讯、线路、建安等专业公司形成消防工作统一协调机制,避免出现失控漏管。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加大设备检修维护人员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开展消防设施设备的操作、火灾隐患的检查发现和整改、火灾及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学习和培训等,增强全体员工的应急处突能力。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全体人们严禁携带危险品乘坐地铁,在遇到地铁灾害事故发生时,科学逃生和自救,提高人们的安全逃生和自救技能。
作者简介:
肖 锋 福州市消防支队战训科科长,从事灭火救援工作21年。
邱田山 福州市消防支队战训科副科长,从事灭火救援工作9年。
论文作者:肖锋,邱田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地铁论文; 事故论文; 灾害论文; 火灾论文; 发生论文; 福州市论文; 排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