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 快速发展正当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殖业论文,快速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销两旺催人奋进
广西宝中宝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最近投资300多万元在博白县永安乡城治村建了一个现代化养猪场,饲养母猪500多头,年出栏肉猪、猪苗1万多头,该公司总经理庞旺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价转旺,饲养瘦肉型猪前景广阔,下半年他还将继续投资300多万元,争取将猪场扩大1倍,年出栏猪将达到两万头,年产值超1000万元。
看好养殖业市场的不仅是宝中宝一家公司,博白县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瘦肉型猪养殖出口基地,公司在全县30多个乡镇建有养猪场,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将优质种猪、技术、饲料、市场(保价收购)与农户紧密捆绑,此举推动全县瘦肉型猪生产的大发展。去年,全县外销猪花139.21万头,出栏瘦肉猪58.67万头。公司春节后的第一个月获利100多万元。在瘦肉型猪的带动下,全县人均牧业收入达到46元,畜牧业产值达到大农业的38%。
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去年向兴业县内920户合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和销售等系列服务,肉鸡实行保价回收,仅在发放鸡苗时每羽收抵押金5元,其他一切款项均待出栏肉鸡时扣除。1999年,该公司向合作养殖户投放鸡苗850万羽,共出栏肉鸡747万羽,现有种鸡5万羽,公司与农户均得到丰厚回报。兴业县石南、陈村等饲料厂对采取“企业+村干部+农户”、“企业+饲料店+农户”的模式,由企业将饲料经过村干部或饲料店再赊销给合作养殖户,农户出售猪、鸡后偿还饲料款。现与饲料厂合作的养殖大户石南镇有1420户,大平山镇有1357户。
贵港市现建有各种育肥牛场上百个。贵港市畜禽品种改良站利用自有技术、信息、市场优势,每年采用秸秆氨化育肥牛2.5万头、羊3万只。该市三里镇石牛村共有69户,去年出栏肥牛360头,全村人均养牛增收197元。
北海市利用优越的浅海资源引进外资2亿多元饲养优质鱼、虾,加上本地渔民小规模养殖,去年养殖产量达27万吨,产值17亿元,沿海渔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防城港市实施“万水工程”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实施面积近300公顷,总产值4.55亿元,平均亩产值10140元,实现利税2.24亿元,平均每户比上年增加产值8.74万元,增加利税3.87万元,“万水工程”成为该市农业一大新税源。
养殖技术走向成熟
1999年11月5日,广西科协43名老畜牧专家联名上书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议不失时机加速发展我区水牛奶业。全区现有存栏水牛480万头,居全国首位,其中有繁育能力的母牛180多万头。广西水牛研究所从1957年以来相继引进奶、肉兼用的摩拉牛、尼里/拉菲牛进行杂交改良,使得平均泌乳期产奶量达2200公斤,净肉率40%,生产性能达到世界同类水牛品种的先进水平。专家们认为广西应大力发展水牛奶业,尽快结束依靠外地奶粉过日子的历史。
自治区畜牧局饲料处处长高烽认为,广西有可利用草山草坡320万公顷,年产农作物秸秆5000万吨,发展草食动物十分有利。我区的“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总数居南方各省区之首,项目示范县平均每头牛产值达1500元左右,买瘦牛育肥牛每头可获利300~500元。
博白县瘦肉型猪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该县畜牧系统建立起育、繁、推、管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使得全县10多年来瘦肉型猪养殖的长盛不衰。
合浦县水产局高级工程师张万隆认为,时至今日,我国我区海水养殖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中华乌塘鳢、合浦绒鳌蟹、文蛤、鲍鱼、锯绿青蟹等优良品种的人工育苗攻关已取得可喜成果,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的淡化试养已基本成功,鱼、虾病的防治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药物,大搞海水养殖正当其时。
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全区各乡镇已建立畜牧水产推广站,各村配有兽医人员,全区已有30多万农民获得养殖“绿色证书”,有上百万农民参与上规模的养殖,一旦时机成熟,这些懂技术的人大部分将成为新的养殖大户。
化解风险确保收益
养殖业收益大,风险也大。专家们提醒,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风险、确保收益,使我区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自治区区水产局局长陈荣贵认为,我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显著增强,市场供求关系进入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转向优质、多样化。渔业经济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在扩大生产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水产养殖业要向“两极”发展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一方面向科技含量高、市场价格好、更适应高消费的品种发展,如珍珠、鲍鱼、中华乌塘鳢、对虾、美国红鱼、橡皮螺、合浦绒鳌蟹等;另一方面向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比较收益高、适合自然生态方式养殖的品种回归,如文蛤、方格星虫(沙虫)、本地塘角鱼、银鱼等。
畜牧专家及各地畜牧局领导还有许多有益的意见,如政府在动物品种改良、成果推广、防病防治方面应加大投入;各级财政应保证项目经费及时到位,并不挪作他用;目前迫切需要投入资金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万千百消毒工程”等技术项目,减少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充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