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网调控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稼祥

大电网调控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稼祥

摘要:在传统电网调控系统的人机交互体系构架下,客户端进行了大量的画面显示处理及复杂的服务交互等工作,中科客户端的实现不仅对客户端的资源占用大,而且在实现多终端统一展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开发新的技术和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究,来满足日益的需求。

关键词:大电网 调控系统 移动终端设计 关键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电网调控系统的移动终端不断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设备进行技术的革新,实现资源占用低并支持多终端展示的交互界面已经成为现在主要研究的重点。电网调控系统能够实现最大程度构架上的复用,达到展示效果的一致性也是调控系统构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调控系统中,无论是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还是只能电网调控系统,其通常部署在调控中心局域内部,调度人员专用的配置较高。

一、大电网调控系统的现状

电力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现代电网调度系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技术和应用基础。国家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建成了跨区互联网动态稳定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了电网计算分析由离线向在线的飞跃。随着我国交流混联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电子设备和系能源大量接入,导致电网动态特性日趋复杂,安全稳定运行风险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在线安全分析系统实现更加准确的状态感知,更加高效的测辨建模及更加智能的分析评估。当前电网调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很多,

1.首先是准确性不足,由于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及电子化,电网将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随机特性,多资源大数据特性及多尺度动态特性,传统状态估计方法和离线仿真模型已难以满足当前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的准确性要求。

2.动态特性日趋复杂,随着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特征日发明显,目前在线分析采用机电暂态仿真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动态特性分析需求。

3.时效性不足,目前在线分析采用周期扫描和事件触发的仿真计算模式,耗时较长,难以满足调控人员对电网风险掌控的时效性,需要研究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调度支撑平台。

结合以上问题,为保证当前复杂大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研究广域协同、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和主动行为的新型电网运行模式,提升在线仿真分析能力,发展信息驱动的智能化分析模式,实现精准、实时的在线综合安全稳定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电网调控系统的总体构架

目前国内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都是按调度机构独立建设和运行。虽然电网是互联的,但调度控制系统之间却是烟囱型的,不能及时获取管辖区域外的电网信息,难以实现全网范围内的精益化调控决策,尤其不能满足像我国这样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需要信息通信新技术理念与互联电网强耦合需求紧密结合,提出了支撑一体化大电网的调度控制系统总体架构。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面向强互联大电网设计,基于互联网思维,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成熟适用的IT先进技术及其理念,以“物理分布、逻辑统一”为指导思想,将物理分布在各级调度的子系统,通过广域高速通信网络构成一套逻辑上统一的大系统,突破传统的独立建设、就地使用模式的局限,统一为各级调度提供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全网共享的模型云,各级调度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电网信息的按需访问;基于逻辑统一的全网分析决策,可以实现电网发展态势的同步感知和安全运行的主动掌控;基于物理分布的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大电网的分层分区监视与控制。

系统基于外部环境信息及未来趋势分析,通过全景监视和评估实施控制策略智能调整,完成电网运行自校正,实现电网“自动巡航”;通过源-网-荷精细化调控,电力电量的全局平衡和超前部署,电网事故预想、预判、预控等功能,主动防范电网故障,实现电网主动调度。

三、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支撑平台是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业务应用功能是系统的核心,验证和运维则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需要面向调控业务需求,在夯实关键基础支撑技术的前提下,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从而实现大电网的全局监控、全局分析、全局防控和全局计划决策。

1.系统关键基础支撑。分析决策中心既要保证大量周期启动的分析应用功能正常运行,又要协调并快速响应异地高并发计算任务的请求,还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以保证提供不间断的服务。这些都有赖于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关键基础支撑,需要重点开展中心异地多活和高速并行计算框架等技术研究。

2.按需建模与广域数据分布式处理。全面完整的电力系统模型和数据是分析决策全局化的根本保障,需要解决模型按需服务、数据分布式高速处理等技术难题,提供调控大数据挖掘分析手段,实现电网信息广域同步感知、同景展示和故障协同处置。

3.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大电网智能调度控制。新能源的广泛接入以及柔性负荷与电网双向互动程度的加大,增加了发电计划编制和调度控制的难度;全局分析优化则导致计算规模更大、任务更重,控制策略的协同性要求更为迫切。为实现大电网稳态运行下的自动巡航,需要攻克源荷模型统一构建、多目标经济运行域生成、多维度实时评估及自主优化、分区电网源荷协同优化控制等技术。

4.大电网一体化在线安全风险防控和智能决策。特高压电网送受端、交直流和上下级电网间耦合紧密,只有通过全局防控才能有效降低电网运行风险,而源荷双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安全风险防控的难度。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量化评估、感知、预警在线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全局优化预防性控制措施,并对系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在线协同校核,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5)系统试验验证与运维支撑。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架构复杂,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平台和应用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满足大电网调度控制运行的需要;分析决策中心和模型云平台的集中部署,给运行维护带来了困难,需要创新系统运维技术,提升运维管理效率。

四、总结

大电网调控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及关键技术,是现在研究的一大重点。能够实现大电网稳定运行和智能的控制,能够更好地运行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移动终端的使用能够提升安全性,在大电网调控系统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具体实施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支撑一体化大电网的调度控制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J]. 许洪强,姚建国,於益军,汤必强.??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06)

[2] 大电网全局监控内涵与关键技术[J]. 郭建成,南贵林,许丹,庄卫金,闪鑫,赵林,杨胜春.??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18)

[3] 未来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功能的新特征[J]. 许洪强,姚建国,南贵林,於益军,杨胜春,翟明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01)

[4]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辛耀中, 2016

论文作者:王稼祥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大电网调控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及关键技术论文_王稼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