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的处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教材结构看,新教材中的“活动”项目相当于旧教材中的“问题和练习”。但两者的性质差异很大,旧教材中的“问题和练习”主要是对每一节重点内容的复习,重在陈述学习内容,题型较为单一,对能力要求不高;而新教材中的“活动”往往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作更宽更深的探究,题型也灵活多样,非常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新教材中的“活动”共有78题,其中上册有47题,下册有31题。这些题目内容丰富新颖,多以能力为立意,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将所有的题目都在课堂上完成。于是,我们根据具体的题型、内涵、要求和教学进度作了灵活的处理,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巩固类
这类活动题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是对知识的再认、在全书中所占比例不大。此类题目难度较低,可让学生当堂完成,用以巩固新学内容。如上册“2.5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活动:“试做天气预报员”,是对反气旋和冷锋天气特征的复习,适宜在新课结束时及时练习。再如下册“6.2城市区位因素(一)”的活动:“分析图6.11中A、B、C三个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此题应从A、B、C三点的地形、河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在学习了本课的有关理论后,不难得出正确结论。这类题型也可以在学习首先阅读,然后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结束后,完成练习便是水到渠成了。
二、实验类
这类活动题要求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揭示某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我们既可以将实验安排于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协作完成,以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如上册“2.3大气的运动”的活动:“1、做一两个小实验,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其中,实验(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它是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现象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例证,而实验(2)则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实验常常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因此,这类活动题主要分布于上册课本中。
三、演讲类
这类活动题往往是新授课的知识拓展,常含有较明显的情感因素,它要求学生就某一观点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怀。如“3.4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二)”的活动:“有人认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试描述海洋产业开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再如“7.5电子通信”的活动:“2、阅读‘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谈谈你的感想。”这种类型的活动题可以在新课结束后,布置给学生课后准备,并特别指定1~2名演讲者,要求他们搜集素材,自拟题目,写出演讲稿。一般地说,演讲时间定在下一节课的上课初,以2分钟左右为宜。由于演讲者作了较充分的准备,演讲内容精彩生动,富有感染力,并常有独到的见解。演讲结束后,师生可作一简短的评价,若有科学性错误,教师需及时加以指正。
四、调查类
这类活动题的实践性较强,要求通过查阅资料或参观访问等方式积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如上册“4.6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的活动:“2、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陆地环境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成因。”我们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了扬州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调查任务,并写出各自的报告,最后统稿,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人文地理部分的调查题更为常见。如下册“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活动:“画一幅家庭或学校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看一看图中有哪些服务设施。它们在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方面各有什么作用?”此题,同样由同学们分组完成,每组都提交了一份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从学生的书面报告中,我们常能得到一些启发,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五、讨论类
这类活动题的内容相当开放、民主,可以就一论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阐述自己的论点;或者就有争议的观点,分组辩论,力争以理服人。由于此类活动耗时较多,我们便征得班主任的支持,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讨论,这样不仅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如上册“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活动:“小型讨论会:气候与人类”,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型的班会主题,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许多材料,如气候对建筑、农业生产、生活习惯、人种分布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讨论活动实现了知识共享。再如下册“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活动:“针对我国目前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难以管理的状况,有关部门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跟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相比,我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应当大力发展大城市。请你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按此题要求,我们召开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与积极发展大城市”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我国应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反方观点是“我国应积极发展大城市”,正、反双方就各自的论点展开了有理有据的激烈舌战,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前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小论文类
这类活动题亦是在新知学习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上册“3.5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的活动:“我国拥有6000多个岛屿、18000千米的陆岸线和14000千米的岛岸线,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千米。21世纪,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你认为我国走向海洋,首先要做好哪几项工作?说说你的理由。”此题,笔者安排同学们课后完成了题为“实现海洋强国的途径”的论文,当然也可以自拟题目,让大家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再如下册“5.7企业的空间发展”的活动:“跨国公司在国外生产,原因之一是国外比国内生产具有优势,其中具有地理特点的优势有哪些?”此论文主题可定为“论跨国公司在国外生产的地理优势”,同学们大致从资源、劳动力、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关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显然此题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
七、板报类
此类活动题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大家都很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如上册“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活动:“办一期关于宇宙探测和开发的墙报或小报”,我们在全年级举行了该主题的小报制作大赛,同学们或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交上了一份份精美的作品,最后选出了一批内容新颖,版面美观的小报放入校园橱窗内展览,其余的则在各自的班级张贴展览。再如下册“8.3可持续发展”的活动:“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举例说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表现。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学习此课正值世界环境日的前后,于是我们要求各班统一出了一期主题为“绿色行动”的黑板报,旨在强化环保意识,介绍环保行为,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标签:高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