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中基础设备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火车能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随着铁路公司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对交通工具的更高要求,降本提效、保证安全、舒适平稳已成为铁路维修成本单位的主旋律。虽然目前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但在部分区段还大量存在着普速铁路,因受到自然条件或其他状况的影响,可能会造成线路设备的非正常磨损、路基垮塌等等,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日常线路养护和维修。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对策分析
一、我国普速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重要性
铁路工务站段是铁路设备维修养护的主体单位,现在多以大型机械化作业为主。铁路工务线路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主要是对线路(包括路基、轨道、桥梁、隧道、涵洞、铁路道口的看守等)进行日常维修,重点解决基础硬化板结、零配件缺失损坏、轨道几何尺寸变化等问题,以保证铁路线路设备状态良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和各地之间的交流,铁路运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铁路设备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列车能否安全、高速的运行,因此,对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线路路基、轨道、道岔等进行定期养护修理作业,减少磨损,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线路养护常见问题分析
1职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适应能力弱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人员在历经多年新老更替后,目前发展的中坚力量已转化为35-45岁年龄档差群体。年龄偏大的同志普遍存在着重经验轻原理、重苦干轻规矩、重习惯轻标准等现象,新入职人员眼高手低、夜郎自大、心浮气躁、执行力弱者居多,谦虚好学、踏实肯干者少。所以相对来说虽然各单位都组织了相应的培训、考核,但仍存在着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综合素质不均衡、应对适应能力弱等问题,特别是受传统观念及维修方式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惯性的工作陋习和固有思维,对设备质量问题产生原因不深入剖析,工作人员之间团队协作意识淡薄,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缺乏现场操作经验,在工作过程中衍生出设备故障现象时有发生,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很难贯彻落实于线路养护工作中。特别是随着设备的更新改造及长大重载的开行,产生很多新问题,既有经验根本无法整治,对工务人来说有时显得束手无策。
2 线路设备病害诱因多发,根治效果差
轨道的使用寿命受到轨道抗力和列a荷载的共同影响,使其出现病害的因素主要有:(1)轨枕间距的变化、道床的受力和轨道弹性的下降使得轨枕的支撑面积受到严重影响,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轨枕根数的档次的提升都会使得轨道的应力和轨道的弹性发生变化。(2)列车的荷载造成轨道结构的变形,列车的荷载量增加,轨道受力程度也加大,这种线形的相连关系也是轨道发生病害的原因之一。(3)钢轨的质量问题以及轨道断面的厚度大小也会影响轨道质量。(4)道床的刚性和道床受力、轨枕所受压力的变化幅度过大,严重影响了维修工作的质量。(5)轨道高强度设备安设造成的不匹配,加之结构调整不到位,整修不彻底、只求立竿见影等而产生了次生病害。这些问题的发生,仅从维修手段上加力已无法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3 信息传递方式陈旧繁琐,终端效率低
部分站段虽已建立安全生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但在指挥部门与现场的对接上还存在着断档的现象。现场作业工单还需去所在地车间或班组打印人工携带,现场再确认问题进行整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进度。
三、普速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对策分析
1 提高养护团队素质,健全培训体系
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任重道远,而人才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不仅要有资金、设备的投入,对相关人员的培养也很重要。铁路养护工作相对复杂,工作人员又大多是高龄职工。因此,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体系,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考核,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增强安全意识,这样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在人员培训思路上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过关考核、网上答题、兴趣找错等促进培训工作质量提升,让员工把学习任务变成学习兴趣,变“灌输教、被动学”为“活化教、主动学”。
2 完善安全检测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一个行业的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安全文化的教育及改善安全的投入紧密相关。近年来,铁路线路养护工作中时有安全事故发生,为了避免、减少这一类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检查力度,严格把关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现场作业控制,在养护工作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安全准则,以此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模式下,鼓励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和健全安全管理模式,对现场的维护施工采取定期检查和监测,避免潜伏的危机,科学管理铁路工务线路,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3 加强线路更新养护,确保运输安全
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而季节或者地点的不同造成养护工作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为了提高养护技术水平,我们需要对线路进行实时检测和养护。本人建议以以下几点措施来进行预防:第一,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对陈旧老化设备及时大修更改,避免重复性维修成本的增加;第二,加大机械作业的投入,改变依靠人力、维修周期间隔短、状态不稳定等问题;第三,对路基、轨道组和铁路建筑物的养护采取分情况处理,对于永久变形了的设备进行更换,对于可能会发生变形或病害的设备采取重点预防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立灾害预防系统,在自然灾害高发地段设置观测设备,将损失减至最小。例如在曲线的养护上,养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设定曲线轨距拉杆,及时纠正曲线,加强曲线轨道状态检测和监控,保证曲线圆顺协调,避免“鹅头”、“反弯”的出现。但是铁路曲线一般无法用实测半径的方法来检查曲线圆度,通常以曲线半径(R)、弦长(L)、正矢(f)的几何关系来检验,以弦线测量正矢的方法,使曲线达到圆顺。测量现场正矢时,应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正矢,其偏差不得超过《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限度。详见下表,
第四,实时对道床状态、轨道结构零部件进行检测和保养,对轨道的几何尺寸进行整正,对有损坏、变形的零部件和轨道进行固定、更换或者涂油来确保线路每个部件状态良好,避免生锈或变形,保证列车平稳通过。必要时可采取破底清筛、补充高抬道床、更换失效轨枕和伤损轨件等措施,保持道床清洁、密实、弹性状态良好,保证道床良好的弹性和排水性能,尤其是桥涵两头和路基下沉地段,更应作为重点整治。第五,加大钢轨轮廓尺寸整治,可区段大机线路打磨或岔区精磨,解决好线路与岔区的衔接,保证钢轨轮廓尺寸标准,提高列车通过率及舒适性。第六,加强钢轨无损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伤损轨件,加强高寒地区“防断”应对举措,杜绝漏检漏探。同时需注重实效管理,对各项检查数据分季节、地理情况来整理而得出具体的维修计划安排,比如:翻浆冒泥地段,道床板结地段等等情况,随时发现随时整修,提高钢轨接头质量,定期检查和保养路基排水、护坡植被等等,确保路基的稳定。
4 完善安全数据平台,倡导科学管理
目前部分集团公司已推行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把工单请领审批、安全提示、工作写实、检查数据等全部纳入平台统计分析。通过对日常采集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准确地发现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预控措施。但管理衔接中还存在着传递信息断档不及时等问题,现场与指挥部门之间还依靠传统的纸制任务单进行信息传递,影响了工作进度。为此,工务站段还应在手机终端开发上下功夫,把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评价等信息全部分层级利用程序终端来一目了然。
总结
铁路运输的载运量大、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能源消耗少,适合大型、大流量的客货运输,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我国的铁路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加快,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加快了货物运输和各地、各国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显现,但在具体实际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结合国内外有效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健全铁路养护管理制度和安全体系,提高养护水平,确保列车的高效运行,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加快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客流、物流等方面的交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强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鹏.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29.
[2]张海波.浅析普速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18.
[4]任虎,王琨.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22(08):246.
[5]张超.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22(06):111+113.
论文作者:王占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铁路论文; 工务论文; 线路论文; 轨道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路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