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技巧:语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薄弱环节_升学考试论文

记忆技巧:语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薄弱环节_升学考试论文

背功——语文教学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薄弱环节论文,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多年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总的看来,“学生的语文水平仍然不高。不少中学毕业生说话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满口方言,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连常用的应用文也写不好;有的大学毕业生语文不过关,写业务报告,写科学论文都有困难。”(引自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背功”一环没有认真抓好,落到实处,恐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也是语文教学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薄弱环节。

笔者参加工作最初十多年,曾先后担任过中学的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对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背功比较重视。有一年,我曾利用暑假的时间浏览了中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语文教材,并对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题目和段落作了认真的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有91篇课文、58个段落;初中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有77篇课文、17个段落;高中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有24篇课文、31个段落。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有192篇课文、106个段落,总计为298篇(段)。从上述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篇(段)最多,达149篇(段),占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总篇(段)数量的正好一半;初中次之,为94篇(段);高中较少,为55篇(段)。教材这样安排,是经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的,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它告诉我们,抓背功要从中、小学抓起,特别是注意抓紧抓好小学生的背功尤其重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虽然在内容上经常有所变动,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几乎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即总保持在300篇(段)上下。如真正达到这一点,学生的口头表现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是不弱的。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我曾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过一番调查。我从初、高中班每班选了三至四名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对他们的背功进行了认真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对教材上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学习时大都能认真对待,背得出来。但由于对背功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之事后老师很少考查这方面的内容,结果也就边背边忘,学完了,差不多也就忘光了。至于一般学生的背功,就更可想而知了。造成学生背功差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我们语文老师在这方面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措施不力以及教师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很好地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也是不无关系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反求诸己,应该自问自责一下自己的背功又如何呢?常常看到这种情况,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段落,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常常背不出,这是不应该有的现象。作为一名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师(不仅仅是语文教师),应做到处处约诸人,周诸己,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学生才服气。平时我们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就在这里。否则,你让学生背诵课文,而你自己却背不出,万一有个学生在课堂上当面问你“将一军”:“老师,我们背不出,请您做个样子,背给我们听听吧!”(我认为学生的这个要求合乎情理,并不过分,不能视此为不敬之举)你不感到汗颜吗?

不言而喻,背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学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头脑灵、记性好、记得牢,从小注重培养和加强他们的背功,当是中、小学生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曾到一个中学听初三的语文观摩课,该班同学利用上课前(上午第一节课前,其他课间不宜这样做)的十分钟,先后就有七、八个同学站起来练背功。背的内容有的是语文材上要求背诵的篇(段),有的是自己平时读书收集来的名篇佳作。我认为。这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背功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借鉴和学习。

背功,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识记能力。它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词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以及表达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科学早已证明了的事实。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历来对背功都是十分重视的。汉代辞赋大家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大师韩愈在自述其成功之道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苦读至“口舌成疮”,欧阳修则是“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戴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注重背功“犹渡江河弃舟楫,欲登高而无梯也”。所谓“文选烂,秀才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背功的重要性。不背,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背,即如陌生路人,不相应援。只有会背,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在回忆自己在私塾读书的情形时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在儿童时却是一种乐事,……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多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的意味却是深长。”另外,大家都熟知的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巴金,他能熟背好几部书,其中《古文观止》这部书的二百多篇散文,他背得尤熟,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以上这些古今名人的话,一方面说明背功的重要性,另方面也告诉我们不失时机地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抓紧抓好学生的背功是多么重要,这对我们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我想应该是不无启发的吧!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背功呢?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曾对识记能力的形成、发展、训练等方面做过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有人曾为选择最佳识记方法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即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听觉识记,视觉识记,听视觉结合识记、诵读识记。实验结果表明,依靠诵读识记效果最佳,听视觉结合识记效果次之,再次之为视觉识之,而以听觉识记效果最差。教师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即背功时,很有必要借鉴这一实验成果。凡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诵读,借以调动各种感官一起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识记效果。其实,不仅仅是语文,各学科都有大量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如学习外语,就要注意背单词、背句型、背课文;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要求识记的内容就很多,即使学习数、理、化等学科,要求背的东西虽然没有以上学科那么多,但其中的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定律、公式等也都要记要背的,不然就谈不上应用。但教师却很少引导学生去诵读那些应该识记的内容,不少老师在讲完课后说:“剩下的时间,大家‘看看书’(视觉识记)吧!这对于识记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如前述,效果较差)。我认为,中、小学各学科,凡是有教材的,教师都应该要求和引导学生去诵读其中的重要内容,以达到识记的最佳效果。否则,不注重从各方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背功,对进一步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诵读虽然识记效果最好,但如果语文老师只知道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很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识记是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科学方法的。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注意力是记忆的窗口。”乌申斯基说: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必要经过它进来。”注意力集中时,人的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就会专注于一件事,一心一意;而注意力不集中时,人的大脑就不止一个而是有两个甚至好几个兴奋中心,几个兴奋中心互相干扰(干扰是产生遗忘的重要原因),就会三心二意,难以干好一件事。因此,记东西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心不外驰,这样才能记得住。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方可提高记忆的效果。正如哥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理解记忆之所以比机械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它使记忆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实验表明,知识结构与记忆有关,知识结构越复杂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迅速、越全面、越牢固。第三,要掌握记忆的特点。记忆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即初则记得快,忘亦快,因而必须在最初记忆的基础上,及时多次地重复记忆。有人说,重复是记忆的母亲。也有人说,重复是记忆的发动机。都是强调重复对记忆的重要性。待达到巩固记忆后,就不那么容易忘了,但要做到“永远不忘”,仍要注意经常复习巩固。有人曾请著名科学家茅以升介绍他惊人的记忆秘诀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重复、重复、再重复!”可见重复在记忆过程中多么重要。第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效果,就要带着寻趣的心理去记忆。实验证明,当人们对某方面事物感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引导他积极去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取得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记忆也是如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乐于记,记得快、记得牢。第五,有人说:“我们也得学会忘却,正如学会记住一样。”没有遗忘,就没有记忆,这话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有所遗忘,才能有所记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要记住,怎么得了!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这其中的学问是很大的。好的背功,来自好的记忆;而好的记忆,又来自好的记忆方法。人的记忆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谆谆告诫人们:“你要每天找点东西给记忆去记忆,因为你愈是多给它记,它便愈能诚实地记住,你愈少给,它便记得愈不诚实。”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诚然,好的过硬的背功,决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如空檐滴水之穿石,非其力也,乃恒久也。”

众所周知,语文是信息的载体。语文水平低,就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和交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都要首先起步于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是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有成效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他的工作成效,这是人们公认的一个基本事实。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去认知和交流社会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达此目的,我认为切实加强和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背功训练,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苦而光荣的任务。

标签:;  

记忆技巧:语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薄弱环节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