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的技术保障,将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工程建设中,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水平,有效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几个重要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无功补偿技术
前言:电力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监控、管理水平,保障电能生产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下,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功能能够实现科学调配,从而减少电力工程故障发生,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技术,其中也容纳了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复合型技术,并可为电力系统起到远程监控、管理的功能。总体来说,电力自动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让电力系统可以正常运转,为正常运转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服务。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施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掘电力技术潜力,不断提升电力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降低电网运行成本,预防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实现电网运行长期安全与稳定。二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测,尽早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加以排出,确保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
1、电网调度
这一技术是指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电网调度系统,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最终完成对电力系统和设备故障的检测和有效处理。与此同时,先进的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并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水平。此外,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加强电力系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是新时期电网建设和运行的必要举措。
2、变电站
变电站是联系输电系统与用电单位之间的枢纽,是传输和配送电能的关键环节。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显著增强变电站的稳定性。为了给广大用户输送稳定可靠的电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不仅需要对变电站内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还应该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减少故障对于用户的影响。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电磁设备已经逐渐被高度智能的微机设备所代替,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多,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
3、配电网
配电网技术就是指对城乡配电网进行改良,加强城乡电力网络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的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由此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加强电力的发展,完善自动化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4、自动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信息的自动传输
电力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信息传输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调度中心与变电站、发电站之间进行信息的积极传输。远动通道及远动装置两部分构成了自动传输系统。远动通道形式多种多样如:微波、载波、高频、光导以及声频通信等,遥测、遥信和遥控三类是远动装置按功能的分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几个具体应用
1、现场总线技术
电力工程现场把智能自动化设备与仪表控制设备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体化信息网络即为现场总线技术,进而能够将数字通信、智能传感器、计算机等进行整合,构成综合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场总线技术对变送器控制的总电量进行收集之后,实现信号控制后集中传至主控计算机,在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及处理,在将命令发送至控制设备之上,完成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工程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是利用分散电力工程中控制功能,再通过计算机对设备进行信息处理,实现信息与计算机的连接,之后不再需要对整个现场进行控制,而是对信息进行调度便可实现操控。
2、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在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中,补偿方式为采集三相电容器和单一信号,三相互补。这种方式对于以单相负荷用电为主的用户,会由于三相负荷失衡导致过补或欠补出现,由于缺乏对电压平衡关系的考虑,也存在配电检测功能缺失的问题。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快速补偿和稳态补偿、分相补偿和三相共补以及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相结合,对传统技术中单纯的固定补偿进行了补充,对负载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同时,采用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先进的投切开等技术的应用,对电容器进行智能控制,在具有缺相保护功能的同时,使得补偿的精确度提高。
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被当作一个监督控制技术手段,与传统数据库技术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更加重视电力系统技术和功能的认可。毫不夸张地说,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给软件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对软件开发、封装、设计产生不同程度的深刻影响。在电力工程中,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它能主动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采集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恰当处理,而且该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强,数据处理准确率高,能够为有关电力操作、调度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参考。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还将为电力工程的监控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4、光互连技术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光互连技术分为几个方面,如自由空间光互连技术、波导光互连技术、光纤互连技术等等,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这是因为光互连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有着较大的带宽和较为迅速的反应时间等等。相较于其他技术,光互连技术有着十分强大的功能,不仅可以有效的采集信息、数据监控和计算等,还具有人机界面;可以有效重组电网系统,促使其更加的灵活和高效;另外,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那么就可以更加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传输。可以将更加清晰的画面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四、电力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对当前电力系统来说,下一步的电力系统发展便是建立完善的配电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基础平台,实现110kV以下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需求,优化电气设备的保护,与此同时,对于继电保护处理数据来说,SCADA亦需要将数据集合到电脑共享平台,提供运行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时,需要对电力系统所有部门的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整合,并将其转化为信息共享系统,此外,还需要将数据采集以及配电系统等进行有效的整合,整合后转变成较为完善的系统,在此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信息以及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关系有效的处理好,同时,严格的按照统筹管理与功能下方等原则,以此才能够将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坚持自动化发展的安全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
五、结语
综上,电力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现代技术于一体,是电力供应各个环节有效实现的保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广泛而科学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科研力度,从而最快的实现电力系统综合的自动化,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选锋,王国辉.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2】于静.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论文作者:陈基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电网论文; 功能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