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化学教材编写顺序探析——基于“解题程序”教学顺序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顺序论文,电化学论文,探析论文,视角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也应按照一定的科学顺序呈现出来。在考虑化学教学内容的教材编写顺序时,现有教材主要从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探究过程等方面着手[1]。然而,有时从方法、“解题程序”等的教学顺序来考虑教材编写的顺序,也将有利于教材的优化,毕竟方法、“解题程序”等内容的学习也存在顺序先后的问题。 为此,从“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这类习题的“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来考察高中电化学的教材编写顺序。之所以选择这一视角,是因为在高中电化学的学习中,“书写电极反应式”这类解题技能是电化学学习的关键与核心,也是解决电化学问题的基础与核心,而掌握这类解题技能的核心又在于学会其“解题程序”。该类解题程序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因此,从该类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来考虑高中电化学的整体教材编写顺序,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 (一)“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 电化学主要可以分为“原电池”与“电解池”两大部分(注:为了叙述方便,将电池视为复杂原电池,归为原电池的范畴来讨论),因此,“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也可分为“书写复杂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和“书写复杂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其中,“复杂的电极反应式”主要指“需要学生自己添加或、“需要进行电荷守恒配平”的电极反应式,例如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通过对几名化学教师的访谈以及结合自身的解题经验,归纳出如表1所示的“书写复杂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后文简称“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和如下页表2所示的“书写复杂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2](后文简称“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 表1中的“5令电荷守恒”较难理解,结合例题1进行具体说明。 例题1:某碱性锌锰干电池工作时的总方程式为:。请写出负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在进行“5令电荷守恒”这一步前,已完成的式子为:Zn-2=ZnO。 令电荷守恒: (1)标出反应式两边各自的电荷总数: (2)计算两边电荷总数差值的绝对值n:n=2 差值绝对值:2 (3)电解液若为酸性,则在反应式单边加上n,若为碱性,则在反应式单边加上n,若为中性(含因水解而显弱酸或弱碱性),则在反应式单边加上n或n。因为该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所以在反应式的左边加上2: 差值绝对值:2 碱性:+2 整理得式子: (二)“解题程序表”的几点说明 “书写复杂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主要可分为2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已知总方程式的情况(常见于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另一种是未知且难写出总方程式的情况。表2所示的是后者的解题程序。因为前者的解题程序与表1相似,因此不将其列出。 此外,当学生掌握好上述解题程序后,还可将这些解题程序组合成一个更为完整的“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图表,组合后的程序,第一步是要判断问题情境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3]。因为该组合后的解题程序对教材编写顺序影响不大,此处不做讨论。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上述解题程序是用于初学者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用于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的确定。因此,表中解题程序尽可能细化,使一些被跳过或被合并的认知操作尽量还原成完整的、单独的认知操作。相关研究表明,细化的操作程序非常有利于初学者模仿和掌握,而粗疏的操作程序并不利于初学者掌握,甚至使其无法掌握[4]。当然,当学生将这些解题程序操作足够多次时,自会将表中细化的步骤合并、重组,形成一个相对粗略简约的解题程序。 二、“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 对于简单的认知操作程序,其教学顺序一般是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地按顺序进行。但是,对于复杂的认知操作程序,这种教学顺序就不是最好的选择[5]。对于“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最好先从较容易的部分进行教学,然后再教更难的部分。这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依照这一原则,对“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进行分析。 (一)“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 表1所示的“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里,子程序“5令电荷守恒”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且又要分成“酸性”、“碱性”和“中性”3种情况讨论,难度相对大,因此,可以先学习不含该子程序的“书写简单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后文简称“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见表3。 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后,就可学习含子程序“5令电荷守恒”的解题程序了。那么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应该先学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与燃料电池中的哪一类解题程序呢?经过对这3类“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的分析,认为其教学顺序应顺次而下。下面将做具体的解释。 书写一次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一般都像表1所示的那样,而且都是已知总方程式的情况。但是教材中的二次电池,主要是铅蓄电池,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则要对表1进行一定调整:在进行“5令电荷守恒”这一步时,要先在之前所得的式子左边添上。因此铅蓄电池要延后学。至于燃料电池,一般都属于未知总方程式的情况,需要学生自己写出总方程式,其难度更大。而且,甲烷燃料电池总方程式的书写,还要考虑到连续反应的情况,即与反应所得的产物还可以继续与电解液中的KOH反应。因此燃料电池最好要比铅蓄电池更延后学。 此外,还要再考虑一种特殊的“复杂原电池的解题程序”,这一解题程序出现在金属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的书写中。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于,总方程式未知且难写出,因此,要根据常见氧化剂的知识,得出氧气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结论。同时,在进行“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这一步时,不能直观地从总反应式中得出产物,而是要学生自己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去推理得出,所涉及的子程序与表2所示的“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相同。因此,书写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应置于3类电池之后。 (二)“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 在表2所示的“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里,存在3个难点:“2确定阴阳极参与反应的主要物质”子程序、“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子程序以及“5令电荷守恒”子程序。而后2者主要是同时出现于阳极为离子参与反应的情况。因此,可以先学习不含后2个子程序的“书写简单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后文简称“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见表4。 而在“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中,“已知总方程式的情况”(常见于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与“未知且难写出总方程式的情况”这2者又该谁先谁后呢?若前者为先,则符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但不利于后者学习的连贯性;若后者为先,则反过来。可见这2种顺序各有利弊,应结合其他视角再做定夺。 此外,高中教材常出现电解池原理应用的一些实例,主要有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和电冶金。通过对这几个例子的电极反应式书写的解题程序的分析,发现它们都属于表4所示的“简单电解池的解题程序”,彼此间的难度差异不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些内容的教学顺序无所谓先后。 (三)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先后顺序 对于“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应先学表3所示的“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比较表3与表4可知,在确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上,表4要难于表3,因为表4中的步骤涉及离子放电顺序的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过,且较为复杂,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难点。 对于“复杂的电极反应式”,则应先对表1所示的“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进行教学。主要原因如下: (1)从表2所示的“未知且难写出总方程式”的情况下“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来看,其难度会大于表1所示的“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从确定电极反应的产物来看,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是要学生自己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去推理得出,其所包含的子程序“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明显难于表1所示的“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而且,对于“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去推理产物”这一方法,一般在必修1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表1与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都是在学完“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后才要求掌握的。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与其对应的“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相比,多了2个复杂的子程序“3确定氧化或还原产物”与子程序“5令电荷守恒”,其难度提高的程度很大。而表1所示的解题程序与其对应的“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相比,只多了1个复杂的子程序“5令电荷守恒”,其难度提高程度相对小,若其先学,则更利于学生掌握。 此外,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可应用的范围远小于表1的。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通常在教学中只应用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即阳极为离子参与反应的时候。而表1所示的解题程序则可广泛地应用于教材中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以及燃料电池中。这进一步导致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被迁移与巩固的机会远小于表1。因此,若先学表1所示的解题程序,表1中的“5令电荷守恒”这一子程序就可以更好地被练习与巩固,进而更好地迁移到表2所示的解题程序中去。 (2)另一方面,“已知总方程式”的情况下“书写复杂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与表1所示的“书写复杂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很相似,从理论上看,这2个程序谁先学谁后学关系不大,因为2种情况都会出现解题程序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掌握了前者中的“5令电荷守恒”这一子程序,必然会促进后者的子程序“5令电荷守恒”的学习,反之亦然。但在教学实际中,前者的解题程序常见于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因此要先学习可充电电池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原电池应先于电解池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为:(1)必修阶段:“简单原电池的解题程序”;(2)选修阶段:先“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与吸氧腐蚀,依次而教),后“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而“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应置于“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之后,“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之前。至于它要放在必修阶段还是选修阶段,则各有利弊。若放在必修阶段,可使“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的学习有个梯度,有利于分散学习的难点。但是,因为“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与“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相互混淆,若在必修阶段学完后者之后就立即学习前者,则会使混淆的可能性与程度加大,不利于学生学习。若放在选修阶段则相反。因此还应结合其他视角再做最终的定夺。 三、高中教材电化学部分编写顺序的分析与建议 对现行的3套高中化学教材电化学部分进行了编写顺序的分析,分析结果见下页表5。 从原电池的教材编写顺序来看,3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都将“简单的原电池解题程序”与“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分别置于必修阶段与选修阶段进行编排。这与“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相一致。然而,苏教版的教材却在必修阶段安排了一个最难的“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这不符合“复杂的原电池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选修阶段,3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都遵循“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吸氧腐蚀”的顺序,与本文提倡的相一致。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苏教版的教材就将“燃料电池”置于“二次电池”之前,又如,苏教版与鲁科版的教材都将较难的“吸氧腐蚀”置于较易的“析氢腐蚀”之前。 从电解池的教材编写顺序来看,人教版教材将“已知总方程式”的情况下的“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表现为二次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置于“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之前,这种编排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学前者之前,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知识一无所知。苏教版教材在这一点上的处理,还是合理的。鲁科版则没有出现“二次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显得有所缺陷。至于“未知且难写出总方程式”情况下的“复杂的电解池解题程序”,3个版本的教材均未呈现出来(即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出现“4-4=↑+2O”)。这一处理有些欠妥,因为“4-4=↑+2O”这一电极反应在电解池的学习中还是很重要的,且较难,仅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显然是很难掌握的。 在“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的学习阶段安排上,各版本教材存在较大差异:苏教版将不完整的“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置于必修阶段进行学习,而其他2个版本则将“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置于选修部分,而在必修2中则没有出现电解池的学习内容。关于这2种处理方式的利弊,本文已讨论过,此处不再重述。此外,苏教版在必修阶段与选修阶段都只学习不完整的“简单的电解池解题程序”,并没呈现“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知识,这会导致学生在确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时,产生困难。而这一知识,仅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显然是相当难掌握且耗时的。总之,这样的处理不利于学生对这一解题程序的全面掌握,进而影响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质量。人教版的教材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缺陷。 而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先后顺序来看,3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先安排简单原电池的教学内容,后安排简单电解池的学习内容,这与本文所提倡的“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相一致。 上述的分析与建议仅是基于“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解题程序的视角,难免有些不当之处。在教材编写时,还应与其他视角相互融合,实现教材编写顺序的最优化。最后还想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解题程序”,换一个视角,便可称为“解题方法”。事实上,许多化学解题方法、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等方法类知识,与文中的“解题程序”一样,也都有其自身内在的教学顺序,在确定化学教材编写顺序时,适当考虑这些知识的教学顺序,将有利于提升化学教材与化学教学的质量。从“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看高中电化学教材的编写顺序_原电池论文
从“解题程序”的教学顺序看高中电化学教材的编写顺序_原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