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慧教育的推进,课程的实施更加多样化,呈现出智慧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虚拟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观察智慧教育下的小学数学可以发现,仍旧存在着探究性学习不足以及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等问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凸显,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重新审视教学方式,构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智慧教学模型。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
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也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现阶段虽然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大多数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智慧型课程主要就是要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在设计以及落实中要正确的定位课程目标时代,还有把握教育模式的创新,智慧型课程实施中有多种特点,包括智慧性与创造性、生成性与发展性、虚拟性与真实性和研创性。这一教学模型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正确的进行把握,进而将其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一、智慧教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智慧型课程旨在着力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课程目标的时代定位和教育模式创新两大方向,设计者在实施智慧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尽管课程实施具备智慧与创造、虚拟与真实等等的特征,但是,对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足。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都以应用教学为主,一般将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去分析解决该问题。但是,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精神相比,后者的学生素养更加可贵。将问题直接进行分析解决是从已条件和问题出发的,而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是在未知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寻找与提炼,它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教师知道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提供的情景教学案例仍然缺少吸引力,有时候是夸大其词的“假情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没有起到帮助性。
2、缺乏“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的能力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曾提出,学生经历并通过义务教育数学学习阶段,能提前适应社会在发展中所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如今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俩基,即“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各个版本的数学教课书都能查看到数学思想,但是,在这多年来,小学数学只存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和思想经验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去进行实行与评价。教师喜欢实行数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往往都把概念公式等等知识先一股脑传授给学生,然后以考试要求做为对比,进行大量地考试训练,尽管这种做法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的实质性作用,尽管当前有许多教师也强调注重教学活动设计,但是往往内容都比较单调乏味,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并没有积极且合理高效的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设计
从智慧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活动依然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些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课,不能吸收学习内容自我学习意识不足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将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展开智慧教学模型研究设计。
1、模型的建构依据。数学来自生活,又可以作用生活。可以说,数学已经和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标准曾说过数学教学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开始,亲自去体验数学由生活现象转换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当中来,进一步地再去指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不仅能收获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还能获得数学思维并使用相应的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课程标准液倡导老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模式去建设学习数学的体验环境,帮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思考与探究的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
2、智慧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智慧不仅仅能展现在教育过程中,还能展现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实践考察过程。智慧教育教学不仅要启迪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思考,去积累思维发展的经验。教师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波且有知识的教学背景,让学生自行感悟。而不是老师强行教出来。在智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构想问题、抉择问题、评价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在发现问题,让学生能针对这些问题,自己有独立培养问题的意识能力,对待学习有一种积极态度。在构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感知规律。在抉择问题时,学生要能够综合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问题。在评价问题时,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在归纳问题时,学生要从感性的认识转换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演绎逻辑能力。
三、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的应用实例
根据智慧教学模型,对某小学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研究。一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智慧教学模型开展教学;二班作为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况十分相似,且由同一名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本文主要将“图形的拼组”这一课程为例,进行智慧教学模型的应用分析。
1、智慧教学模型下的教学。为了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笔者选取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学生学习图形拼组的所有探究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图形的拼组过程,直观地拼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图形拼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任务布置中,包括四种不同的图形,学生需要将其拼组成规定的图形;新知学习中,包含大量自主性学习工具和微课视频;巩固训练中,包含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又分成四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组进行练习,解答完基础题之后,学生可以解答拓展题挑战自己。
2、教学效果对比。通过一学期的智慧教学模型应用之后,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以及数学成绩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效果对比。在学习参与程度方面,一班的学生在问题导入以及新知学习方面有了显著地提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学习基础进行学习模式的选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面,一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方面,一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要高于二班学生。
总之,智慧教学模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分析可得,通过对小学数学应用的智慧教学模型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国外的7E 模型作为基础,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和小学数学的特点构建智慧教学模型,该模型需要包括问题导入、新知学习以及拓展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添加新的内容,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陈耀华,李康康.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2]黄平,李太平.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7(7):18-27.
论文作者:侯化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学生论文; 智慧论文; 数学论文; 模型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