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论文_张敏磊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论文_张敏磊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水废水的过量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城市地区出现了赤潮河道、黑臭河道等问题,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问题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城市河道有着重要的防洪水、排洪水的重要功能,对人们生活质量与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城市地区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生态环境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河道的过水面积不断减少,同时河道中的水质污染情况也变得非常严重。对于城市河道来说,不仅要具有基本的排涝等活动,同时还要具有各类生态功能。但就当前我国各个城市河道的基本情况来看,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很多生态服务都出现了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与探讨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实际现状,以及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下面也从这些方面,深入全面的进行探讨。

1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意义

近些年来,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带来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另一方面工业化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业废水从工厂里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道当中。这些问题导致城市周边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外延,流经城市及城市周边的河道面积正在不断缩小。在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大多都是采用裁弯取直、人工渠化等这些硬性措施,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导致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河道甚至丧失了排涝、行洪等基本的生态服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净化水体、改善环境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尊重城市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建立起新型的河道治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恢复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同时尽可能地还原河道周边的自然特征,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2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城市地区在这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变弱。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在扩张建设过程中,河道的过流面积遭到压缩。再加上城市居民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水文效应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最终降低了河道的防洪能力。第二,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不高,并且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水质污染问题。在当前城市河道体系中,地表径流会携带城市污染物直接流入河道中,同时一些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也会流入到河道中,使得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显著下滑,并带来显著的河道水体污染情况。第三,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恶化情况。这些环境恶化主要体现在河道水体含氧量降低,同时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种群不断降低,造成了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下滑。

3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措施

3.1河道护坡生态化的要点

河岸生态,属于河流生态的重点,以往采用硬性材料建设,可达到加固堤坝的效果,但是会对生物生存情况,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于此,在河道护坡建设期间,需要选择并使用适合的材料,以此充分发挥自然可利用资源的最大作用。在河道治理期间,需要减少使用混凝土、浆糊石块,建议使用河底淤泥,在现场进行脱水操作,待完成固化后,将淤泥整袋应用在填土/护岸作业中。如此一来,不但可降低硬性物质所致污染,而且利于植物的生长。然后,实行卵石填充,能够合理运用现场产出的混凝土弃渣,主要的目的:为鱼类赢取更多生存的空间,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联系起来。最后,可通过植被护坡,值得一提的是,植被护坡可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效果,故此有助于实现河道、四周环境生态过渡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河道纵向线形设计

在对城市河道纵向线形进行布设时,应依据河道原有的走势而定,尽量保留天然的河道纵向轮廓。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当城市道路与河道出现交叉情况时,可根据桥梁与路网规划方案对河道的走势进行适当调整。在制定调整方案时,应为河道的转弯预留出足够的半径,还要注重两岸的整体协调性以及上下堤线衔接的合理性。对于规划用地较为规整的区域,在对其通行河道进行布设时,应对河道线形地行适合的调整,使其尽可能地贴近道路,从而削弱扬尘及噪音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此外,裁弯取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但原有的河势景观与生态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

3.3断面设计

将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断面可以设计为复式结构的断面或者是梯形结构的断面。复式结构设计的河道断面,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占用河滩的面积也较大,能为两栖动物与河道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河道滩地可建设成休闲景观区域,不但能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创造良好的景观效应。梯形结构设计的河道断面常应用在城市区域的河道中,因为这种断面设计土地面积占用较小,能利用减小河道两岸的坡度设计以此提高岸坡的植被覆盖率。

3.4开发生态性护岸机制

生态性护岸机制也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重要举措,并且在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地区也开始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非常低,同时也能够显著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护岸植物的时候,各个城市地区不要一味套用国内其他城市地区的成功案例,而应该结合自身区域情况,选择那些最适合本地气候以及河道护岸植物选择原则的植物,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护岸植物的生态效应,避免使用外来植物而带来不必要的生态问题。

4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创新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创新策略:(1)修复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挖填推土的方式修筑一些水陆过渡带,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这项措施还可以在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改善局域小气候以及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2)修建生态浮岛。可通过种植香蒲、凤眼莲以及美人蕉等植被,构筑起一座生态浮岛。这个生态浮岛可以为城市河道附近的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与栖息之地,逐渐使河道水生态循环系统得以修复。(3)进行生物调控。在城市河道内放养一些鱼、螺、虾、贝等生物。这样不仅保证生物多样性,还可以通过生物的摄食与滤食作用,对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及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富集,有效促进河道污染物的分解与沉淀,达到修复水体生态环境目的。(4)对水量进行补充。可通过跨区域调水对城市河道的水量进行补给,在河道流量流速增大的同时,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到稀释,以便水体的自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在城市生活环境中,城市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对城市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地区的河道不但是城市的景观资源,也是城市地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城市河道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河道进行合理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

参考文献

[1]关前芳.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533(24):286-287.

[2]陈云飞,孙东坡,何胜男.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人民黄河,2015(8):35-38.

[3]张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215.

[4]刘林.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策探析[J].环球市场,2017(13):343-343.

论文作者:张敏磊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论文_张敏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