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对救治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非常重要。由于血液还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在献血者与需血者之间。有一个无比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采血工作。本文主要以临床医学心理学的视角介绍了采血工作着的服务态度与献血者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对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有着指向性的功能,有助于用来更好的进行采血工作,缓解用血需求。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献血者,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13-02
【Abstract】Blood o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leed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severe burn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variety of blood diseases wounded surgery,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blood can not be replaced by man-made or other substances, only by the majority of healthy school-age citizens to donate blood to get. So, it means that blood donation has helped patients need blood. Between donors and those who need blood.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e medical workers. Responsibilities of healthcare workers is to use their expertise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blood donors, blood work perform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psych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 of the blood donor service attitude and mentality between the attitude of health workers it has directional feature that helps to make better blood work to ease blood needs.
【Key words】 medical workers, donors, psychology
一:献血,医务工作者与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1献血,献血,台港亦称捐血,是指献血者自愿捐献全血、血浆或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报酬(但在一些情况下会赠送纪念品)。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或红十字会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与有偿献血相比较,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一般人可在各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许多无偿献血站会定期派遣采血车到学校、单位、人流密集区,或配合地区活动来征求献血者。
2医务工作者,从事采血医疗事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包含:(1)献血者检验人员;检查献血者血型,体格及是否能够进行献血(2)采血人员:进行抽血(3)电脑输入人员:输入献血者的资料(4)后期人员:检验血液是否合格及进行深加工
3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
二:人的心理
(一)情绪与情感过程: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两者并不相同,有一定的区别。
2、情绪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腺体的变化,脑电波的变化,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二)意志过程
1、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行动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三)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是指顺利的有效的完成各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它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
能力的影响因素:遗传与先天因素,孕期与婴幼儿时期的阴阳状况,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个人勤奋与努力
气质
1、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
2、气质类型: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粘液质,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人的四种性格类型之一,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性格
1、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心理学家根据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主要参考系对人的性格分为5类: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和逃避型。摩擦型性格的人表现为性格外露,人际关系紧张,处理问题欠妥,容易造成摩擦。平常型性格的人的态度,情感,意志,理智均表现为一般,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表现。平稳型性格的人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往往是被动地适应,善结人缘,人际关系好。领导型性格的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好,而且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逃避型性格的人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世无争。
三:人的心理对献血的影响
(一)静脉采血对人的心理影响过程
献血多以静脉采血进行,在采血工作者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
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即心理性应激源1.1第一类应激源―疼痛由于针头对患者皮肤、血管等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感。动物机体对某一刺激是否发生反应,决定于两个因素:(1)刺激的强度与数量;(2)机体接受刺激时的功能状态。从痛觉的生理过程来看,它包括两个成分:感受成分和反应成分,即痛感觉和痛反应。而疼痛的产生往往是不愉快的,部分人可伴有某些情绪活动。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等,严重反应者可表现为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晕针等。把这种可引起患者心理、行为、生理生化的反应称之为应激反应。
1.2第二类应激源―血液临床可见某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正源源不断地抽吸到注射器时,突然表现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紧张、情绪失控等,严重的可发生晕针。这种反应的性质与程度除了与刺激的性质和程度有关外,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先天的身体素质、性格、早期经验及机体对应激源的认识和评价等。
1.3第三类应激源―医学工作者冰冷、生硬、恶劣的服务态度及不够过硬的技术由于要遭受疼痛和血性物的刺激,静脉采血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对患者的态度冰冷、生硬甚至恶劣,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很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可引起患者强烈的情绪冲动。
根据在采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可将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潜在紧张型,恐惧型,烦躁不安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
潜在紧张型的心理特征显示:大部分的的成年人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能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操作,但自认感到情绪紧张。这类患者一般为自控能力强、身心素质较好的成年人。
恐惧型的心理特征患者有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评判指标:(1)患者情绪紧张、害怕、恐惧;(2)不愿主动配合工作者的操作;(3)必须要在工作者或亲友的解释及劝导下,才能较顺利地配合操作。主要由于对采血认识不够,如担心采血会严重影响身体等。
烦躁不安型的心理特征主要为青少年,表现为不能承受静脉采血带来的刺激,不肯配合工作者的操作,他们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自制力、自觉性、意志力、所受教育等有关。 焦虑型的心理特征评判指标:(1)主要表现焦虑不安,考虑过多,如担心采血过多会影响身体或对工作者的操作水平表示怀疑等;(2)愿望不能满足时,不肯配合工作者的操作。
高度紧张型的心理特征评判指标:(1)情绪过分紧张;(2)发生晕针或晕血。由于心理过分紧张,加上体质弱,大脑出现短暂性缺血而突发晕倒。好发于年轻、体质瘦弱的男性患者,主要由于心理承受力差,心理素质差、体质较弱或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四)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要求
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等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和实践运用的能力。在为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不仅要掌握好患者的血管特征和保证一针见血率,同时还要注重与患者交谈、沟通等来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判断患者属于哪种类型和预见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后果。
潜在紧张型献血者可有潜在性的心理紧张,工作者不能忽视心理工作,以免因其行为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要使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法,如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柔和、同情的面部表情,使患者对工作者产生信任。
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心理反应的根源所在。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工作如对采血的认识有误区的献血者。详细地进行宣传。态度要温和,热情,切忌表现为不耐烦、生硬,如:“不想抽血就算了”等之类对献血者极不负责的语言。
烦躁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此类患者主要为青少年。采用心理诱导法(1)树立榜样:让献血者观看其他献血者的勇敢变现,鼓励献血者向他们学习(2)与献血者进行 轻松的交流,给予鼓励、暗示性语言。(3)穿刺时分散注意力:在进行穿刺时要巧妙地分散其注意力这样可减轻采血中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刺激。
对焦虑不安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这类患者的自尊心较强、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此工作者应理解掌握献血者心理,不可因其某些要求而与献血者发生冲突。可能的条件下,满足要求。如给献血者一定自主权。如自选血管、挑选工作者等。如无法满足献血者的要求,应耐心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工作。也可以让献血者观看其他工作者的工作状态,是献血者对工作者产生信任。
高度紧张型患者的护理状态。(1)由于这类献血者易发生晕针,可能导致摔伤的严重后果,所以首先要重在及时发现、及时预防。要重点观察具备以下特征的献血者,表现高度紧张或恐惧、面色苍白或出冷汗;②身体偏瘦,体质较差或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疾病;③年轻男性。要及时询问其有无发生过晕针和近期的身心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2)在预见可能会发生晕针反应后,应首先让其取平卧位采血,在平卧位时,处于全身放松、舒适的状态,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而可减少晕针反应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避免了跌伤的发生(3)减轻疼痛、血性物的刺激:工作者动作应做到准确、轻巧、敏捷。
五:总结
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医学心理知识,耐心进行服务,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献血的服务质量。
论文作者:高杰,李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献血者论文; 工作者论文; 情绪论文; 紧张论文; 性格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