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最重要的是什么?_wto论文

加入WTO后最重要的是什么?_wto论文

加入WTO后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重要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营企业在垄断领域和政府管制领域的利益从来没有,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规则上的保证。

●中国经济增长是增长力量和消耗力量的赛跑,要使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使增长圈焕发活力。

给民营企业一席之地

眼下的中国有点像个家庭,国有企业是家中受宠的孩子,而外来的孩子也就是外资企业过去曾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观在则因为中国成功地加入WTO而可望全面享有国民待遇,惟独民营企业,始终被冷落在一旁。

我们注意到,在WTO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的制定中,民营企业基本上被弃于一旁,偌大的谈判桌上没有他们的席位。

从规则的角度看,WTO实际上是一个贸易以及和贸易相关的投资的框架。它包括三大块,第一块就是中国跟WTO签订的入世协定书,第二块是WTO从GATT到现在将近50年时间里已有的一系列文本,第三块是中国跟有关各国签订的双边谈判协议。三块内容都集中在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上,主要冲击的是中国的现行经济、法律规则。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从中央到地方,把法律和行政条文改一遍。这从乐观的方面看是好事,终于有了一种外力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使我们整个的法律规范更加接近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所谓“以开放促发展”,大概也就是这样意思了。

但是,真理往前走一步便是谬误。有人若因此而指望WTO能给中国自动带来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那就太过乐观了。理由非常简单,有许多加入WTO的国家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譬如印度早在1993年就在“组织”之内,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也早就过上了“组织”生活,但他们都没有自动演变成我们想象中像美国那样完善而有效的典型市场经济国家,而是陷入了官僚资本和国际资本相勾结,民族资本发展没有空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令人绝望的发展路径。

这里面的道理就是,天下的商人都是商人,追求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际资本概不例外,他们决不会关心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善到了对民营企业也公平对待的地步,也不会真正地关心WTO对于中国各个阶层的民众是否一视同仁,他们关心的只会是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在什么样的规则下能够得到保证。好比说,老外关心他们的银行、保险公司、电讯公司、汽车公司什么时候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到中国的产业中来,但不会去关心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否也能得到同样的待遇;他们也不会在谈判之余,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说上两句话,或者留下一块蛋糕。相反,如能乘机把中国的民营企业排挤在竞争对手之外,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因此,一种可能就是:一方面中国国有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因为在中国转轨型体制下,国有部门向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所谓的产业利益和部门利益,反映的其实是国有部门的利益;另一方面,国际资本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因为有了WTO。但是,国内民营资本的利益却被忽视掉了。

人们看到,关于外资在各个领域的进入和经营在WTO后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时间表,但是对于民营企业,却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时间表。人们看到,民营企业在垄断领域和政府实行进入管制的领域如金融、保险、证券和电讯等的利益从来没有,现在也没有得到任何规则上的保证。

展望2002年的经济,乐观的不多,因为国际环境寒流滚滚。办法则是老办法:扩大内需。如何扩大内需,大家想到了老百姓的钱,可是老百姓的钱是有数的,要掏并不太容易。君不见,现在连国债发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了。因此,要救眼前急,还得靠投资拉动。可是投资怎么投?国债当然是一块,但不是主角,而且无法持续。归根结底,还得靠民间资本投资。但问题在于,一方面民间资本在竞争性领域已经过剩,投资的预期回报普遍较差,投资积极性自然不高,而民间资本想投资的领域恰恰又是目前的垄断领域或政府施以严格进入管制的领域,如汽车、金融、保险等,这无疑妨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如果继续缺乏金融支持,投资也难以上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讲过,巨型企业是一个现代现象,几乎所有的企业从小变大没有一家都是靠内部扩张的,必须经由兼并重组而成长起来。这时候,政府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资源,包括资本市场,对企业成长至关重要。中国民营资本的发展也是这样,一开始还可以靠滚动式发展,但到今天的程度就不够了。面对WTO后国外的庞然大物,中国民营企业必须经由快速的兼并收购才能长大,这时它就迫切需要上市,需要借助于银行的支持。如果这些领域仍不对民营资本放开或平等对待,民营资本投资就依然不可能步入新的高峰,扩大内需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意图也就不可能发挥威力。

笔者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边是政府着急经济增长上不去,那边民间资本想扩大内需却报国无门,这是多么悖谬的现象!

民营资本乃扩大内需的希望所在

从上述分析可知,民营资本能否在WTO时代享受到国民待遇,包括在规则的制定中有一席之地,能否拥有平等的市场参与权,事关扩大内需和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加入WTO后未来几年,外资和外贸预期都会有一定增长,但对于国有经济增长来说,WTO所带来的每年的额外经济增长决不会超过2个百分点,更为主要的还得靠内需。

从长远来看,问题会更严重一些。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上是两种力量,即增长力量与消耗力量的赛跑。当增长圈跑过消耗圈时,就表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成长,当消耗圈跑过亏损圈时,则表现为经济增长下滑,或者有增长速度而无增长质量,背后要么跟着一大堆金融呆坏帐,要么跟着一大堆财政赤字,总之是将来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危险物品”。中国人现在最应该担忧是什么呢?其实不是已有的天文数字的金融呆坏帐,也不是日见庞大的财政风险,而是增长路径的问题。因为,至少理论上可以证明,如果增长路径好,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带病前行,包括金融呆坏帐在内的国家总负债最终会向某个合理的水平收敛,历史问题终归能够得到解决。

这里的“增长路径”,会影响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道路和方式。从增长路径的角度看,重要的不是每年增长多少个点,而是看社会的资源有没有优化配置。如果投在消耗圈,也就是投在没有活力的圈,增长路径就会像人吃药吃错了一样出偏差。

还是小平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也只能靠增长圈才能真正解决,而不能靠消耗圈饮鸩止渴的办法,这是中国唯一正确的增长路径。

要让增长圈不断变大,引进外资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光引进外资而排斥民营资本,中国经济增长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怪圈”,而不是良性地形成增长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就会扭曲。这正是中国加入WTO后最让人担心的一件事。

标签:;  ;  ;  ;  ;  ;  ;  

加入WTO后最重要的是什么?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