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显芹 施甸县中医医院 云南施甸 678200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94.8%,患者满意度为86%。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4%,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护理效果
中风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具有猝然昏倒、口眼歪斜、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等临床特征。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等相似,中风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1]。所以,对中风患者的及时救护至关重要。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中风患者,经及时治疗与护理,通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中风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51例,女27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介于39-78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男29例,女10例,年龄介于36-77岁,平均年龄56.5岁;住院天数在14~26d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20d。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基本资料方面无较大差异。
2.护理措施
2.1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要求:保持患者病房安静、清洁、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如热证、阳亢患者,温度宜偏低,湿度50%~60%,光线需偏暗;而寒证、阳虚患者温度偏高,湿度需偏低;此外,保持患者床铺平坦、整洁、柔软,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与压疮[2]。急性期中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床边加护栏,防止坠床。
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用药护理。服用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服药后观察患者病区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用牛黄清醒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物的时间、用量等,患者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相关医生。服用脱水药、降压药时,应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防止头晕现象的产生。
(2)饮食护理。中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因中老年人气血亏虚或阴虚阳亢、痰热内盛,致使肺腑机理功能衰退。中医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说明在中医护理干预中,饮食护理尤为重要[3]。如:中风后行走不利患者,可食用乌鸡汤,乌骨雌鸡1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加黄酒、清水各半,炖至骨酥肉烂,食肉饮汤,数日食毕;中风语言不利患者,可用黑豆羹,黑大豆500 g、清水适量,入锅炖至汤汁黏稠,3次/d,1勺/次;中风后遗症患者,煨猪蹄筋,猪蹄筋30 g,将温油发过的猪蹄筋加适量水,文火煨烂后加调味料,1 d食30 g(2勺),隔日1次,1月/疗程。
(3)情志护理。中风患者由于活动受限,社会心理活动变化较大。多忧思恼怒,生恼怒伤肝,忧思伤脾,肝主疏泄,调理气机,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情志失调会对中风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护患沟通,及时、准确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若发现患者情绪异常,需及时给以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护理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以微笑面对患者,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增强患者信任及治疗的信心[4]。各项操作轻柔、规范得体,对失语或语言不利患者,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或口型等,判断、了解其想表达的意思,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此外,做好家属陪护的知识培训教育,使医、护、陪联合一体,从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4)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适当的做肢体及语言功能方面锻炼可以舒筋活络,益气活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中风患者非常重要。患者病情轻者,可以从简单的音节开始,而后增加语言量及难度,使患者逐步恢复语言功能;病情严重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教会患者通过声音支配,有效控制唇舌运动,由简单到繁杂,反复练习发音,强化大脑皮质,逐渐形成新的兴奋灶。防止肌肉、关节挛缩,勿使患肢关节弯曲、扭转;1周后采用按摩、揉捏等方法,先轻后重,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有节奏地按摩、揉捏。2次/d,15~30min/次。指导患者主动进行健肢运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使瘫痪肌肉收缩,随即做助理运动,进而做主动运动,如内收肩关节、曲肘关节、反复伸膝关节及髋关节及运动足趾关节。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床上与床下相结合,循序渐进[5]。
3.护理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治愈39例(50.0%) ,好转33例(42.3%),死亡3例(7.7%),总有效率为92.3%。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死亡 总有效率
对照组3915(38.4)21(53.8)2(5.1)37(94.8)
观察组3924(61.5)14(38.4)1(2.5)38(97.4)
由表1可知,通过对比,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降低,总有效率达到97.4%,表明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病有显著效果,提高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效果。
5. 结论
对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用药护理、情志护理、膳食指导、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说明中风病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宝琴.谈中风病人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1999(11)
[2] 任建兰.中风病人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01)
[3] 孙玲,何玉英,刘春红.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4)
[4] 常永乐.中风病人的情志改变及护理对策[J].中原医刊.2004(08)[5] 李平,牟善芳,刘淑娟,张爱莲,崔霞,包月,商楠.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11)
论文作者:胡显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效果论文; 常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基础上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