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选择--兼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国家安全问题_公民权利论文

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选择--兼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国家安全问题_公民权利论文

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抉择——兼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国家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问题论文,新功能论文,现代教育论文,国家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3)01-0001-06

世界正在走向科技革命主导下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正在迈向一个谁掌握了知识、信息和技术,谁就有资格生存的时代。中国,这一人类文明的摇篮,正在进行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族的全面复兴。在面临“入世”后挑战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认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认识信息化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从而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采取主动的因应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现代教育的新功能

我们正在进入全球竞争的时代,而这种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加剧。全球竞争的关键是一场取决于教育改革的竞赛,也就是说,全球竞争之真谛乃是教育竞争。我们必须通过顽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努力、对发展与安全机制的掌握和对我们生活进行重大改变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这一变革没有优良的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现代国际实践确凿地证明了没有教育就没有国家安全与社会进步,并且教育是实现国家安全与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这是因为:

(一)教育与信息安全

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科技的一日千里,社会的日新月异,通迅革命在消除时间与空间的藩篱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技术进步为个人提供了各种可能,赋于他史无前例的力量,从而有可能严重地威胁到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信息社会和国际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信息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互联网的每个用户都可以连接、使用乃至控制分布在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上网计算机,人、网、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面向数据的安全概念与面向用户的安全概念这两者的结合,就是目前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安全服务。“从大系统的概念出发,现代的信息安全涉及个人利益、企业生存、金融风险防范、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它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1]

事实表明,信息技术比以往人类发明的任何技术都具有更强的渗透性。1999年初以来,围绕奔腾Ⅲ处理器、Win98和Office97安全隐患的争论不断。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引进产品必然存在安全上的隐患。这些隐患,可能成为敌人和潜在敌人攻击的首选目标。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性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没有信息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从而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更加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变得纷繁复杂,而这些变化对国民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社会要求一支训练有素、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他们能够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职业,并能够在生产线上遇到问题时直接作出决定。在信息社会或虚拟公司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象征分析师,其任务是定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充当战略中介。这样的人需要良好的教育训练,与社会和生产基层良性互动,且具有超强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潜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为一个新的社会培养人才时,应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应坚持“三个面向”。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培养他们在下一个世纪的前10年、15年甚至20年或更长的时间如何生活。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熟悉的世界将发生很多重大的变化。教育的思维不能仅仅限于适应现实的需要,或拘泥于现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我们已经“入世”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的时代里。第二,培养具有全球思想和理念的一代新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和小平同志的“面向世界”,是以新的视野来考察教育和规划我国教育而得出的结果。以此为出发点,思世界之思,行国人之行,把全球尺度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点。用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规划国家的安全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挑战,我们必须作出应对,以使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能适应他们在21世纪时民族振兴和国家安全的要求。

(二)教育与政治安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之风刮过之后,屏障和围墙倒塌了。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互联网与通讯革命席卷全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的安全要求在世界与民族国家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并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国家安全的政治层面是建立在民主、法制和社会安宁之上的,两者是良好教育的必然产物。有研究表明,政治稳定与现代化的复合指数之间的相关量为0.625。社会动员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两者与政治稳定直接相关,而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尤为密切。[2]教育既要重视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知识、信息、基本经验的获得,也要重视学生正确国家观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明确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一个学生在成长中就注意理解与分析、自由讨论、勇于表达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的成长本身就种下了真正民主的种子。这样的学生才是肩负重任、同别人打成一片、深信集体劳动且能与人们共处的公民,才是具有社会远见、分析社会与政治责任和信仰坚定的公民。高质量的教育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发展技能、竞争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学会思考与分析,帮助他们在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推论与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别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宗教狂热、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叫嚣具有免疫力。

真正的现代教育,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各种人才基础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培养公民成为国泰民安的栋梁、社会稳定的牢固基石,能够培养年轻一代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坚强基石。

(三)教育与经济安全

1.市场经济及其机制已占主导地位,世界经济日益集团化,从而要求每个国家必须有卓越的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保持生产率的稳定增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生产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国进步或落后的真正准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基本差距就是个人生产率。这种生产率的确定是有科学依据的,具体内容如全面照顾儿童、青年的发展,培养认知技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经验和才能,而这些教育都是由人所处的生产地位来决定的,是由人的贡献能力来确定的。这种全面照顾是教育的核心。

2.工业经济时期的生产特点是批量生产、劳动力密集,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是讲速度,强调知识密集。同时,它突出地表现为服务和知识产品取代了商品和机械,以应付消费者千变万化的时尚喜好,知识经济的生产和各种组织结构也要求信息化,以适应世界各地的市场需求与变化。为赶上这种变化,在生产线中应作出快速调整,并开发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变化表明对于合格工人的要求应包括熟悉复杂的计算机、能够轻松地掌握各种计算机程序、能够解决问题、能够作出决定以及评估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而不必等待上级指示或者别人的监督。

3.知识经济使世界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旧的职业和专业销声匿迹,而新的职业和专业则大量涌现。由此,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被视为能够开发公民潜能的工具以使其能够驾驭新时代的技术。

4.在经济的进步受到教育的类别和质量的影响方面,个人生产率也受到劳动者所受教育和教育质量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基本背景和才能就有什么样的个人生产率。由此,个人的卓越能力和高生产率最终决定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任何国家的进步都基于该国所拥有的知识。当我们走向信息化,走向以IT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我们发现任何一件产品的价值都是由特定产品的知识含量来确定的。如果说生产某件产品所需知识的多少是这件产品的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话,那么,一个国家有多少支持发展相关技能和能力的实力就成为该国发达程度及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指标。

知识经济是速度经济,不是富足经济或生产富足的经济。建立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只有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其一,发展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与智慧才能的教育,并凭借这些才能与素质致力于建立提高个人生产能力和发现新技术以及发展生产的新机制。由此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其二,为了能够应付这一局面,只要先进技术的发现、新的过程和新的生产方法的能力决定这个国家的价值,我们就需要对教育进行不断改革。国家的经济安全需要一种新的人才,这种人才要能够应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还要掌握21世纪的技术和语言。

(四)教育与军事安全

考虑到与传统的基于军事力量的国家安全概念的改变,可以断言,世界正朝着即将宣告知识是应对未来的主要武器的方向发展。更具体地说,现代战争受到新的科技革命的影响,取决于数学、电子学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能力,而无须动一兵一卒,无须发一枪一弹。这就是新时代的现实,这就是新时代的语言。总之,军事优势就是教育硕果。

当代战争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信息时代表现在军事层面的一个特点。海湾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向我们表明了当代战争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两场战争演示了一个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国家对它所面对的军队如何进行了一场精细的脑外科手术式的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掌握了先进科技武器的国家的军队使敌对一方的军队和效率完全瘫痪,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决定了谁胜谁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人员大约有45万~50万人,其中96%以上的个人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凭获得者。现在美国正凭借高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在其本土和全球部署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TMD(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这意味着自有人类以来国家军事安全理念的重大转变,即新的国家军事安全是建立在高科技军事装备基础上的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等,谁拥有了上述军事实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国家安全战中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国民的高素质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之上的。

综上可见,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教育竞争,尽管这种竞争可能有采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的形式,但教育仍旧是这种竞争的核心。也就是说,发展是靠教育取得的——所有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取得进步和巨大飞跃的国家,其发展成功皆源于教育。正如美国著名的学者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其著作《准备进入21世纪》(Preparing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y)中指出的,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惟一工具。正因为教育在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西欧国家不断调整其教育发展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家安全的需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国家安全的各个层面都取决于教育,因而教育应当被看成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问题,教育是一项国家安全事业。

二、全球一体化条件下的我国教育发展抉择

教育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项服务性事业,在迅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面前,这一认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之需要。今天,教育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已构成国家安全的基础,并且教育本身已成为一项国家安全事业,因之,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寻求国家安全的教育对策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定和颁布我国的《国防教育法》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最早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美国的竞争对手前苏联在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引发了朝野上下的震惊。美国迅速组织了一个由军事、政治、科学和教育方面专家组成的高级考察团,对前苏联进行了考察。并得出了最后的结论,美国之所以在培养人才、发展尖端科技方面落后,非为其他原因,是美国的教育落后于前苏联所致。正如一位美国前参议员指出的“俄国的教室和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威胁可能比他们的氢弹还要厉害!”[3]为对抗苏联人造卫星的发射,取得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把教育改革与它的“国防”密切联系,于1958年9月颁布了战后的重要教育大法,即著名的《国防教育法》。该法令的目的是要“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方案的扩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在该法令的“总则”中明确宣告“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要求提供更多的且更适当的教育机会。”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加强努力去发现和教育我们国家更多的人才”。[4]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政府都从国家安全出发来规划和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并形成为美国的国家传统。无论是艾森豪威尔、尼克松、里根,还是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从发展教育的角度来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其基本国策。而建立在国家安全基础上的教育改革使美国在60年代以后的军事与科技竞争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借鉴美国在《国防教育法》制定中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制定应注意下述方面:1.确立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基石。2.确立教育是一项国家安全事业的现代国家安全观,为此,教育只有适应迅速变化着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应以国家安全为目的,并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养人才。3.以德治国,加强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教育。教育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与信心,培养新一代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的公民。4.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经费的投入。5.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倡导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同生活。21世纪国家的教育机器与学校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为此,学校教育体系必须围绕着全体国民的终身学习而重新设计。6.改革课程、教材陈旧落后的局面,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多媒体教学。7.加强对学生的数学、科学和外语的教学。8.养成健康体魄,培养形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与科学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

(二)普及国家安全教育,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应提高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国家安全。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在为人类带来财富和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间的竞争乃至战争的方式,并对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从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视角、更广的领域,去树立信息时代全新的国家安全观。为此,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1.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教育。让新一代懂得国家安全是关涉每一个国民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国家安宁、民族复兴,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和睦和个人幸福。个人作为国家的公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国家安全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和保卫者。每个人的自由、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国家安全保障的强大基础之上,同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每个公民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认识,其实质为优先的“国家归属感”和公民责任感。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国家意识主要培养学生建立国家观念,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懂得作为一个公民,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民族尊严,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全局观。法律意识主要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意识和行为,增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民主意识主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关心集体事务,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公德意识主要培养学生为集体和社区服务的思想,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意识主要培养学生自小养成保护环境、造人类福祉的“地球村”意识。而贯穿于这五种意识培养中的核心内容是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世界各国教育都有许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针对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同时出现的青少年公民性的失落、精神价值贬值等全球性现象,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成了各国教育共同关心的话题。不少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报告中,都把道德价值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提到议事日程。美国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与必备的道德品质;韩国把促进每一个公民完美的品格作为其教育目的;日本1996年7月通过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报告中,提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的口号,而国际意识、民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公民意识被列为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可见,注重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化的共识。

3.教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面对充满暴力、冲突、偏见和严重贫富不均的世界,教育必须培养一种有责任感的人,使他们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客观地认识自己,善于理解和同情别人,尊重生物的多样性,谋求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使个人与社会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得以持续发展。

4.开展人口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贯穿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内容,以求理想之效果。要使所有的学生懂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于毁灭人类自身,卫生、健康、营养等对人的存在及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使受教育者能普遍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会对人、社会及自然负责。[5]

(三)确立新的教育发展观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我们期望中国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而教育肩负着达到我们所期望发展的重任。这里的发展从广义讲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着重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它可以促进每个国民对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发现、关心,并支持和发展、提高能力。在这里,人是发展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因为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6]发展不限于城市,也不限于科学与技术,它还是一种社会、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它通过人的能力,再延伸到人。因此,人的发展应包括发现人力、关心人力、支持人力与壮大人力,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去开发人的智力和创造力,并通过教育打破时空障碍,在每个公民生活的社会内实现自我价值;应提供给每个公民自由选择发展的途径和权利,并追求机会平等;教育应提高人的应变能力,要支持一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准确选择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所赋予他们的选择的崇高理想、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以便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2.教育先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教育先行作了明确的概括:“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发展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已倾向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中,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一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7]人类迈入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以后,优先发展教育便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争夺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不仅优先发展教育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而且这一趋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即达到高潮。突出表现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教育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呈不断增长之势,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投资比例大都稳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5%-7%的高水平上,个别的高达9%以上。可以说,教育先行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的成功经验,也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国家现代化,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3.教育是产业。如果我们同意教育是一项国家安全事业,我们就应当把教育看成是对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投资教育不是慈善或人道主义行为,而是一种国家事业。影响教育投资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国家预算拨款和社会及个人的闲散资金。如果让每一个公民相信对教育的投资是攸关自身和民族命运的问题,知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依靠教育质量,那么,国家和全民族的教育投资热情就会被唤醒,加快教育发展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近年来,国际权威评价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评价表明,我国国际竞争力中GDP增长率、国内投资增长率等居评价国家中的前列,而涉及教育发展的指标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公共教育经费人均支出等均居最末几位。因此,按照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加快教育发展不仅具有效益的潜力,而且具有速度的潜力。由于当前教育投资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个人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国居民的教育消费不足,这也严重制约着教育发展。有关的比较研究表明,如果我国城市居民的教育消费水平能够达到世界相同经济发展城市的平均水平,城市的教育规模至少可以扩大10%以上。

(四)全球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和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人的资源尚待开发的国家。仅以国民受教育年限而言,我国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要少一半左右;而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数量和科学水平方面,则有更大的差距。如美国的高级科学研究和管理专门人才大约20多万人,中国约计2万人,相差10倍左右。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和差距,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意识,加快发展教育,培养更多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中,既要看到各国彼此的合作交流,又要看到彼此之间会采取各种手段展开人才争夺战。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流动。与高科技人才短缺相对应,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的大量外流更值得注意。据统计,通过各种渠道,我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截止2000年底,我国共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派出32万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专家,至今回国服务的约1/3。我国不得不承受短期内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净”损失的严峻现实。[8]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又纷纷出台新的人才政策,以优厚待遇吸引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高科技人才,可以说,在21世纪的人才争夺战中发达国家已占了先机。我国实现现代化事业所需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补充,不仅影响部分科技领域的发展和队伍建设,而且将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国家要采取多种强有力措施,吸引、聘用海外高层次人才。

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人才争夺的严峻现实,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制定统一的国家专门面向高科技人才的有效激励政策与机制,以充分调动国内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可能降低在全球化人才方面对国家安全的负面影响;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吸引滞留国外的高级人才为国服务;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效率与效益;尽快建立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机制,鼓励年轻的科研与学术骨干脱颖而出。

(五)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文化的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七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那么,中华文化的精华何在,北大著名学者张岱年教授认为:“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是讲骨气,讲气节。这两点别的国家也有,但是中国最为突出,历史也最长。”中华民族一贯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孔孟的“老吾老,幼吾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需马革裹尸还”等等,从古代文化遗产中几乎找不到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资料,大量出现的是为民族利益、为国家安危而“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而这些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磨难、长盛不衰并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根本。

我们正在跨越人类历史上至关重要的阶段,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的调整震荡时期,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为人类提供了过去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有的巨大机会,同时,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和影响着传统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历史的转折时期,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们面临进步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先进技术及科技的发明与应用。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我们的社会不至于使先进技术凌驾于传统文化与文明之上。西方世界现在正在处于这一问题的困扰之下,它造成了社会、家庭、道德和社区的问题,诸如家庭破裂、道德败坏、暴力和犯罪蔓延、吸毒,甚至绝望与自杀。而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从而带来了国家安全的极大隐患。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辉煌璀璨文明与优良传统的民族,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其民族渊源、历史传统和文明无比自豪的国度,虽然我们将通过发展不断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非得失去历史传统和我们的根。可以断言,这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成功地求得其解,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协调技术的进步与必须归属祖国、忠于祖国两者之间的关系。五千年的文明传统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根本,未来的教育课程应以国家历史为中心,以国家忠诚、民族归属为重心,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无比自豪感。我们正在面临一场信息革命,我们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之根和五千年的文明遗产。因为这些就是我们在地球村的身份证明,是中华民族价值之源泉,国家安宁、社会稳定和民族复兴之根本。

标签:;  ;  ;  ;  ;  ;  ;  ;  ;  ;  ;  

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选择--兼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国家安全问题_公民权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