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宝珍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与防范策略分析。方法:收集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32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给予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的66例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观察对比。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3.03%,与对照组12.12%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8.48%,与对照组89.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下,对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问题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医疗服务水平日渐提升背景下,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仍屡见不鲜,特别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对医院良好服务形象的树立产生不利影响[1]。对此情况,考虑在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本次研究将以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为对象,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32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均做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模糊以及其他影响护理配合情况;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将13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58岁,最大72岁,平均(65.7±2.6)岁,心力衰竭、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为30例、22例、1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例、2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59岁,最大71岁,平均(64.8±3.0)岁,心力衰竭、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为31例、21例、14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7例、29例。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可做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护理采用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措施,如做好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监测,按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且给予其他饮食护理指导等,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内容包括:①护理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结合患者生理、心理表现做护理风险评估,如生理方面部分患者可能有脏器功能衰竭、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病情变化较快,加之给药不当,易增加心率失常、休克、心动过缓等问题,再如部分患者因疾病症状折磨可能产生忧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能影响护理配合,不利于后续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②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如对于患者病情变化,要求护理中强化做各项指标的监测,且注意在用药管理、仪器使用管理上加强,如用药管理方面,需在用药前严密做好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的检查,且注意部分患者用药采用静脉滴注方法,护理人员应做好留置针检查固定、输液泵固定等工作,使用药风险降低。对于仪器管理,包括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监护仪等,均应定期检查保养维修,降低仪器所带来的护理风险;③其他护理风险管理,如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综合素质的强化,科室内可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考核活动,确保护理人员各项操作均做到游刃有余。另外,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负性心理问题,对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耐心讲解疾病治疗要点以及积极配合的重要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包括用药差错、仪器风险事件以及其他意外风险等,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观察,满意评价包括基本满意、满意与不满意等指标,满意率计算将基本满意、满意例数纳入其中。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由WPS xls表格统计,引入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数据结果组间对比均采用检验,由数(n)或率(%)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3.03%,与对照组12.12%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8.48%,与对照组89.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问题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一般涉及用药差错、仪器错误、意外事件等,加之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有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若出现风险事件问题,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甚至产生护患纠纷问题[2]。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风险事件防范措施,如引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其实施的要点在于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从用药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以及护理人员素质强化等方面着手,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本次研究结果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3.03%,与对照组12.12%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8.48%,与对照组89.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取得的护理管理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下,对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问题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卜金枝.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6):20-21.
[2]于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当代医学,2016,22(04):115-116.
[3]谢艺珍.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178-179.
论文作者:廖宝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重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事件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