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赛事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理论实践研究
——以太原市青运会为例
黄 炜
摘 要: 采用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原市青运会与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的理论可能性、机制、内容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概括,旨在为城市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野。
关键词: 青运会;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前 言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是学者长期以来一直讨论的基础理论问题,而大型赛事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的关系则是上述问题核心。因此,大型赛事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关系研究对发现两类体育本质、运行规律及相互协调发展有重要理论现实意义。一定程度而言,体育事业发展方针的确立、演变的都是伴随着对其关系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2016年,山西省《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筹备工作方案》确立了“坚持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把全民健身事业与办赛参赛工作同等重视、同时研究、同步发展”的协调发展理念,借青运会契机,建设和改造一批场馆设施,全面实现全民健身6565工程目标。然而。研究表明,一项大型赛事的举办,往往难以扭转体育发展的根本走向,甚至会进一步强化原有管理体制,加剧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资源配制不平等。那么,本次青运会的举办能否实现与太原市全民健身体系的同步、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青运会的举办将对举办城市全民健身体系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评价?
1 主要概念界定
1.1 市域全民健身体系
市域全民健身体系,是在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内,由地方政府主导、市场和第三部门通力合作,构建的一个覆盖市、县、乡、村,保障市域全体国民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使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系统。是我国正在构建的多元化全民健身体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从要素来看,市域全民健身体系由场地设施系统、体育组织系统、健身活动系统以及保障系统组成;从层级来看,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包括市、区(县)、镇(乡)村四级网络;从管理来看,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具有纯公益性质,由各级体育系统的群众体育部门依靠财政支付转移和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捐赠作为投入。目前,太原市推进的6565工程就是市域全民健身的场馆设施体系。
1.2 大型赛事与青运会
大型赛事,是指那些显著影响举办地区整体社会经济,并在国家范围内的传媒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体育赛事。在我国,指经国家体育总局、市人民政府或市体育局批准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参赛运动员200人以上或观众1500人以上)的国际性、全国及全省性综合、单项体育比赛。
青运会,前身是四年一次的全国城市运动会,是奥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2019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青运会,共设26个大项、30个分项、305个小项,约55个代表团参赛,参赛运动员多达8000多人。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完全属于大型体育赛事。
2 大型赛事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可能性分析
从冲突论视角来看,一个系统的变迁更多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张力和紧张关系——即系统的变迁主要是由权利或权威分布的不平等所导致。因此,青运会作为一个城市体育变革外部力量,可能会在短期内成为中国体育改革的焦点,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体育发展根本走向。谭华以奥运会为例指出“紧张的奥运筹备工作可能会掩盖体育体制方面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甚至加剧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体育资源进一步向竞技体育倾斜,从而不利于群众体育的发展。可以看出,冲突论视角从中国体育体制内部张力和紧张关系的角度寻找体育改革的动力有一定合理性;但未能看到大型赛事的举办对体育改革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甚至将其看作中国体育发生重大变革的阻力是不全面的。
相反,功能论研究者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并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体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以大型赛事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资源相互冲突的局面有所缓解,开始出现融合的可能与趋势。并将大型赛事看作是体育事业内部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大型赛事的举办将打破中国体育原有的相对“平衡和稳定状态”(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状态),推动中国体育在发展战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进而走向新的平衡,而不仅仅停留在以往所强调的资源比例分配协调这种简单量化层面,是可以朝着竞技体育赛事辐射周边全民健身活动,并“有机衔接”的方向发展。
3 大型赛事青运会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制度是为增益集体重大利益,由一部分人参与建立的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按社会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观点,制度包括人员、设备、组织和礼仪四要素。人员,指青运会承办过程中被正式挑选后执行任务的各类职员;设备,是指辅助上述人员实现二青会目标的各类公共物质资产和非物质资产;组织,特指成员之间的各种特殊关系以及分配使用设备的方式;而礼仪是上述成员在完成组织目标时,所扮演的既定角色和决定其行为的习惯和规则。青运会的筹办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赛事,其长期筹备和短期举办过程,需要高度秩序与合作,将赛事管理方、赛事主体(运动员、裁判员)、赛事协助方(志愿者、安保、医务等)、赛事赞助方、赛事参与者观众等利益有机协调,此外还要考虑赛事与城市的发展、赛事与全民健身的发展等关系。这就离不开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全球化、科学化的制度支持。而这一制度或模式的建立无疑将成为太原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发展的宝贵遗产。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运会将为太原市全民健身体系后续发展挑选和培养人才,前期筹备工作将各类社会精英和体育人才正式挑选出来,并纳入筹备工作中,这对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青运运会筹备委员会,根据各项筹备工作的启动时间,先后成立了17个工作部门,其中,多数部门与全民健身体系的发展关系密切。例如,赛会志愿者工作坚持专业性与参与性相统一,已制订出以高校为主、社会招募为辅的志愿者招募计划;二是青运会将促进体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结构的形成。政府主导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青运会的筹备就是一个政府力量聚焦于体育事业的过程,由于政府的重视,大量的社会资源配置到青运会及全民健身体系当中,短期内形成一个在政府主导下的以体育事业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资源配置结构和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就是竞技体育如何与全民健身相融合的模式。资料显示,目前多部门高度配合的运行模式已形成,并在内容上形成了以承办二青会为契机的“体育设施提升工程”和“运动健康提升工程”。
青运会与全民健身同行,主要体现在场馆设施能否同行。资料显示,青运筹备期间政府将新建、修复一批具有全民健身价值的场馆设施,赛后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一是太原汾河南延段水上运动中心,将汾河景观带向南延伸12公里,新增游船码头、休闲花园、沙滩排球场等特色景观。赛后用于专业队伍的训练和承办国际国内水上运动项目比赛,同时开展龙舟比赛等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二是太原体育训练中心、太原网球中心、滨河景区沙滩排球场、山西体育中心射击馆和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以及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体育馆等。赛后用于社区、学校附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三是修复改造一批用于赛后全民健身活动的场馆,包括太原滨河体育中心、太原小轮车场、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太原学院体育场在内的改造项目。此外,筹委会积极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园、游园等公共场所的体育健身功能,规划、建设城市绿道网络系统。
信息贫困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研究在肯定信息贫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完备之处,希望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理论探讨,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不断积累经验,提出更合理有效的策略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在进行装配过程中的信息追溯时,基于所建立的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两层数据世系,给出如下时间区间队列和数据快照的定义
4 大型赛事青运会与太原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内容体系
4.1 场馆设施的协调
触媒效应的发挥,蕴含在三个阶段,即前储备阶段、集中释放阶段和后延续阶段。前储备阶段,指赛事筹备期,城市投资的多少以及涉及的方面直接影响筹备期间对两类体育融合发展的效果,如大量新建与修复场馆,将直接推动市域全民健身体系结构与功能的发展;集中释放阶段,青运会开闭幕式期间(通常持续天18左右),随着人流、物流、信息剧增而出现一个“峰聚现象”。这期间大量新闻媒体介入,在报道大型赛事的同时也宣传了体育文化与公平竞争精神,短期内形成一个普遍学习和重视体育的社会,从而为市域全民健身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后延续阶段,指青运会赛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该阶段,青运会影响力依然存在。具体说来包括体育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程度、城市体育价值观的提升与保持状况,以及赛事各类组织文化与全民健身组织对接程度等。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分阶段的,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调整。一开始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基础阅读技能,在学生充分掌握之后再改变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阅读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干涉,在他们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扫除困难,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下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管理制度转型
青运会与全民健身体系融合发展机制称为“触媒效应”,即将青运会作为举办城市体育事业改善和发展的触媒,进而引起一系列融合的反应。其中,触媒效应的发挥与青运会自身的赛事触媒活性和修改性密切相关。触媒活性指青运会自身的综合价值和聚合优势,即能否在赛事举办期间集聚大量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从而为举办城市带来大量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形成高度的聚合空间。触媒活性决定青运会促进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发展的能力。触媒修改性指青运会在“强化、修复和创造”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指青运会筹备期间相关建设可以对城市原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败区进行更新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现有体育事业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效果。
4.3 体育价值转型
体育社会化过程,就是市民逐步认可体育价值观,并使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体育价值观,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如“团队合作”、“公平竞争”、“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等现代价值。这些现代价值观不但有利于举办城市现代化人才培养和精神塑造,也能在整个城市范围内营造一种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行事规范和道德准则。青运会的举办不仅能让市民欣赏到竞技美,还能深刻理解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健康的重要。当前“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和“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价值观的宣传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还有后续的青运会开、闭幕式、火炬接力、全民健身日等大量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集中开展必然使市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得到明显增强,从而形成一个空前的普遍学习体育的社会。
原料:水发海参150 g,油发鱼肚(湿)100 g,熟猪肚 50 g,鱼丸 50 g,糟鱼150 g,水发粉丝150 g,冬笋 50 g,火腿35 g,熟蛋卷100 g,熟鸡肉100 g,鸡胗50 g,猪腰 50 g,冬菇 50 g,水发蹄筋 50 g,干贝 15 g,虾仁 50 g,青豆25 g,菠菜 200 g,高汤 1 000 g,精盐8 g,味精 5 g,料酒 15 g。
5 青运会与与太原市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全民健身体系效果评估是全民健身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科学运行的重要保障。以往关于大型赛事的研究多是强调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而我国大型赛事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协调发展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评价指标更是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根据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试行)》以及我国群众体育实施具体情况,构建起全国范围内围绕全民健身实施状况相对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涉及体育锻炼参与率、身体素质、体育组织、经费等十个方面,共计57项指标。对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笔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选取与大型赛事触媒效果高度相关指标,同时紧密围绕健身场地、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参与率、全民健身保障,以及全民健身宣传等六项核心指标。进而初步构建出作为大型赛事的青运会与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发展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 1大型赛事促进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发展评价指标
6 小结
从理论来看,大型赛事作为一个外部力量能否促进市域全民健身体系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赛事的触媒活性和修改性。但管理过程中如果偏离预期目标,不但不能起到融合发展的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青运会作为山西省首次举办的全国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具备大型赛事的综合价值和聚合力,而且受到辖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其具备了促进太原市全民健身体系跨越式发展的触媒的条件。青运会的筹备、举办将在场馆完善、制度转型、体育核心价值观念凸显等三大方面对太原市域全民健身体系带来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十三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来进行评价和测量。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筹备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doc88.com/p-0428671240795.html,2016,(11).
[2]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624-628.
[3] 谭华.后奥运效应及其对我国体育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11):5-6.
[4] 庞元正.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EB/OL]. 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117/6385001.html 2007,(10).
[5] 谢洪伟.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耦合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6):99-102
[6] 我省启动"二青会"前期筹备工作将建水上运动中心和青运村[EB/OL].山西新闻晚报.
[7] 杨小闽.激发廉政教育新活力研究[J].求实,2013,(S1):44-45.
[8] 共迎青运盛会 全力"五城联创[EB/OL].太原日报,2015,(12).
[9] 童星.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178.
[10] 卢光宝 孟范生 孟孜.中国"竞技强体育弱"现象透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7-20.
[11] 熊晓正等.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J].21世纪的中国体育,1998:16.
[12] 舒有谟 宋秋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4):69.
[13] 山西省体育局.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Z].2016年12月.
[14] 李元伟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8):1-5.
Research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rge Sports Events and Sports For All System ——Take the Second Youth Games of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
Huang Wei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conflicts, possible mechanisms and the conten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aiyuan Youth Games and the Sports For All System.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new theory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Taiyuan City.
Key words: youth games; mass spor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56( 2019) 11-0125-3
doi: 10.19379/ j.cnki.issn.1005-0256.2019.11.052
作者简介: 黄炜(1981-),男,山西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作者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Shanxi Architectural Technical College,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标签:青运会论文; 全民健身论文; 融合发展论文;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