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论文_赖柯羽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作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选择200例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2018年8月之前的患者(n=100)纳入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基础性护理,2018年8月之后的患者(n=100)纳入观察组,全面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中,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预见性护理;护理风险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prevention

Lai Keyu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eovince,Sichuan 6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preven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9, 20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before August 2018 (n ≤ 100)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basic nursing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the patients after August 2018 (n ≤ 100)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is basis, the nursing risk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tate of affai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scores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pre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reducing nursing risk.

Key words: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edictive nursing; nursing risk

前言:医疗护理风险属于职业风险范畴,主要是指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发生几率,同时这一风险均由职业者承担。护理工作作为医疗诊疗工作的基础内容,一直被认为是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之一。近年来,在人们健康保健与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护理工作质量逐渐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所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如果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会诱发医疗纠纷问题[1]。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防范工作,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以下探究工作。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组患者200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类型包括结肠癌、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肛肠疾病、腹股沟疝以及肠梗阻。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6:44,年龄12~75岁,平均(43.35±4.00)岁。观察组(n=100)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5:45,年龄12~74岁,平均(43.40±4.21)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性的入院评估与术前评估工作,根据患者疾病进展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宣教、落实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等方面。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内,全面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针对危重患者,需要配合实施针对性的监护工作,以此来保证患者安全。一般情况下,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基础病情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作出详细的分析。比如:对于常见的意外跌倒、坠床以及管道安全等问题,需要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完成护理风险评估工作,结合评估结果,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同时强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2)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间专门的护理风险防范小组,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带教护士及骨干护士,分别担任护理文书管理、消毒隔离管理、优质护理管理、分级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确保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每周进行一次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交流工作,针对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展开集中的讨论与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应对计划,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参加全院性的护理查房,使护士掌握多学科知识,提高应急能力。新设备仪器、新药品入科前必须组织学习,科室保存仪器及药品的说明书。必要时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此来确保护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综合考虑住院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危重程度,合理排班。对突出问题增加个性化培训项目,追踪考核。

(4)人力资源合理化。依照一级质量控质组反馈的排班反馈情况,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作出及时的整改。同时,考虑到外科手术患者疾病类型多、护理任务重,手术结束集中在中午等相关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护理服务质量,需要实现新老搭配的人力资源合理化。针对特殊患者以及手术操作难度大的患者,需要尽量安排高年资骨干医务人员完成护理工作,从而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5)优化护理流程。在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为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除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之外,还需要对护理服务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综合分析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要求,完善护理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或者潜在安全隐患的护理环节,需要作出相应的过敏标识、高危压疮标识以及特殊治疗标示等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系统,对于药物使用流程以及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进行监管。

(6)强化护患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动态,针对治疗流程以及相关收费项目,作出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落实入院宣教工作,保证治疗信息知识传递的及时性,可以在满足患者希望被接纳以及被尊重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感染防控、护理态度以及健康宣教质量四个方面。借助自制问卷,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于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组间数据比较,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组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指标相比,观察组7.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

组间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比,观察组基础护理、感染防控、护理态度以及健康宣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护理满意度指标

组间护理满意度指标对比,观察组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是临床众多疾病治疗中常用手段之一,考虑到手术治疗本身的创伤性特征以及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缺乏足够的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众多风险。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以及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在围手术期配合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价值[2]。

预见性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中的一种,将其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落实护理质量管理以及确保护患有效沟通等方式,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降低护理风险[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确定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感染防控、护理态度以及健康宣教质量评分分别为(82.11±12.23)分、(75.65±14.01)分、(72.45±14.90)分和(78.85±14.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13.53)分、(59.45±12.03)分、(61.53±12.00)分和(56.35±13.01)分(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指标方面,观察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价值,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在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综合分析手术治疗要求,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全面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其作用价值同样突出。因此,在提高对护理风险防范工作重视的同时,可以将预见性护理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婧,王云,李玲玉.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4-5+8.

[2]张小霞.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建立[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452.

[3]李鹏,钱磊.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3):45-46+48.

论文作者:赖柯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论文_赖柯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