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集体项目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集体项目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心理健康论文,运动员论文,集体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集体项目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对教练员了解运动员,做到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心理卫生理论的完善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集体项目 少年运动员 心理健康

1 选题依据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一种全面的身体、心理、及社会诸方面幸福的理想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心理的健康作为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达到增进心理健康的效应。所以,我们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减缓应激的方法和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体校为了出运动成绩,往往过份重视学生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不够,也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心理健康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运动成绩,人际关系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从已有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来看,相对来说对体育群体的类似研究则较少。篮球运动是典型的集体项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我国篮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以及心理逐渐发展成熟阶段,所以,以他们为研究对象,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篮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紧张,变化多端,要求“快、准、猛、狠、灵”的集体项目。所有这些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把体校篮球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体校学生在MHT(Mental Health Test)量表上的得分,作为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志,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期待通过研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征有一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为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也为心理卫生理论研究提供有关的信息。对于体校学生来说,本研究可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个性效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也是有帮助的。

2 研究目的

2.1 调查研究体校篮球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同龄普通中学生进行对比。

2.2 调查研究不同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的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作者自1994年4月——1994年12月,先后对湖北省体校,河北省体校,衡阳市体校,广州市体校和武汉市体校篮球专业学生共193人进行问卷调查,测谎检出7人,余186人(男106,女80人);以武汉市马房山中学学生83人(男43人,女40人)为对照组。

3.2 研究工具与方法

3.2.1 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查工具,调查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A)、对人焦虑倾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和冲动倾向(H)等八个方面的特点。经检验,MHT的分半信度R=0.802,重测信度R=0.73,建构效度R=0.543。

3.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心理资料法;心理测验法;数理统计方法(多重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等)。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 此数含重复人数,不含重复人数二组分别为50.33,构成比由(各项检出人数)/(50或30)得出。

4 结果与分析

4.1 MHT是表上问题学生的检出率

4.1.1 根据MHT测试结果,被试在各内容量表上所得标准分超过8分者,即视为该项目得分异常。本文将内容量表上得分异常者视为存在心理问题。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在MHT各内容量表上得分异常者检出率见表1。

* 此数含重复人数,不含重复人数二组分别为0.30构成比,由(各项检出人数)/(50或30)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186名体校篮球专业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50人,检出率为26.88%。居首位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倾向和自责倾向;其次为身体症状;对照组市一般中学83名学生中,有心理问题者为30人,检出率为36.14%。居首位的心理问题是对人焦虑倾向,其次是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再次为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可见,研究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二个组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类型均不一致。

4.1.2 研究组和对照组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的比较

*p<0.05 **p<0.01 ***p<0.001

从检出率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心理健康与不同类型的学校有非常显著的关系,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MHT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的T检验也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过敏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01);并且研究组体校学生在MHT总分与八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两个对照组。

至今已有一些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指标(如生活满意度、低焦虑、低忧郁、积极的情感状态、应激能力等)是一种中等程度的相关。研究组体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优良,可能有如下几种原因:

(1)体校课程的特殊性。体校学生既学习文化知识,又有运动训练和竞赛,经常是脑力与体力交互进行,调节了身心。他们在外面比赛机会多,见多识广,有助各方面得到锻炼。

(2)他们体质较好除运动损伤外很少生其他疾病,“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3)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毕业分配担忧较少。

(4)篮球运动属于集体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同伴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经常要自觉或不自觉交往、交流,这有助于身心健康。

从表2可知,学习焦虑分量表的得分,对照组得分较低,而研究组体校学生的学习焦虑较高。学习焦虑与学业上的自卑感同时存在。多次学业上的失败后,学习焦虑便会增强。研究组体校学生就多数情况而言,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不甚理想,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学业上的失败。这可能是体校学生学习焦虑高的原因。

4.2 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比较

106名男生和80名女生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的比较见表3,(由于篇幅原因,表3表.表4.表5此处省略,如读者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从表3可以看出,研究组男生除在孤独倾向上得分高于女生外,其余各分量表和量表总分均低于女生,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稍劣于男生。但二者仅在恐怖倾向有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可以从社会、心理、生理诸方面来解释女生比男生更焦虑这一现象。

(1)由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温和、安静、含蓄、约束、善解人意、爱整洁、注意自己的容貌等。而从事球类运动的体校女生则在这些方面背离了女性的性别角色,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安,焦虑增高。

(2)由于女生大多有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脆弱和体验深刻、性格上的依赖性、封闭性敏感多等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生更多。

(3)个体生理方面,应考虑到训练对女生形体的影响,以及月经周期等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

4.3 研究组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86名体校学生中,已有运动等级者68人。最高级为一级,最低三级。其中一级运动员12人,二级运动员27人,三级运动员29人。68名具有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之方差分析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一、二、三级运动员无论在MHT量表总分还是在八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运动等级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

目前国内对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多。石岩等用CES-D量表对运动员的抑郁症状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三个运动等级(二级、一级、健将级)的运动员CES-D得分的差异非常显著。本研究则发现,不同运动等级的体校篮球运动员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体校学生不是优秀运动员,而且一、二、三级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差别不是太大。

4.4 研究组不同训练年限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86名体校学生中,有162人注明训练年限(其中,训练年限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8年)。我们把162名学生按训练年限的不同分成4个组,即2年以内为一组43人,2-4年一组96人,4-6年一组9人,6-8年一组14人。不同训练年限的体校学生在MHT总分和各分量表上得分的比较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训练年限的学生在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上表现出了差异(P<0.05)。

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研究组训练年限在2年以内的学生在自责倾向上得分最高,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三组间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年限6-8年的学生与1-2年和2-4年组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组身体症状分量表得分高于1-2年组(P<0.05),其余未见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训练年限在2年以内的体校学生在自责倾向分量表的得分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一部分的学生初中毕业考进体校,此前并未接受过运动训练,运动成绩较差。对自己评价较低,因而产生自责。相反,其余三组均有较长的运动经历,运动成绩较好,已充分适应了体校的生活、学习和训练。表现在此倾向上未见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表明,训练年限越长,在身体症状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长久的、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使不少体校学生为运动伤病所困扰。而且训练年限越长,有运动伤病的学生越多,损伤也越严重。

5 结论与建议

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客观条件和研究者水平的限制,本文仅就不同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论证。结合本文实际,提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5.1 在MHT量表上,研究组体校篮球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普通中学生好,因此,我们认为从事篮球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倾向偏高等。因此我们建议:要教育学生不仅要练运动技术,更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水平的整体发展。

5.2 体校运动员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但男女生仅在恐怖倾向上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建议:要重视女生事业心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5.3 在MHT量表上,研究组不同运动等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学生在MHT之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对于训练年限短的学生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对于训练年限较长者应注意损伤的防治。

(本文是在刘绍君教授、姒刚彦博士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共同完成的,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标签:;  ;  ;  ;  ;  ;  ;  

青少年集体项目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