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静荣

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静荣

云南省大理洲云龙县医院 6727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文从服务意识、医技水平、管理制度及法律意识四个方面,对妇产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相应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妇产科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服务和法律意识淡薄,医护人员的医技水平不足,医院安全隐患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我院妇产科建立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干预后护理差错率为5.6%(70/1250),患者满意率为95.2%(1190/1250),干预前护理差错率为15.4%(140/910),患者满意率为76.9%(700/91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对策研究

妇产科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复杂性及风险性较高的科室之一,随着人们对整体医疗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提高诊疗水平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此时护理水平的高低对整体医疗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各级医疗机构均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但妇产科工作的复杂性及高风险性决定了妇产科相比其他科室,存在安全隐患的机率更高[1],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我院为此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干预前后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率变化,探讨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价值。

1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和法律意识是影响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护理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护理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补充,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整个护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体现护理工作人员素质高低的两个重要判断标准是其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的高低;其次,妇产科护理每天工作量较大,面对较大的接诊量容易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当护理人员将这些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出现对患者态度生硬、沟通不够等现象,产生这种情况既是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也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有关,这也为产生护患纠纷埋下了安全隐患;最后,护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足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如在公共场所谈论患者病情、无意泄露患者隐私等,还如工作中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没有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等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法律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医技水平不足 妇产科护理对工作人员医技水平要求较高,当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时,就无法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尤其面对病情复杂、新生儿急症等病患时,匮乏的专业知识难以应付相应的护理工作,其次,医疗技术发展较快,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速度越来越快,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和更新知识,对新治疗技术及新设备性能就无法充分掌握,运用中也有重要的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整个诊疗活动按照临床路径前进的保障,也是医疗机构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存在不足和漏洞,尤其是许多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而医疗机构对于安全管理制度重视不够,没有及时对过时的制度进行补充和修改,这也是导致安全事件的重要隐患。

1.4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能显著减少护理差错率和提高患者满意率,但再完善的制度建设不能落实到位,也无法达到以上目的,为此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也是重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核心护理制度是否能落实更为关键,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护理记录等,以上核心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会使护理人员对病患的病情、用药情况、仪器使用情况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就无法从容应对和处置,这不仅会使护理保障措施流于形式,也会贻误治疗时机,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5设备和药物损伤 妇产科中所用诊疗设备较多,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也较广泛,护理人员对每种诊疗设备的性能和药物特性均应熟悉,对诊疗设备不了解不可避免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病患上下病床和床上移动会造成摔伤,患者上下楼梯、如厕和走动也会造成摔倒,护理人员此时要及时叮嘱患者注意安全,并要求患者家属加强安全护理,对药物特性不了解,造成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毒副反应,甚至延误临床治疗和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用药剂量,及时与患者主治医生沟通,尽可能减少药物性损伤。

2安全隐患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妇产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首先,制定了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并将培训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技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新设备和新诊疗技术的了解,让护理人员熟悉每种新设备和药物的性能[2],从而消除此方面的安全隐患;其次,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让每个工作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就是服务工作的本质,护患之间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护理人员要为病患提供贴心、细致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诊疗方面,还应体现在与病患沟通和心理护理方面,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临床护理中既要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安全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也要督促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安全制度,尤其是护理核心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整个诊疗过程按照临床路径前进。

3结果

我院妇产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患者中的2160例,按照是否实行安全干预措施将2160例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未实行安全干预措施期间收治的910例患者为非干预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行安全干预措施期间收治的1250例患者为干预组,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护理差错率为5.6%(70/1250),患者满意率为95.2%(1190/1250),非干预组的护理差错率为15.4%(140/910),患者满意率为76.9%(700/9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也是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较集中的临床科室之一,如何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提高患者满意率成为妇产科管理者普遍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妇产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后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护理差错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由此说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是现代化医疗机构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才能真正做好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冰凌.浅析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14):2808-2809.

[2]周岚.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32-733.

论文作者:杨静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杨静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