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信息服务的创新_服务创新论文

论社会科学信息服务的创新_服务创新论文

社科信息服务创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社会科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创新意义在于 通过对一系列社会新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为人们提供一种更新的价值观念、创新的思维意识 。在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中,社科信息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顺应社会科学创新的要求 ,应当建立与强化社科信息服务创新观念,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涵、服务范围、服务 管理机制,为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社科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更好的支撑。

1 支撑社会科学创新的社科信息工作机制

社会科学创新是以社科研究新思想的产生为起点、以社科研究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为终点 的过程,大致包含创新思想的形成、技术手段的获取、研究要素的投入、创新活动的组织管 理、创新成果的传播与扩散等几个环节。作为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之必要环节的社科信息工作 机制,可以分别从思想产生、技术支持、成果传播等环节来支撑社会科学的创新活动。

1.1 社会科学创新研究者的信息需求满足机制

社科研究信息需求产生于特定社会环境,这种需求满足程度的不同将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与 创新水平的差异。因此,应当全面考察新的技术环境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在此 基础上建立与社会科学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需求的满足机制,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开 展奠定基础。我国社科信息工作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对社科研究者的信息需求研究已经积累 了一些经验,但有关信息需求满足机制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十分薄弱的环节。

1.2 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机制

技术手段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社会科学创新必须依赖并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 会科学研究的效率,在目前环境下尤其应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国的社科信息工作者已开 始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纳等,这为社科 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信息工作的一些软技术如信息分类、信息浓缩、信息选择 、信息综述等,也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之中。

1.3 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中信息资源要素的投入与保障机制

在开发经费、资源、人才等条件已具备的情况下,社科信息资源的投入与保障乃是社会科 学研究创新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社科研究机构开始重视社科信息资源的引入或自身建设 ,信息资源的拥有量也正逐步成为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社科信息保 障工作的重点应包括:完善信息保障法律法规、社科信息资源共享体制的形成、网络信息资 源的组织开发等。

1.4 社会科学创新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社科信息激活机制

创新思想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激活机制,社科信息活动可以形成这种激活机制,如最新社 会科学研究信息的全面提供、深度开发(深化书目情报工作),社会科学学术争鸣活动的组织 (推行社科情报交流机制),社科信息咨询活动的开展(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机构)等。

1.5 社会科学创新成果的信息传播机制

社会科学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这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 以社科成果的传播与公众接受为中间环节的,因而社科信息传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 社会环境下,社科信息工作的重心应当向信息传播机制上适当转移,让社会充分认识到社科 信息工作的价值。可以开发的社科信息传播业务包括:社科研究成果的多媒体、多手段、多 方位展示与宣传报道,动态性、信息性社科刊物的加工编辑,创新成果著述的组织编撰与出 版,各种社科创新成果的网上传播等。

为了有效发挥社科信息工作机制对社会科学创新的支撑作用,应当突出并创新社科信息服 务功能。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建立了新的社会联系方式, 即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所构成的社会信息链,在这一社会信息 链 中,信息服务环节应成为信息部门的工作重点,社科信息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社科信息服务 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2 社科信息服务内涵知识化

社科信息服务创新的重点与核心在于服务内涵的信息化、知识化,它包括信息的导读、知 识内涵的解读、信息与知识单元的选择与咨询、技术与理论的强有力支持等。

2.1 技术支持信息化

社科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不断发展的各类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如社科信息数 据库的编制、信息检索技术的更新、社科信息网络的构建。

首先,我国社科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同其它系统相比,相距甚远,社科信息生产 分散、低水平重复[1]。因此应在现有数据库建设成就基础上,扩大数据库资源规模与加 工深度,并且应针对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开发建设社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因为它是社 科信息工作贡献于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基础。

其次,在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家的工作也随着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化, 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已开始利用大型计算机网络、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来从事研究数据的 获取、储存、整理和个人之间的交流。社科信息检索工作应适应这种变化,积极采用新型信 息检索技术,强化社科信息的计算机检索和网络资源开发。另外,有必要在现有网络提供的 各种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更深层次的、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手段,例如信息资 源指引库、自动维护信息资源指引库技术、Internet自动漫游技术、Internet自动判别技术 等[2]。尽管这类技术目前更多的是在科技信息检索中开发和试用,但在社科信息开发利 用过程中,它们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社科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社科信息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支撑社会 科学研究的最重要途径与手段就是开发社科类数据库、建设社科信息网络。高校系统的信息 资源网络化建设,尤其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进展状况,为社科信息资源网络的系统化建设 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检索工作应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思想,改变以本 单位资料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通过协调与合作,共建面向用户的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实现社 科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社科信息资源网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层次:(1)基于Internet网 的社科信息资源网,即对Internet网络中的社科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重组,建立面向社 科领域的全球信息资源网中网。(2)国内社科信息资源网,即建立本国的以中文信息为主的 社科信息资源网。我国也已实施的“金智工程”即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该工程的规划 ,“九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网内以全国性、地区性文献信息 中心为节点,并连接进入“211”工程的所有高校和国外主要文献信息系统。(3)专门性社科 信息资源网。

2.2 理论研究现代化

我国社科信息理论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著 作,如《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概论》、《社会科学情报学》、《社会科学情报工作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导论》、《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信息学引论》、《 社会科学信息咨询指南》等。但从研究力量来看仍呈现孤立零散状态[3];从研究内容来 看,偏重思辨,理论成果一直占绝大多数,而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应用、开发类成果极 少 ,制约了社科信息研究成果社会功能的发挥[4]。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应组织力量争取 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推出一批社科信息研究著作与科研报告,用于指导实践。但最关键 的是树立创新观念,发扬创新精神,面向新需求(网络用户数量激增、需求多样化)、适应新 形势(信息服务产业化)、针对新客体(网络信息资源),积极采用新技术(网络技术),勇于参 与新理论研究(如social informatics)。Internet已经向传统的社科理论提出了挑战,产生 了大量新课题,如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研究,网络信息产权、网络出版物研究,网络信息安 全、信息犯罪研究,网络经济学、网上贸易研究等[5],社科信息系统有能力也有责任参 与这些跨学科、交叉学科新课题的研究。同时,在开展社科信息研究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 复杂的人文因素对实践研究的影响,如名人效应、学术倾向、感情因素、主观色彩等[6] 。

2.3 信息产品增值化

提供增值信息产品服务是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导读、知识 解读的具体成果。创新的思路一是要调整社科信息类检索刊物的编制思想,加强社科信息传 播的前沿性、引导性;二是大力开展知识咨询与决策支持服务,真正介入社科创新研究活动 。尽管我国社科信息类检索刊物的发展不如科技信息类检索刊物,但也已具备了一些基础。 在新技术环境下,这种二次文献的开发应充分考虑以下各种因素:(1)建立较完整的检索刊 物报道体系,可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2)稳定检索刊物的品种,保证每种 出版物都有较明确的学科范围和比较固定的用户。(3)提高检索刊物质量。(4)形成多载体形 式的检索刊物体系,社科检索刊物的编制也应注意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发展方向看,应 以数据库为基础,编制多种检索刊物产品,包括印刷版、磁带版、光盘版以及网络版。(5) 侧重发展中文文献检索体系。重视发展中文检索刊物,并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传播,可以大 大加快中国信息检索类刊物走向国际并参与竞争的步伐。(6)规模化经营、系统化发展。即 在社科信息类检索刊物的生产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思想,不仅注重信息产品的 质量与品种,更重视与产品相配套的各种信息服务,如售后服务、专题服务、专门化服务、 业务培训等,同时注重开发技术支持软件。

除开发新型二次社科信息产品外,提高信息组织与加工水平,重视三次文献产品的生产, 向用户提供浓缩化、综合化的精品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增值,是社科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手 段。如通过政府信息网站收集领导决策信息需求及决策的反馈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后再提供 给有关部门等。

2.4 从业人员智囊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演变、决策支持复杂性与难度的增加,都要求社科信息服务 向业务智能化方向发展,因而社科信息工作从业人员的自我发展与成长方向必然是智囊化。 这种智囊化人才一是体现为技术化,即通过网络培训、自我塑造,成为网络信息管理人才, 胜任信息源采集加工、信息资源维护、信息产品开发等业务;二是体现为智力化,即通过社 科信息领航、网上社科信息的组织加工,尤其是深层次社科信息开发,为社会科学研究及社 会机构提供知识咨询与智力服务。

3 社科信息服务范围社会化

我国社科信息工作长期以来以静态服务模式为主要结构,封闭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或政 府机构内部,远离社会,远离市场,也远离企业,且各自为政,固步自封,各类社科信息部 门在信息收集、加工、信息产品开发上难以形成具有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特色和产业化程度 的社会竞争优势[7],直接影响了社科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其研究与服务难以取得积 极有效的社会效益。社科信息服务创新就是要打破封闭,走向市场并形成产业。

3.1 整体市场化

社科信息管理与服务应转变运行机制,将社会性的社科信息需求作为社科信息系统建设的 基点,以市场机制来运作社科信息服务业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开发研究将成为社科信 息服务的一个重点;例如,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所开发的重要信息成果——《吉林蓝皮书》, 已成为拳头产品,成为研究吉林省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并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社科信息应用开发研究的成果形式,既可以如上述蓝皮书形式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社科 信息通报刊物的编制,甚至可以开展部分有偿服务,而它又与下述社科信息工作的产业化问 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局部产业化

我国目前包括社科信息工作在内的社会科学产业化尚未形成规模,商品化、产业化性质较 淡;应重新界定国家社科信息事业职能范围,将不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社科信息事业机 构推向市场,向企业化发展[8]。事实上,市场经济为社科信息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即 部分社科信息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而且实际上存在着社科信息产业化的 现实需求。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并加大投入,鼓励和资助社科信息工作者在充分调研社科信 息资源状况和社科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深加工、多层次、系 列化、具有针对性的社科信息产品;对需求量大的信息产品进行规模生产,既创造社会效益 ,又创造经济效益。同时,既提供类似光盘数据库的有形产品,又可进行无形服务。截止目 前,我国已开发并形成产业化格局的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产品有: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目录索 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总汇、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光盘、中国 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专题文献数据库等[9],它们是社科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有益尝试。

3.3 研究对象化

社科信息研究是整个社科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重要一环,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 着社科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方向。长期以来我国社科信息研究的重点仅放在信息工作的业务环 节,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程序研究而漠视外界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变化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在 信息服务创新机制中,社科信息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不局限于本身业务环节; 更多地关注社会科学新学科研究动态,通过梳理其基本情况、学术贡献和趋势走向等,促进 这些新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扩散。在追踪与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中不断调整研究对象,在参 与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

3.4 业务联合化

我国社科信息工作体系素有社科院所系统、高校系统、党校系统、政府机构系统之分,造 成人力、业务、管理的分散化局面,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在信息服务创新机制下,应当 调整思路,走联合化、合作化道路。在社科信息系统内部,应发挥跨系统、跨组织、人才密 集等优势,以课题为纽带,以产品开发为纽带,走协作之路。对外系统,尤其是企业用户, 应走合作化道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10]。

4 社科信息服务方式特色化

社科信息服务内涵知识化、范围社会化并不追求千篇一律,业务联合化也并不是抹杀个性 ;相反,服务方式特色化才能更好地体现社科信息服务的创新。各类社科信息服务机构应根 据地方人文特色、行业特点、学科优势等,建设各具特色的社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形成自 身独特的服务方式。

4.1 地方化

地方社科信息服务机构应当善于获取具有地方研究特色并关系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 ,形成有特色的地方社科信息资源,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如湖北省社科院的楚文化研究与 长江文化研究、广东省社科院与暨南大学的港澳研究、福建省社科院与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 等[11]。

4.2 定题化与专业化

定题化即结合相关的专题研究力量,如邓小平理论研究、华中师大的村民自治研究等,形 成有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为专题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与其类似的专业化即结合专 业研究特色,如经济、伦理、法律、哲学等,建设行业性专业信息资源,为专业研究及行业 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信息咨询部提供的服务项目与服 务方式包括:预定学术信息定题剪报刊服务,定期连续传递;特定选题服务,如“西部大开 发”、“WTO”、“网络产业”等,突破专题系列刊物的分类标准,保证了适用性;文献咨 询服务,提供专题资料;经济信息定题剪报刊服务。这些服务方式由于既有灵活性又有专深 性,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5 社科信息服务管理法制化

社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是社科信息服务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服务 创新实现的重要途径。

5.1 领导制度化

信息服务创新的具体操作者是社科信息工作机构的各级领导,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与监督 ,没有政策的合理引导,社科信息服务就可能因领导者的决策任意性、主观性而发生方向性 的偏离,社科信息服务创新更无从谈起。因而,应建立社科信息职能管理机构并完善政策法 规,加强统一规划,实现业务领导制度化。

5.2 产品开发利用法制化

在社科信息产品开发、利用与服务中应大力推行法制化管理机制。在数据库的编制、使用 中所产生的法律保护问题(主要是版权问题)正日益成为法律界和数据库业所关注的焦点。社 科信息服务中应当重视法制化管理,遵守版权法规,迎合快速变化且日益交织一体的经济与 法律环境的要求。一是在编制社科数据库时应妥善解决版权利用问题;二是针对自身开发的 社科信息产品,应重视版权所有与维护问题。

5.3 业务规范化

1986年中国社科情报学会成立时虽通过了行业内部的《社会科学情报系统工作试行条例》 ,但因缺乏法律约束效力,一直执行不力[12],因此加快社会科学信息法制建设步伐势在 必行。由于社科信息服务的智力性和咨询功能越来越强,它对社会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 大 ,因而应就信息服务的主体、内涵、行为、管理体制、用户权利与义务、社科信息产品界定 等方面,利用政策法规、教育、行业协会等力量进行规范,确保社科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运 行。

标签:;  ;  ;  ;  

论社会科学信息服务的创新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