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与旅游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分析_生态系统论文

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者论文,生态系统论文,目的地论文,和谐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和谐旅游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以“人与自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代表着旅游核心价值的旅游发展方向[1]。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是旅游目的地和谐环境关系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和谐旅游活动开展存在的基础。同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系统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在受到旅游开发建设及游客超量涌入的影响下,非常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地质土壤、水、大气、声、动植物和微生物六个变量作为测量对象,来衡量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的状况,并为监测和管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依据。

游客感知指旅游者通过感官获得的对旅游地的游览对象、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对旅游地产品和服务认知程度的综合反映[2]。和谐环境认知指的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环境的整体认知状况和融入程度,本研究部分重点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通过游客对非生物环境、动植物环境、经营设施环境和服务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感知调查,来衡量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和谐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就得到了深刻的运用。为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本文在大的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着眼于旅游环境面临的严峻现实思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以及作为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环境期待,从环境和谐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和谐发展问题。

2 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与构成成分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阳光等能量来源和空气、水、矿物质元素等物质来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基础。所有的物质来自非生物的环境,所有的能量由非生物环境通过转化提供。环境是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2.2 生产者

它是指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有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能够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没有它,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因缺乏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他们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2.3 消费者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费者不同,它们的等级也不同。依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次序,将其分为:(1)初级消费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如:浮游动物,蝗虫等;(2)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性动物,如:蛙、食虫鸟等;(3)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如:食肉鱼类,蛇、鹰等。

2.4 分解者

分解者是异养生物,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与生产者相反。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尸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将毁灭。分解作用不是一类生物所能完成的,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各个阶段由不同的生物去完成。它们依靠分解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机残体取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有机体再次利用,所以它们又称为还原者有机体。分解者有机体广泛分布于生态系统中,时刻不停地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发生循环。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哪种生物都不是孤立于生态系统中,它需要其他生物的帮助,同时它们也需要自己的帮助。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地发展,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3 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分析.

3.1 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分析(从旅游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出发)

3.1.1 非生物环境的和谐度分析

(1)对空气质量要求

对于一类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

(3)对声环境质量要求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对于观光旅游地段采用0类标准,对于游客食宿地段采用I类标准。对于山岳型旅游目的地,本研究也同样采用等效声级(dB)作为目的地声环境的和谐指标。

(4)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要求,对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执行一级标准。在满足一级标准的前提下,本研究主要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土壤,用目的地土壤的肥力作为和谐指标。因为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下几项:①土壤酸碱度:用“p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值为6.5~7.5。②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大田:有机质含量高于5%的为高肥力,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的为中上等肥力,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为低等肥力。③土壤全氮:代表土壤的供氮能力,以百分数(%)表示。产量水平低的,全氮量小于0.01%;中等水平产量的,全氮量为0.04%~0.1%;产量高水平的,含氮量一般高于0.1%。④土壤有效磷:代表土壤供磷能力,以mg/kg为单位来表示,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5mg/kg的,为严重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mg/kg~15mg/kg的,属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5mg/kg~30mg/kg的,属中等水平。⑤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是指土粒间的距离,表示土壤的渗水透气能力,用土壤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表示。孔隙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保水和通气性能,使根系生长发不良。⑥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以一定体积的土壤中,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重量,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表示。黏土的直径小于0.001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30%;壤土的直径为0.01毫米~0.05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40%;砂土的直径为0.05毫米~1.0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50%。

3.1.2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和谐度分析

本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动植物和谐分析是通过生物多样性来分析的。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也可简单地理解为地球表面生物圈层的各种生命形成的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3]。生物多样性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

(1)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种内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突变、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最根本的是突变,它是所有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2)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物种是指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一类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有200多万种,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数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就物种而言,有353科3 184属27 000余种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 300种,占全世界的10%;水生脊椎动物约有800种,其中近半数为特有种,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科研价值。

(3)生态系统多样性(ecological 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的差异。在一定区域内,即使有相似的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景观是一个大尺度的宏观概念,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构成景观的要素可分为嵌块体(pat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景观多样性就是指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实践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和非自然景观,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海洋景观等。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因此本研究用物种多样性来代表生物多样性。

目前使用较多的物种多样性计算模型主要有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利用这些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来计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公式如下:

该式源于Shannon和Wiener分别提出来的信息不确定性测定公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因而多样性也越高。该模型假设被取样样本内个体的分布是完全随机的,并包含所有的种,因此该公式精确性要取决于所取样本的代表性,如取样面积为最小面积,则能保证多样性计算结果的误差不超过5%。

3.1.3 分解者的和谐度分析

微生物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中的微生物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及异变异等特点,测量比较困难。一般来说,细菌总数指标是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菌数越高,表示受污染越重。检测的结果常用“CFU/mL”或“个/mL”表示。因此本研究采用旅游目的地的细菌总数指标作为旅游目的地微生物环境的和谐度分析,包括大气中的细菌总数指标、水体中的细菌总数指标和土壤中的细菌总数指标。

3.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谐度的感知分析

主要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分析,可以通过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来分析。问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景区空气清新度的感官评价,对景区水体的感官评价,对景区食品或菜系原真性的感官评价,对景区动植物原生态的感官评价,对经营设施的人性化的设计,对各种人造设施对环境的破坏性分析,对景区总体环境可宜人性的感官评价等。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定性地得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状况,因此本研究采用旅游者的这种感知综合分析作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和谐度分析。

4 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构建

4.1 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因子

根据上文的分析,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分为两个层面,即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和自然生态系统对旅游者的影响。

在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层面,有五个作用主体,即非生物环境、动植物环境和经营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可分为六个维度,即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动物和植物多样性、满意度与舒适度等;同时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可分析或测量的因子。在自然生态系统对旅游者的影响层面,有四个作用主体,即非生物环境、动植物环境和微生物环境等,可分为九个维度,即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动物和植物多样性、空气和水体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同时每个维度也都有相应的可分析或测量的因子。故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所涉及的层面、作用对象、维度和因子如表1所示。

4.2 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

根据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的两个层面,四个作用主体和多个可观测因子,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

5 结束语

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的研究是研究目的地和谐环境构建的基础,也是开展和谐旅游的关键。本文通过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感知和自然生态系统对旅游者的影响两个层面以及多个测量因子,构建了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从而可以定性地分析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至于该关系模型的实证分析,本项目的其他部分有继续的研究。

标签:;  ;  ;  ;  ;  ;  

旅游者与旅游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分析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