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研究的三种逻辑_经济学论文

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逻辑论文,经济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学研究的逻辑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由对象逻辑、思想逻辑和发展逻辑所组成。在一般关于经济学研究的讨论中,“经济学的逻辑”通常是指某个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思想逻辑,并不涉及经济学的对象逻辑或发展逻辑的含义。不过,一旦我们把经济学研究从具体经济学问题转换到对经济学自身的研究,则经济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的稳定性,作为人类认识历史的阶段性成果的发展性,就必须由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和发展逻辑来体现。依据经济学逻辑的这种结构特点,本文讨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及其相互关系。

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辑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同经济学认识过程相对立的现实客体,是由人类具体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客观历史过程。相对于经济学的认识过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发生系统,人类经济活动所面对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包含在这个客观的动态系统之中。经济学对象作为问题发生机制,作为“认识的对象”,它本身只是产生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

客观的经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发生系统,而人类的认识能力却只能遵循特定的逻辑过程,把纷呈于感性世界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思维的加工,从而把客观的动态系统抽象为主观的经济学对象逻辑。同客观的经济学对象系统相一致,主观的经济学对象逻辑也是一个问题系统,只是问题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遵循人类思维特有的逻辑结构。现实的经济问题总是具体的、变动不居的,而经过思维提炼的经济学问题则是静态的、系统的和形式的。经济学认识过程之所以必须将客观的经济学对象转换成主观的经济学对象逻辑,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只有根据主观对象的经济学问题及其逻辑结构,人们才能够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而不只是仅就客观动态的具体经济问题产生一些无序的杂乱无章的意见。

主观的经济学对象逻辑只是纯粹的形式逻辑系统,它并不代表任何的经济学知识。作为同客观经济学对象相吻合的问题发生系统,它是一些作为基础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的集合。根据这些问题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基本问题区分成两类:规范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规范性问题是一些同经济学思想的基础观念或概念相对应的价值判断或性质规范的问题;而分析性问题则是同经济学对象所包含的各种经济关系相对应的变量和要素的相关性问题。在逻辑上,规范性问题的解释和认定通常具有公理属性,而分析性问题在背景上则受规范性问题的制约,显示出演绎的逻辑属性。同规范性问题相联系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思辨和归纳性的判断,而同分析性问题相关的经济学方法则是理论的演绎和经验的实证。

根据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分类,理论经济学所面对的亘古不变的最基础的规范性问题就是“什么是财富”的问题;而最基础的分析性问题就是“财富如何增加”的问题。具体就一个现实的货币经济体系而言,理论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包含的规范性基本问题有:1.经济过程中的经济物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即经济体系中的价值(财富)是什么的问题;2.在经济过程中体现其经济功能的货币,其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即货币价值是什么的问题;3.货币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的问题。理论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包含的分析性基本问题有:1.纯粹由商品和服务等实际因素构成的实际经济变量关系,如实际资源的配置关系、投入与产出关系以及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等;2.纯粹货币方面的关系,如货币数量控制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关系,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价值决定的关系等;3.实际变量同货币变量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说,经济过程的实物方面同经济过程的货币方面的关系,如货币方面的数量变化是否影响实际经济的产出的问题,换句话说,货币是否中性之类的关系问题。

对应于基础性的规范问题,理论经济学相应地形成了价值形成论、货币本质论和货币功能论的研究领域。而对应于经济变量关系及其相应的经济学问题,理论经济学形成了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乃至制度经济学都属于理论经济学的经济分析领域。“财富(价值)如何增加”的问题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分析性问题,因此经济分析最根本的经济学方法就是成本-收益分析法。

根据以上对经济学规范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的定义,我们可以概括不同性质的经济学问题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外延关系。 请见图示(1):

图示(1)表明, 经济学的对象逻辑由理论经济学的三个基础研究领域的问题集合及其集合关系所构成。价值论领域的基础问题是经济学价值判断的问题,即我们关于经济活动的知识系统是以什么是“财富”或什么是“价值”的公理化判断为前提的。而在价值论同货币理论的外延相交部分,理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货币价值的规范问题,亦即货币价值形成论或货币本质论的问题。而在价值论同经济分析理论的外延交叉部分,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般经济物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问题。货币理论领域特有的基本问题是界定货币功能的问题,即货币功能论的问题。而一般经济分析领域的问题集合则是由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所组成,在货币理论问题的集合同一般经济分析领域问题的集合外延相交叉的部分是货币分析问题,包括货币价值决定的问题、货币变量关系问题,以及货币变量同实际变量的关系问题等。显而易见,所有进入一般经济分析理论逻辑外延的问题都是分析性问题,而在这个逻辑外延之外的经济学问题集合都属于规范性问题。

二、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辑是一个纯粹形式的问题系统,反映的只是经济学基本问题的集合及其形式逻辑关系,它并不内含任何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或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学对象逻辑的问题系统进行回答和解释的逻辑系统,这个逻辑系统可以称之为“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

同经济学对象逻辑的静态属性不同,经济学思想逻辑的逻辑属性是动态的、演绎的。它遵循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在人类经济学认识的历史时间过程中系统地演变发展。因此,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要特别强调两个观点:1.任何经济学知识(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都是系统相关的;2.经济学知识(理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存在着演绎性的层次关系。同样可以借助一个几何图示来表现经济学的思想逻辑,请看图示(2):

图示(2)的结构是同前面图示(1)的结构相对应的:图示(1 )表示的是理论经济学的问题系统,而图示(2 )表示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对这些问题所做回答的逻辑过程。图示(2 )的结构表明,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在结构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图示最外圈表示的价值理论观点,它由关于经济学价值概念的基本判断或基础假设所构成,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价值观。第二个层次在图示中由中间的圈层表示,在结构上它反映三个领域的经济学知识——(一般)经济分析理论观点,货币本质论观点以及货币功能论观点,它们各自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思想命题所组成。经济分析观点反映特定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分析逻辑框架,而货币本质论和货币功能论观点表达该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货币价值形成观和货币的经济功能观。最后第三个逻辑层次是由中心圆圈表示的货币分析理论观点,它在经济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关系中属于最低阶的逻辑层次。

从总体结构上考察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印证一条重要的认识论原则,即逻辑的运动同历史的发展相一致。静态地观察图示的思想逻辑结构,我们看到,逻辑演绎关系是由外向内,由第一层次向第三层次渐次演变的。这就是说,对于任何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价值理论观点的逻辑地位总是最基础的;其次是经济分析理论观和货币本质论功能论观点,最后是具体的货币分析理论观点。从动态的历史时间流逝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经济学思想运动的逻辑顺序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任何经济学知识体系在历史过程中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首先在价值理论的逻辑层次形成主流的观念;继而在一般经济分析理论和货币本质论货币功能论的逻辑层次构成变革和发展;最后引导出一个新的货币分析理论框架。

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是一个系统地回答问题的逻辑过程,因此就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而言,如果其各逻辑层次的知识观点、假设命题以及方法论原则等都有着协调一致的关系,则我们说这个特定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是逻辑一致的。反之,如果这个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各逻辑层次之间并不存在着知识观点、假设命题以及方法论原则的协调一致关系,则我们说这个特定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是逻辑不一致的。逻辑一致是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发展成熟的结果,而逻辑不一致则表明该经济学思想体系正处于系统发展的过渡性历史阶段。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或者说一个新的经济学范式,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间才能够由逻辑不一致状态演变到逻辑一致的状态。之所以如此,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是:新兴经济学范式的价值理论观在经济学思想逻辑的结构层次中自上而下地演绎运动时,在客观上有历史时间的时滞;主观的原因是:常规经济学时期的经济学学者大都努力耕耘自己的小块田地,因而缺乏审视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演变发展的综合性视野,或者即使有了这样的视野,也难以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表达,所以往往只好满足于现有的、自给自足的收成。不仅如此,经常有的情况是,传统学者总是凭藉着那些从小块田地里收获的“真理”来抵御真正的经济学思想变革。

三、经济学研究的发展逻辑

在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辑亘古不变,构成经济学这一人类知识系统的专门门类的规定性,除非我们不再谈论和研究经济学,否则就必然面对“什么是财富(价值)”和“财富(价值)如何增加”的问题,就必然面对经济学的对象逻辑所包含的系统的经济学基本问题。所以,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辑提供了一个静态的问题系统,而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则对应着这些问题形成回答问题的知识体系。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同对象逻辑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构成全部的经济学历史发展,因为任何特定经济学知识体系同经济学对象逻辑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人类经济学认识的历史长河中都只不过是暂时的,并且由于经济学思想逻辑的演绎属性,一旦某个经济学范式在历史上某个时期被确立,它的逻辑空间就不再产生“新的”经济学知识。

“新”经济学知识发生在一个新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取代旧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之中,即发生在一个新的回答问题的系统取代旧的回答问题的系统的过程之中。或者更严格地说,“新的”经济学知识发生在新经济学范式取代旧经济学范式的过程之中。根据这样的认识,经济学历史过程中构成“新的”经济学知识产生的“经济学范式转换”(新旧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替代过程),就可以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的发展逻辑”。

根据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和发展逻辑的观点,相对于静态的经济学对象逻辑,经济学或人类经济学知识的历史过程就表现为“常规演变”和“革命性发展”这样两个交替发生的动态进程。在常规演变时期,一个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遵循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逐步实现其逻辑空间所蕴含的演绎过程,构成常规的经济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分析的技术和手段日益精致,分析性经济学问题得到充分的解释和研究,常规的(为既定经济学范式的逻辑空间所蕴含的)经济学知识在这个时期形成积累性的增加。在经济学的革命性发展时期,经济学的对象逻辑不再被单独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所垄断,在它之外出现了竞争性的思想体系,努力地竞争着对于经济学对象逻辑的规范和解释权,试图使自己发展成为新的居支配地位的问题回答系统。在这个时期,规范性经济学问题从幕后转移到前台,议论、批判和定性规范的学术论战代替了常规时期的经济分析。竞争的结果是具有更加广阔的逻辑空间的经济学范式开始垄断对经济学对象逻辑的规范和解释权,成为新的主导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经济学研究的思想逻辑和发展逻辑制约的经济学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的交替发展,就构成了经济学或经济学知识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

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过程相对于静态的经济学对象逻辑所形成的经济学知识的无限历史发展,其恒久的、持续的推动力并不是来自于经济学知识本身,而是源自于客观的实际经济过程的无限发展和变化。在历史时间中发生和发展的经济过程是人类经济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建构基础。就客观经济过程同经济学的对象逻辑之间的关系来看,客观的经济过程是所有理论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基础,正是这一基础决定了经济学作为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则是人类思维相对于客观的动态经济过程所形成的静态的形式化概括。而就客观经济过程同经济学的思想逻辑之间的关系来看,客观的经济过程是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合理性的检验基础。当一个新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高阶的逻辑层次向低阶的逻辑层次演绎发展的时候,它对于经济学问题系统的回答或解释就会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的经验检验。如果这些由实际经济过程提供的、并且在历史时间中不断增加的经验事实都同既定回答或解释相符合,则这一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就增加。反之,若客观经济过程同回答或解释的内容发生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随着时间过程而不断增加,则这个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就要下降,人们就会怀疑甚至于抛弃这个既有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所以,客观的经济过程在根本上构成经济学发展的动力基础。

在经济学常规发展的历史时期,构成经济学思想演进的动力有两个:一个是既存的居垄断地位的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演绎逻辑属性,另一个是客观的经济过程对于演绎逻辑的铺展给予的经验事实的确认。没有后者的牵引和引导,任何经济学思想体系的逻辑蕴含都会陷于无从实现的境地。经济学思想逻辑的这两个动力因素都是有限的。一旦对应经济学问题系统的思想逻辑演绎过程完成,则经济学的常规发展就进入了静止状态。所以单独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或经济学范式不可能构成经济学知识永续发展的历史。动态的客观经济过程在一定的逻辑空间里会给现有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肯定的经验基础,然而,一旦超出该知识体系逻辑空间的合理性范围,则客观经济过程就开始提供否证的经验积累,从而使得原先的推动力转变为阻止现行经济学知识体系继续发展的阻力。这时,经济学发展逻辑的范式转换过程就会发生,具有更加宽阔的逻辑空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就会取代旧体系,从而形成经济学知识的历史性发展。所以,只有客观的实际经济过程的动态发展才能给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标签:;  ;  ;  ;  ;  ;  ;  ;  ;  ;  

论经济研究的三种逻辑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