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何中明

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何中明

贵阳天兴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逐渐凸显出来,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为基础处理施工作业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基础处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其工程质量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因此,为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操作手段、施工环境及施工场地等方面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的此项工程基础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即:(1)施工范围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子工程的建设的,这使得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范围较大。这也使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2)地形复杂。既然水利水电工程的是服务于农业、电力等领域的,所以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一般会将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或水流湍急的位置;(3)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多项子工程,这使得其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规定及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慎重的选用施工技术,为有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创造条件。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尽管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但因其具有以上特点,这使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如地质条件、地理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果不佳。综合分析以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确定能够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主要有:(1)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工程地基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于地质条件与地形因素。如若工程地基的稳定性较低,那么其抗滑性势必会较低。此种情况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很容易受到地基的干扰,若在地基开挖时出现流沙工况,工程基础部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滑坡等,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不佳,相应的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3];(2)工程基础沉降控制。由于受到太湖流域碟形边缘泥沙,杂质自然沉积成陆与长江来沙沉积层较厚实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上海地区实际水利水电施工基础出现沉降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

3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锚固方法

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但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是地法避免的,此时就需要特定的基础得理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在众多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中,锚固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常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这是因为锚固法能够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工程量,在山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采用锚固法来解决因山区地质因素造成的不良地基缺陷问题,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锚固法就成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一。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基础建设的质量,是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处理技术。目前预应力管桩技术可详细划分为两种技术,一种是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另一种是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这两种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水泥土技术

水泥土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施工中最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基础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水泥土既是一种施工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施工建设原材料,其原理是将将水泥与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形成的水泥土可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强度要求,用水泥土来加固地基,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地基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水泥土加固后的地基,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水泥土技术也是处理不良地基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采用水泥土灌浆加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其深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对于大部分地基来说,通过这种施工技术处理之后,都能够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要求,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2]。由于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地点的土壤密度、质量等因素会对水泥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水泥土加固地基前,需要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水泥土的混合比例,从而使水泥土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保证地基的质量安全。

4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讨

下面从灌浆技术、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粉喷桩技术等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进行探讨。

4.1灌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主要是对材料进行配置,使其呈现浆液状态,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将材料灌注到缝隙或者地层中。当浆液固化之后,就会对地层起到加固效果,在防止渗漏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在进行灌浆作业时,技术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灌浆孔深度要大于60m以上。在进行孔底偏差测量时,需要对孔倾斜度进行数据测量,对孔距进行控制,不能超过规格。当钻孔深度不断深入时,必须对偏差进行控制,对钻孔倾斜度进行测量,确保偏差值在20m以内。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封闭灌浆法从上方进行灌注,然后再进行钻进。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屏浆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4.2锚固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都会受到地形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在操作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锚固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形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优势,缓解地形对基础施工造成的压力。而在进行锚固技术应用时,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检测,包括地理情况、地形位置、地质条件等进行勘测,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对施工场地环境进行数据分析。只有对施工场地进行资料搜集,才能更好地应用锚固技术,对基础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想要将锚固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探,制定出符合工程需求的锚固作业图纸,从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对上海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水利工程建成后容易受到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工程基础沉降作用、工程基础地基渗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安全运行有隐患,相应的工程使用寿命将会有所降低。而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要想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提高其坚固性、耐用性及稳定性,应当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将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及水泥土防渗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工程基础施工之中。总之,科学合理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利于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宏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13,07:156-157.

[2]史云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OL].科技与企业.2013.19.127.

[3]冯占涛,叶盛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门窗,2013,09:73.

[4]胡军生.刍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门窗,2013,12:404.

[5]陈正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防渗处理技术的应用[J].湖南水利水电,2013,06:10-12.

论文作者:何中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何中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