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园乡校区胡继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要探究的课题之一。
数学阅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要探究的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阅读能力呢?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内容1、语言理解能力。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理解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活动弄清题目的已知、未知和再现问题中联系到的知识。因而语言理解能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数学阅读过程中语义转换频繁。转换是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调整过程,是解题思维活动的核心。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能用语言表述是衡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标志,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述出来。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分为口头表述能力和书面表述能力。
4、概括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字信息、符号信息和显露信息、隐藏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类比、归纳、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学生的概括联想能力弱,主要表现在难以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导致迁移能力弱与解题能力差。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等知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识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1、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2、重视课本阅读把握阅读重点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要有耐心,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内容,体会出数学的思想、观念、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3、指导阅读的方法(1)在质疑中阅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的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老师可以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加工”。
通过这样的质疑、追问,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思考愈加周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2)多感官参与阅读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充分协同参与。一是提倡学生逐字逐句默读,反复咀嚼;二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把重要内容做好记号,如用“曲线”标明重点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表示注意等;三是引导学生用提纲式标题摘录要义,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等,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3)在比较中阅读数学内涵的真正获得离不开比较、辨析活动。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在关键处的激疑点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新知。
4、培养学生解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教学中,常发现有的习题学生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让他将题目重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我会做了。”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读题,对题意一知半解,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诸如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般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读题三遍再下笔”,第一遍先通读题意;第二遍会用自己的话解释题意;第三遍要找出关键点,找出数量关系。学生逐渐养成了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正确率也大大提高。
论文作者:胡继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信息论文; 题意论文; 基础上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