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只注重优化城市布局和改善基础设施的“旧城改造”相比,城市更新涵盖的内容更多,将改善生活条件、丰富文化内涵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了一起。韩国釜山甘川文化村原本是落后的贫民区,后经改造计划,创造了小王子、鱼和五颜六色的墙,摇身一变成了世界知名的文化景点。本文探索了甘川洞在城市更新中的成功策略,从而为我国社区更新、特色小镇打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甘川洞文化村;创新;文化创意
一、城市更新背景
近现代意义上城市更新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时期,逐渐成为对社会和城市影响巨大的运动。根据董玛力等人的研究,西方的城市更新大致经历了“清除贫民窟-福利色彩社区更新-市场导向旧城再开发-社区综合复兴”四个发展阶段。
在二战后,人们对城市的新形态有了更多的需求,开始了推倒重建式的更新,英国在1930年颁布了格林伍德住宅法,开始了清除贫民窟,拆除破败建筑,建造商场、娱乐中心的运动。接着在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到贫困、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和市场成为城市更新的导向,各式房地产开发项目拔地而起,城市更新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进入到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融入到城市更新中,更加注重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的多方位融合发展。
二、甘川洞文化村发展历史
(1)甘川洞贫民窟时代
甘川洞文化村(감천문화마을,Gamcheon Culture Village)位于韩国釜山广域市沙下区,原为20世纪50年代韩国战争时的避难所,难民们用简易的帐篷和板房搭建起临时住所。阶梯式排列的房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村落,该区地势相对陡峭,道路狭窄,住宅呈台阶式分布,后一直为生活条件破落的贫民窟。
村落位于山坡上,交通不便,村内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用水都要从山下往上运,人们渐渐搬离,等待小村的是破败、衰落、凋零的命运。
(2)城市更新后阶段
自2009年,在釜山“胡同(村落)艺术工程”的推动下,贫民区短时间就打造成知名的文化景点。在艺术家、志愿者和当地村民联手改造下,甘川洞在保留村子内建筑结构的原始风貌为基础上,将阶梯式的住宅漆成了色彩斑斓、极具童话风格的小房子,并在胡同小巷中增添了无数精美的壁画和生动的雕塑。给了甘川洞村落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机会,同时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甘川洞改造成功策略
(1)有主题性、视觉冲击力
在改造的过程中,甘川洞把色彩放在了首要设计的地位。依托其层叠的建筑,甘川洞在色彩上运用了“大景“与”小景”相结合的手法,大景是乱中有序的美,层叠的色彩可以在一个镜头下包纳进去,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小景是各种各样的壁画和色彩,细看又有不一样的风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走遍文化村,各处都可见一种扁形的鱼,这种鱼图是甘川洞的标志之一,用以承载色彩,将每一处街角、胡同、店铺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其“色彩“的主题。
(2)多元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协作
在被正式列入韩国“村落艺术”项目之后,甘川洞文化村项目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在政府、艺术家、地区居民和学生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同进行了甘川洞的全新建设,转型成为焕然一新的艺术村。
村落改造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携手共创、相互启发的机会,在参与村落改造的过程中,居民重新对自己的居住地产生了主人感,激发了热爱之情和创新灵感,如通过2009年“梦想中的马丘比丘”、2010年“美路迷路”、2012年“幸福翻番”等主题活动。项目进行过程中,艺术家的积极主导及地区居民的协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促进体系,这不仅使得艺术家能够设计出符合地区特色的艺术作品,让当地居民更深刻地了解项目和理解艺术,同时还尊重了居民的意见让他们融入到项目中来。地方居民自发建立的民间组织、鼓励当地居民和艺术家将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社区环境改善和管理中等,均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经费支持和整体发展机制。
(3)丰富多彩的文创衍生品
甘川洞的纪念品商店会开发出各自的文创纪念品,会将甘川洞的一些元素进行艺术化的创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彩鱼、小王子,让人爱不释手。这里纪念品的设计非常独特,每家都不一样,跟国内大江南北景点的纪念品(批发的葫芦铃铛和挂件)相比,的确有比较大的差异。这里还有图章地图,可以按照路线指示寻找天空之脊、小王子、夜幕之家、太极村照片画廊、“融为一体”拍摄点等,然后盖上图章。
四、借鉴意义
(1)因地制宜,突出文化创意
在社区改造、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可以利用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除此之外,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可能总是适合我们,甘川洞文化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村落中心大楼风格设计与周围相比异常突兀等,创新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制。
(2)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
要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引领与监督大规模城市更新如社区更新、特色小镇打造的规划、筹建,结合当地居民诉求,明确政府自身需求,让居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建设中来。除此之外,在多处地方引入社会资源,如开发商、文艺工作者、艺术家,与居民一道开启创新建设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颖, 盛静芬. 城市更新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947-955.
[2]董玛力, 陈田, 王丽艳.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J]. 人文地理, 2009(05):48-52.
[3]魏寒宾, 唐燕, 金世镛. “文化艺术”手段下的城乡居住环境改善策略——以韩国釜山甘川洞文化村为例[J]. 规划师, v.32;No.242(2):132-136.
[4]Forrest, Ray, Kearns, Ade. Social Cohesio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Neighbourhood[J]. Urban Studies, 38(12):2125-2143.
作者简介:王聚星(1993.04-),男,山东省滨州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传播。
论文作者:王聚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城市论文; 文化论文; 居民论文; 村落论文; 釜山论文; 韩国论文; 贫民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