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引言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要正视地理作业的作用与实施程序,懂得地理作业并不是“应试”工具,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地理素养为根本的地理学习资料,以差异性、针对性的地理练习与及时的练习辅导保护高中生的积极学习心理,确保地理练习能够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与解题能力有积极的促进功效,为促使学生在高考地理中取得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1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掌握以及最终地理意识的形成等。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应用于学生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生活需求的一种涵养。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后,不难发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就是终身性。一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形成,那么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其次就是实践性。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方面的问题。最后就是全面性。地理知识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的内容,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交叉性。
2高中地理老师专业核心能力的现状
2.1教学目标制定能力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还存在一些比较模糊的定位,像“了解、熟悉”等,这种情况下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也没有标准,难以界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操作性低等问题,达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未能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而现在的老师比较缺乏对这方面的考虑。
2.2教学资源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而且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先是教学素材的选用缺乏创新性,很多情况都是引用前辈们的教学素材,虽然这些素材可能比较经典,但毕竟时间久了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还有教学资源的选用脱离实际,假如一个北方的学校,在讲述地理特征时,抓住南方的地理特征不放,就让学生们感受不到那种感觉,跟生活实际环境相去甚远。
3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核心素养虽受到教育界的认同与确定,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没有具体定义,并没有达成理论上的共识。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对核心素养及地理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掌握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为基础,从而运用地理学原理解读并理解改造世界的方法。
4教师角色从课本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课
教师不仅要善于应用课本资源(课本中文字案例材料、景观图片、等值线图等),还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地理教学所需的动画资料、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尽可能让课本的知识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地理。充分挖掘和提取身边的资源(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社会实践中的学习资源、平时收看收听的资源)整合成课程资源。教师要尽量还原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教师重新“组织”过的资源下,去探究、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教学为例,笔者通过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风景旅游区”这一学生最为熟悉的景区为教学载体,从板块的分布图,结合地质公园的位置,分析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组成部分,大量的玄武岩出露于海岸和海岛,历史上火山活动特征显著。结合漳州的气候资料图,让学生分析漳州的气候特征以及对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植被、动物、土壤等的相互影响。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助力下,以火山地质公园为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逐步分析中理解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质公园环境的整体性。又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节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资源包括地图册里面的图片资源,同时整合网络中的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源为本节课的课程资源。以流星雨视频和动图让学生对流星和彗星作区分。
5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国义务教育进行改革后,教育机构对义务课程教育的全面化、标准化、合理化非常重视,我国近代地理学科编制者曾写过:“地球上大自然、人、动物之间形成一个生物系统,叫做地理环境”。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讲的是大自然、人、动物之间的活动和联系,从不同的环境和状态下对地理进行全面了解。所以,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地理学科的内容,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地理环境进行全方面的了解,让学生具有在任何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生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去讨论地理中的环境、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作用、制约等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语
就目前来说,高中生对地理作业的态度依然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不得不应付的消极情绪。这是因为高中地理教师依然坚守着“题海战术”,求全、求多,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质”,不断加重了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另外,在长期的“分数评价”活动中,高中地理教师渐渐忽视了学科作业本来的设计目的与教学功效,反而将地理作业作为评价学生等级的基本标准,严重打击了高中生的学习自信,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中,教育部针对每一个教学因素提出了符合生本理念与地理素养要求的具体建议。这就使得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思考传统作业教学模式的不当之处,及时从学生需求角度来设计地理学科作业。
参考文献
[1]李新丽,姚萌,刘敏.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山西省为例[J].地理教学,2019(15):13-17+32.
[2]刘珍.浅谈提高中职地理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9):192.
[3]沈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19(S1):72.
论文作者:马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地理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