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课后个别答疑的策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后论文,新课程论文,物理论文,策略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后提问有了什么新的特点?作为教师,答疑又应采取哪些新的策略?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笔者对某农村三星级高中十个班586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后老师答疑的总满意度仅为56%,及时回答的满意度、答疑态度满意度、针对性满意度、表扬与鼓励满意度、给学生方法指导满意度、答疑艺术满意度见表1。 表2中是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传统与新课程背景下课后答问特点对比及变化。 一、教师答疑策略 学生提出问题时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老师崇敬的心理请教老师,若得到及时解决,会有成功的体验,此时记忆必定是深刻的,对后继学习会注入新的动力;反之根据遗忘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的欲望都会逐渐降低,不但会影响后继学习,而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1)遇到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给学生预约时间尽快答疑。 (2)寻找最佳答疑方式和切入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发现学生个性特征和智力差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的方法,因势利导,才是最适合学生的答疑方式。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谈话式答疑方式,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心境接受处于最佳状态;做小实验、打比方、通俗易懂的答疑能够化难为易,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匪浅;先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疑难之所在,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分析学生不会的原因,指出学生思维误区,抓住要害;答疑后适当的拓展,画龙点睛的总结,会使提问更升值。 (3)鼓励会给学生注入正能量。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的提问,能创建一种心境宽松答疑环境;耐心地解答,和风细雨地指出错因,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细心地捕捉学生疑问中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能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成就感。“这个问题你提得太好了,很有代表性”;“你很细心。这道题虽然讲过,但你思考的角度与别人不同,我觉得应这样解决……”;“你能提出问题,我很高兴”等等。或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钻研精神的赞赏,或是对思考问题的独到之处给予肯定,一句表扬的话能激励学习斗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在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犹如雪中送炭,会让他们永久难忘。这时千万不能泼冷水,忌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你还不会?因为一句嘲讽的话,会让学生留下阴影,丧失学习的信心。 (4)对基础差的学生搭桥梳理式回答,循循善诱。基础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本来就不是很好,对稍微复杂的问题解决的信心也就相对差些。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方面要让他们建立起信心,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先帮他们梳理知识,把知识的短板补齐,然后弄清解决问题的困难,引导他们将复杂问题肢解,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的同学你讲了一遍他没听懂,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耐心地再给他讲解,等待他感悟,直到真正理解为止。 (5)对基础中等的学生促进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不希望老师把他(她)当成基础差学生,教师回答问题时,不一定将答案全部说出来,可适当点拨、点到为止,促进他们自己思考,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方法。 (6)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反问式回答。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思路,然后针对关键处进行反问,切中要害,使之豁然开朗。这样留给了他们更大的思考空间。 (7)给方法,授之以渔。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答疑时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会终生受益。如力学受力分析,画受力分析图,从初始状态和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能量的角度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守恒分析问题;整体与隔离、图象法、逆向思维、等效、假设、对称、极限法、微元法、赋值法、排除法等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整理归纳,自我总结,学会交流与反思。 二、答疑案例分析 案例1 提问对象:高三学生,基础中等。方法:鼓励。顺着学生的思路点拨,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体味方法。提问背景:单元测试后。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__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___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_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某同学作出-h图象如图3,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生:老师,为什么不好根据图3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师:这个问题你问得好!你是怎样发现不可以的?说来听听。 生:由=2gh结合图中斜率求得g==4.85,显然不对呀! 师:图2反映的是什么?由此求得的是谁的加速度? 生:-h图反映的是、组成的系统运动的情况,系统的加速度,即下降或上升的加速度。 师:完全正确。这个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吗?(学生略有所思,好像并非全懂) 师:你能不能从或受力情况分析?(学生恍然大悟,除受重力外还受向上的拉力,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这里求得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有何关系?你能不能从题干中得到启发? 师:很好!你本来是可以做出来的,现在你悟出了什么? 生:图中斜率表示系统加速度,与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是两回事。要认真审题。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建议你有空再换一个角度(从力的角度)求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 生:OK!谢谢老师! 案例2 提问对象:高三学生,基础中等偏下。方法:鼓励。耐心搭桥引导,梳理知识,给方法。 提问内容: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率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可以是匀变速运动 (D)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生:老师题中C选项为什么是正确的?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你学习很踏实。你能说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征? 生:加速度恒定。 师:你回答得很对!那想想看你所学的典型的曲线运动中有加速度恒定的吗? (学生有所悟,但神态仍难以启口,继续启发) 师: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加速度恒定意味什么恒定? 生:受力恒定。 师:对!你再想想能不能找到受力恒定的曲线运动? 生:平抛运动(学生立即答出,露出了微笑)。 师:你能一下子想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而没想到匀变速曲线运动也是匀变速运动,可能是因为平时我们经常提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较少提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原因,希望你能牢记不管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的标准是一样的,加速度恒定!解决这类选择题最简洁的方法就是—— 生:找模型。谢谢! 课后答疑是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德育功能、社会功能,显得非常重要。如何答疑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因疑而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探究。它不仅仅是物理学科的课题,它更是一门艺术。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新课程和物理泛学科意识的系统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以自己的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专业功底感染学生。通过多阅读,从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共同点,使答疑更加有的放矢,增加师生之间的交融性,赢得学生的喜爱。 编辑手记: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心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后答疑的研究相对较少。回答学生的课后疑难,其实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课后答疑是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德育功能,不容忽视。答疑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可以磨炼教师的品格,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提升教师的答疑艺术。任何一个有志于成长为名师的物理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以答疑促学生善问。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课后提问的策略与思考_曲线运动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课后提问的策略与思考_曲线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