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
梁樑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日趋明显,文章以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为出发点,目标对准小中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双面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流行语;情况调查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准确运用汉语,表达所思所想,做到语意明白,结构妥帖,概念清晰,没有语病,是广大青少年必备的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流行语言成为网民网络交流中使用率最高,流行最广泛的用语[1]。而随着我国青少年网民人数的逐年增长,网络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也越来越流行,其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日趋显现。笔者为了探究清楚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按年龄段设计两份问卷,一份面向中小学年龄段学生,一份面向大学生。问卷内容按调查目的分为“上网习惯”类和“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类两大题型。以下就是调查到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查的具体情况
(一)小学生问卷部分
小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年龄最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也越来越频繁。调查组首先对小学生群体进行了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小学生组的问卷统计显示,在“上网习惯”类题目中,小学生主要使用手机上网,所占比例为74.5%。而且“有时间就浏览网络信息”的就占47.3%,不浏览网络信息的仅有2%,这表明网络已成为小学生获取课堂以外资讯的重要途径。在接触网络流行语上,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表情符号类网络流行语,其次是语音缩略类流行语和方言谐音类。
位于郝关与同口之间,口门长500m。闸基高程2~8.5m主要为第②层壤土、第②2层砂壤土。壤土具有中等压缩性,微弱透水性,强度较高,构成地基主要持力层;高程2m以下为第③壤土,含大量腐殖质和贝壳、螺壳碎屑,局部呈淤泥质,工程性质相对较差。
接下来是“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类题目。小学生对待“是否喜欢网络信息中出现各种网络流行语”问题上,不确定的占46.9%,喜欢的占28.6%,不喜欢的占比最低,表明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大部分小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是持“不确定”态度的。在“认为网络信息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题时,认为表达情绪引起共鸣的占40.8%,认为好玩的占30.6%。在“使用各类网络流行语能达到什么效果”多选题时,7个选项中:同学之间建立默契占65.5%,表达心境的占52.7%,心情畅快的占50.9%,宣泄情绪占32.7%,产生共鸣占29.1%,时尚炫酷的占23.6%,由此看出,小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同龄人之间建立默契。而“平时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网络流行语”一题中,微信、QQ聊天时都会用占80%,平时口头交流时用占43.6%,网上打游戏时用占36.4%,表明网络流行语在小学生群体中,使用的范围已从网络世界向现实生活渗透。在问及“使用网络流行语是否会产生词不达意等情况”一题时,小学生中没想过这问题的占比最高,占25.5%,其次是不会、不确定,认为会产生词不达意情况的占比最低。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是停留在其表面功能上,还未意识到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
(二)中学生问卷分析
中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人数较多的群体,其知识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均比小学生要更广更强。中学生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上网习惯”类题目中,中学生也主要使用手机上网,所占比例为70.1%。而且“有时间就浏览网络信息”的就占45.2%,不浏览网络信息的仅有1%。在接触网络流行语上,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语音缩略类流行语,其次是表情符号类网络流行语和方言谐音类。
接下来是“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类题目。中学生对待“是否喜欢网络信息中出现各种网络流行语”问题上,不确定的占34.4%,喜欢的占33.5%,不喜欢的占比最低,这相较于小学生情况,就发现喜欢的占比有了明显上升。在“认为网络信息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题时,认为表达情绪引起共鸣的占42.3%,表达真实意思的仅占26.5%。在“使用各类网络流行语能达到什么效果”多选题时,7个选项中:同学之间建立默契占62.4%,表达心境的占55.7%,心情畅快的占51.2%,宣泄情绪占33.1%,产生共鸣占35.6%,时尚炫酷的占24.1%,由此看出,中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最希望达到的效果也是同龄人之间建立默契。在“平时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网络流行语”一题中,微信、QQ聊天时都会用占81%,平时口头交流时用占41.5%,网上打游戏时用占35.1%,表明网络流行语在中学生群体的日常口头交流中也常用。在问及“使用网络流行语是否会产生词不达意等情况”一题时,中学生中不确定这问题的占比最高,占51.8%,其次是没想过,认为会产生词不达意情况的占18%,值得注意的是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有9.1%,这表明少数中学生是感觉到网络流行语会造成语句语言的词不达意。
(三)大学生调查情况
2010年7月19日00时,850 hPa上江淮地区东部有一中心位势高度为1 430 hPa的低涡存在,并伴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强度略有增大。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要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在孕穗后期及抽穗期预防稻曲病。作好田间病虫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药防治,确保丰产增收。
“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题型部分,笔者分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从图4、图5显示,三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使用网络流行语都是因为其能达到“表达情绪,引起共鸣”的作用,从使用网络流行语达到的效果也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同学间建立默契”是青少年使用网络流行语最希望达到的效果,“表达心境”和“产生共鸣”两大效果占比也紧随其后。调查同时显示只有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传达语境意义”的作用,中小学生则认为没有这一作用,而且认为能“表达真实意思”的作用在三个年龄段人群中占比也较低。综合这些情况,可看出当下网络流行语的广泛流行,主因是其切中了当下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希望表达情绪心境,引起共鸣进而能在同龄人间建立默契的心态[3]。相对于它迎合青少年的心态和情绪,“表达真实意思”和“传达语境意义”等语言作用,网络流行语则发挥有限。
一是个别帮扶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和计划,措施不明确,工作无抓手,将定点帮扶工作一般化。应该建立对定点帮扶单位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要加大考核评估和明察暗访力度,用考核的指挥棒倒逼各地抓落实、见实效,坚决防止作秀、搞花架子,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搞数字扶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让脱贫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二是定点帮扶人员离开农村时期较长,对现在的农村的状况不十分了解,农村工作经验也比较缺乏。有些年轻的定点帮扶人员刚刚走出校园,对于边远地区农村的贫困状况更是不清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
首先从产品结构上看,家电市场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升级阶段。彩电市场,曲面电视、超轻薄电视的占比持续提升。冰箱市场结构升级加速,多门市场持续爆发,对开门市场也走出价格战的阴霾,风冷向两门和三门产品持续扩散。洗衣机市场,以10KG为代表的大容量滚筒洗衣机引领市场发展,滚筒产品持续挤压波轮产品的份额,而其中的洗烘一体机则成为今年洗衣机市场上最亮眼的黑马。空调市场,柜机的份额持续扩大,而变频柜机则成为市场的利润中心。厨卫电器市场中,近吸式油烟机高速增长以及大火力、高能效、防干烧等节能安全类燃气灶产品的快速增长;小家电市场,破壁料理机成为市场新增长亮点,成长性斐然。
由图1显示,在大中小学生中,使用手机上网是目前最流行的上网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次数要比中小学生都高。
接下来是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题目,在“网络信息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上,认为具有“表达情绪,引起共鸣”作用的占62.1%,认为具有“传达语境意义”的占37.9%,表示“没有用处”的有6.9%,而“表达真实意思”的仅占3.4%,其中有13.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同时具有“传达语境意义”和“表达情绪,引起共鸣”两大作用。这表明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主要是用来表达情绪,引起共鸣。而网络流行语类型上,使用表情符号型的网络流行语占比高达51.9%,而喜欢中英掺杂类流行语的紧随其后,占比48.1%,其次是方言谐音类的占44.4%,语音缩略类的占25.9%,词汇变异类占18.5%,语义通假类的占7.4%,这表明,大学生喜欢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主要还是基于使用方便和能及时表达情绪为最大前提。在回答“使用网络流行语能达到什么效果”问题上,62.1%的大学生认为达到“同龄人之间建立默契”效果,44.8%认为达到表达心境,37.9%认为达到产生共鸣,其次是34.5%的宣泄情绪,17.2%的希望获得认同和10.3%的时尚炫酷效果。表明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最大的目的也是与人沟通中,能建立默契,表达自己心境。在问及“平时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问题时,大学生在微信、QQ聊天时使用频率最高,占72.4%,平时口头交流时都用也高达55.2%,其次是发微信朋友圈/QQ动态发布时用占48.3%,网上打游戏时用占41.4%,最后是平时完成作业时用占10.3%。而在“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语句出现何种不合适情况”这一问题时,69%大学生认为会出现衍生出更多意思,引起误解的不合适情况,41.4%认为会产生歧义和谐音类词会混淆正确读音,31%认为会词不达意和意思前后矛盾。由此看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在使用中出现的不合适情况还是有一定认知的。
从图2、图3两个图形当中可看出,表情符号类和语音缩略类网络流行语广受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喜欢,而在网络流行语喜爱程度上,持不确定态度的比例在三个年龄层中占比最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喜欢态度比喜欢的态度有所上升,证明部分青少年还是能正确对待对网络流行语现象的,但大学生人群的不确定态度较高值得留意[2]。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年龄最大,知识面最广辨别能力最强的群体。他们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大学生问卷显示,在“上网习惯”类题目中,大学生有时间就浏览网络信息,比例占比高达72.4%,其次是每天3次以上,而不浏览网络信息或每天仅浏览1次的均为0。这表明网络是目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在“是否喜欢网络流行语出现在网络信息中”这一问题时,回答“不确定”的占主流,比例为79.3%,“不喜欢”占13.8%,明确表示“喜欢”的占6.9%,而“不确定”比例较高值得注意。
一是喜爱网络流行语类型及程度方面,情况如图2、图3。
银杏外果皮是银杏种子硬壳外面的肉质皮层,俗称白果衣胞[3],通常情况下只取其仁,而将外果皮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因而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实现其综合利用。目前有关银杏外果皮研究多侧重于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中分离得到黄酮、脂肪酸、银杏酚酸等多种类型化合物,而对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则鲜有文献报道[3-5]。笔者对银杏外果皮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生物活性开展了研究,旨在为更好地利用银杏外果皮提供依据。
二是网络流行语作用和达到效果方面分析,如图4、图5。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到的小、中、大学生三部分的情况,笔者以此作对比分析。分析首先从题型上来看,“上网习惯”类题型得到的结果综合起来如图1。
三是使用网络流行语情况方面的调查,如下面图6、图7、图8。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从图6、图7、图8三个图表显示,在平时使用网络流行语方面,三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都喜欢在微信、QQ等社交媒介软件上使用网络流行语,口头交流使用占比也较高,平时完成作业时使用情况也已出现,表明网络流行语已从网络虚拟世界延伸到了现实生活和实际写作中。此外,在两份问卷中,中小学生对使用网络流行语会否产生词不达意问题上,不确定和没想过的占比较高,中学生认为不会的比例比小学生要高。大学生认为会衍生更多意思从而引起误解的占比最高,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辨别能力的增强,青少年对网络流行语不良作用的认识是逐渐清晰的。但从侧面提醒我们,网络流行语的不良作用也在流行使用中一并发挥出去了。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三个年龄层青少年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流行语角度看,网络流行语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已成为当代流行语最主要的一种,其广泛传播基础是广大网民,其中青少年群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从本次调查中发现,网络流行语以其表达情绪,引起共鸣的作用及能帮助人们快速建立默契的效果深受青少年群体青睐。青少年群体猎奇与叛逆并存的年龄特性,急切表达和渴望获得关注的心理,都需要获得满足[4]。而互联网为这种猎奇心理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信息世界,并运用网络流行语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让青少年的情绪和诉求得到了有效地抒发表达。
2.本次调查是以探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产生了哪些影响为目的,从产生的影响来看,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网络流行语的正面作用是为青少年提供了平台,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青少年表达他们的心声。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当网络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传播的同时,其生拼硬凑、歧义丛生等问题也随着其流行而污染着青少年的语言环境。这对于青少年正在成长和形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利的。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有部分中小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主要是好玩,而传达语境意义的作用则认为没有。只有部分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流行语会衍生更多意思引起误解和谐音类的词会混淆正确读音等问题。而且网络流行语已从网络虚拟世界流行到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及文字写作中。这都表明,当前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已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而且从喜欢网络流行语的程度调查中发现,有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流行语持不确定态度,大学生群比例最高,中小学年龄群比例最低,这说明网络流行语的这种负面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披着迎合广大青少年心理的外衣,对辨别能力稍低,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群体来说,是在无意识中就被影响了的[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青少年全面健康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传播,既丰富了现代汉语,同时也对当下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挑战。其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负面影响不应被忽视。只有探究清楚其流行的原因,减小其负面影响,本着兼容并包,积极引导的原则,培养青少年正确健康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引导青少年为社会正能量发声,才能持续维护和发展好我们的互联网世界,才能真正为文化复兴培养可靠有力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邹积会.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62-63.
[2]周彬.网络流行语多学科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92-98.
[3]王琦.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的话语生产——基于青年网络流行语的一项研究[J]. 北京青年研究,2018(02):59-66.
[4]王 琦,巩彦博. 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年流行语的解读与思考[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05):57-62.
[5]谷云峰. 网络流行语言看青少年的价值观特点[J].教育现代化,2018(06):248-249.
项目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探究”系列论文。(项目编号:2019KY1692)
作者简介: 梁樑(198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写作教研室主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写作、高等职业教育。
标签:青少年论文; 网络流行语论文; 情况调查论文;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