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谢艳平论文_谢艳平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谢艳平论文_谢艳平

广东省电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是现代建筑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尽快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本文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是现代建筑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之前、施工现场对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基础设施和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建筑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过剩,建筑行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要在自身的管理方面更加优化,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完善现有的基础,从而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努力做到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满足居民的现实需要,赢得企业良好的社会声誉。尤其是在现代网络发达的社会中,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极易在互联网上传播,造成对企业的声誉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和声誉[1]。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在管理模式上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必须要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形势。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经常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分包。分包就是指,在施工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分割分化,不同的施工方来对建筑的不同阶段和内容进行施工。这种管理和施工模式极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混乱,各个分包商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也各不相同,很难做到最终对建筑质量做到清晰明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也会出现很多困难,施工方会努力规避责任,造成监管方无法将责任做到明确具体,出现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一方的尴尬局面[2]。

2.2工程管理技术落后

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正在飞速地发展,有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虽然,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但是和其它行业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再加上,现代居民对工程的质量和外观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施工方的技术也要不断进步。同时,现代建筑工程的造型和用材也在不断丰富,涉及的专业也更加广泛全面,技术的发展完全跟不上工程的要求。就目前来说,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老旧,而且在引进新的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口。由于施工人员自身技术的限制,目前采用的好事传统的作业模式,就算引进新的技术也不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新型技术发挥到极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技术的利用和使用[3]。

2.3缺乏工程成本控制

控制成本,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在工程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尤其是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太过缺乏。因此,根本无法达到利润最大化,甚至还会出现亏损。导致这一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缺乏预算管理机制。凡事预则立,事先的成本预算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很多企业往往只注重成本的事后控制,而忽略了成本发生之前和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另外,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因为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成本控制理念,容易出现成本管理的漏洞[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监督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环节较多,很容易因为某个环节的问题,而导致整个建筑最终出现质量问题。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的质量都缺乏一定的监督,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在我国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法律体系,无法对建筑施工的人员和过程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尤其是在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时,承包方、施工方、以及具体的负责人都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导致权责不明。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施工的快速进行和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不惜牺牲企业自身的声誉,无视监管人员,甚至是贿赂监管人员,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质量[5]。

3.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创新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有的建筑发展水平,而且也会造成施工效率低下。因此,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工程确立之前,必须要对工程的立项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明确工程预算,工期等基本问题。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合理规划和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一些重点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要共同努力,对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做好最大的支持。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工程的实施情况,对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及修改。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3.2 确保桩基础技术

工程管理技术是保证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管理质量,必须要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技术。因此,在提高工程管理技术中,必须要十分注重主体结构、桩基础技术等。而桩基础又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桩基础技术是建筑项目安全可靠的保障。目前主要运用的桩基础主要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土质会发生变化,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桩顶部的高度和方向,从而确保其本身的位置和方向。灌注桩容易受地质条件影响,再加上极易受到混凝土的灌注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6]。

3.3 严格控制成本

企业的主要经营目的是盈利,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就要想方设法使建筑工程成本的最小化,以达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严格控制成本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而是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运用正确、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方法。首先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一方面需要加强成本的事先控制,更要加强成本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其次,要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用料加以合理控制,避免材料的浪费和流失。最后,在成本控制中,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做到员工之间相互监督,使得成本控制更加透明化。

3.4 完善监督体系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监督方,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公正公平,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二是施工方,要做到思想和态度上端正,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上下级的相互监督,一方面要建立起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把工程质量责任分配到个人,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置下级监督、举报上级的机制,形成相互的监督,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7]。

参考文献:

[1]陶文林.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低碳世界.2015(1):176-177

[2]李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与装饰.2015(12):41-42

[3]任拥琼.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管理科学.172

[4]俞峰巍.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途径[J].中华民居.2012(3):190

[5]栾晓东.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管理.2015(8):177-178

[6]裴雯.桩基础技术在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与管理初探[J].科技与创新.2015(2):139-140

[7]王海涛,李岩.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326

论文作者:谢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谢艳平论文_谢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