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GPS、GIS、RS等测绘新技术,分析了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勘测定界、土地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调查中测绘新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和应用过程。相比较传统土地规划与管理方法而言,测绘新技术克服了很多不足,使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土地规划;土地管理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现状特点、历史基础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合理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开展上述工作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就是土地规划与管理。国内外现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当中,经常会运用到重力模型、线性规划、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等。只是上述方法只能以各规划要素的属性数据为分析对象,无法对设计对象实施空间分析,无法达成直观和完善的规划成果。近些年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以遥感技术(以下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以下简称GP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
一、测绘新技术及其发展
1、遥感
在远离地面的遥感平台上,不直接接触目标现象和目标物,使用遥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记录并传送到地面,然后经过分析判读、信息处理和野外实地验证,并最终服务于用户,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就是遥感。遥感技术则是指遥感信息的接收、处理、传输、分析判读和应用的整个过程。信息获取周期短、多光谱特性、全天候、信息丰富等都是遥感的优势,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图像非常清晰。因此遥感技术在环境动态监测、社会持续发展、气象观测预报、自然灾害防治、资源综合规划与利用等工作当中应用非常广泛。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必须准确、真实和实时的把握土地状况。在国内外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当中,已经广泛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的分析和动态监测,以对土地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到及时准确的掌握。
2、地理信息系统
由计算机软硬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地理信息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建模、管理和显示,帮助解决复杂的管理、决策和规划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和管理的对象涉及到空间定位数据、属性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图形数据等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被用来处理和分析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过程和现象,解决复杂的管理、决策和规划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因空间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在公共设施管理、邮电通讯、灾害预测、环境评估、资源调查、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GIS技术能够完整结合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做到图形和数据的一体化,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建库、分析、管理和输出。
3、全球定位系统
GPS系统由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用户装置部分等构成,具有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三维定速定时等功能,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在各种武器导航定位、制导和交通工具的导航外,GPS还用于国界测定、全球授时、航天器定位、地形测绘、工程建设、交通管制、测量板块和地壳运动、山体测高、海岛与礁石联测等领域。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系统由信号接收部分、实时数据处理部分和实时数据传输部分共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效率高、作业时间短、厘米级定位精度和实时定位等明显优势,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城市规划和资源调查等领域。
二、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1、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以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利用现势性较强的卫星和航空摄影影像,采用新土地分类系统并运用最新的国家行政区域勘界成果,全面实地的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重新调查,并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影像数据库,这就是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能够确保土地利用的现状、数据和图件的一致性,奠定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础。
2、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管理的龙头工作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大量的如土地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其价值等重要的信息。土地规划设计之前应该先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工作,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同时明确土地质量和性质。通过信息的分析处理明确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确定未来发展中的不可使用用地、可使用用地、保留用地和适宜城市发展的用地等。
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设计的数据收集方面拥有自动、高效、准确、实时的明显特点。RS可直接获取土地信息并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数字结构和图片,从而准确及时的反应土地信息。GIS课件里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系统,针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分析数据库;其可视化功能结合各种应用模型,能够进行土地利用远景规划、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制度和优化设计,以及模拟现实和分析规划设计的结果,从而帮助优化和完善规划设计。
3、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根据土地划拨、征用、征收、出让、农用地转用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需要,对土地进行实地使用范围界定、界址位置测定、用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现状调绘等,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籍管理和用地审批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资料,这一系列技术服务工作就是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勘测定界主要分为外业测量、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汇总和归档等四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测绘、权属调查、勘测定界报告编写等。
土地勘测定界内业工作可对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和土地征收数据采用GIS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内业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确保外业到内业数据处理保持一致性以及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后期也方便查询数据。土地勘测定界外业工作可使用GPSRTK及时进行定位,向流动站发送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流动站接收到数据后采集GPS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之后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精度和三维坐标。这种测量方式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不需要通视,而且能够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精度。
4、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发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信息。传统方法因为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只能被动了解用地单位的上报和登记数据,数据精度很差。测绘新技术体系中,GPS精密定位功能可以利用遥感解译的矢量数据中的地理坐标在野外精确核查室内不确定的解译成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遥感解译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更为有效的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测绘新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利用RS主动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第二,利用GPS快速准确的获取变化信息的特性和数量,通过对比历史信息分析获取现状数据。第三,利用GIS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和计算机管理与可视化,并实施土地动态变化成果制图。
5、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能够实现土地管理的“数字执法”,帮助土地执法人员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现场并辅助进行巡查、核查、违法违规处罚处理和结果汇总上报等工作。这些违法用地很多都位于隐蔽的园区中心或者偏远的郊外,日常动态巡查很难发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能够最大限度快速准确的发现土地违法行为。
结束语: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应用测绘新技术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根本上改变土地规划和管理脱离管理、脱离社会和脱离国情的局面,推动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测绘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更大程度推动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2):137 -139.
[2] 石利军.GPS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1):102,104.
[3]欧阳光,王小明,杨惠安,等.3S技术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J].测绘通报,2009(11):64 -67.
论文作者:阳红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土地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遥感论文; 数据论文; 新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