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和谐”的理念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也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谐, 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
通常我们把大学比作“象牙塔”,一个可以安静追求真理、纯粹高尚的地方。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一部分的高校,也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世外桃源。“复旦投毒案”、“四川师范寝室杀人案件”等事例表明,大学中的不和谐因素正在成长。研究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研究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态决定的。我国现实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加之我国和谐的文化传统,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都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展现出相应的新的形态。这种新的形态便是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和谐。所谓和谐,是指构成事物的各要素相互之间、事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的一种融洽、协调的关系,从而使事物整体呈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将和谐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况会是怎样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客体是在校大学生,教育介体是指各种活动的方法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三大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决这三个系统之间的矛盾使之协调运行的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以及教育环境之间相互通融、彼此协调,并以和谐为基本理念、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高校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其生存、发展一刻都离不开学校环境。所以,要实施开展高校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极其重要。
(一)以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不和谐的现状,充分说明大学生距离和谐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谐发展大学生的目标要求呢?这就需要进行和谐文化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开展和谐文化教育,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和校报报道等传统传媒以及现代网络媒介等载体。充分发挥这些媒体的作用,以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生动的事例,围绕培养和大学生谐发展的理念,使和谐文化紧紧围绕学生身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校开展和谐文化教育,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校期间,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认识更多的同学,形成多彩的朋友圈,学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和谐理念的理解,增强自身的和谐意识,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二)突出人文关怀
在高校中进行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着力弘扬和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大学里,自由度比较高,这种解脱的感觉让他们的纪律性变差,与老师的矛盾可能就会加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不仅应该努力将各种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内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感受和思想状态。就是说,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也应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从大学生角度来讲,要尊重老师。只有彼此理解,形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乏味无聊,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也不易让学生接受,效果自然不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自身的观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改革传统要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关怀内涵,变“听话教育”为“对话教育”,而不是进行单一的灌输。再者,高校教育者还应尊重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多元化,主动倾听大学生内心的想法,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获得彼此的信任与共鸣,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和谐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和自我成长。如前所及,一定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自己约束自己,从而能够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适合自己性格的选择,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
结语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发展尤为重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理念、意识,这种理念和意识便是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好、实施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升臻.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求实,2009.(1).
[2]张宝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3]姚春丽.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突出人文关怀[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5):63-65.
[4]李洪华,张祖斌.在人文视域下构建高效和谐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3(6):6-8.
[5]孙相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4).
论文作者:郭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和谐论文; 高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人文论文; 是指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