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影印材料#183;体育”近10年论文分析_大学论文

近10年《人大复印资料#183;体育》载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大论文,体育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10-0035-0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在我国学术界是最具影响力的二次文献资料之一,兼具论文的收集与评价功能于一体,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端阵营的水平状况。因此,该中心对于论文及期刊的评价,是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评价尺度。其中,《体育》作为该文献系列之一,在全国体育学术界有极大的影响。它通过对国内4000多种报刊杂志所刊载的体育文章进行全面筛选,精选出的全文转载文章,对我国体育学术研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体育》全文转载的诸多特征,对了解国内高水平体育研究的动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对体育科研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科研,对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增加学术成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

1.2 研究对象 1999年-2009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的2089篇体育学论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作者地域分布情况 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反映出地区的差异对于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影响,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发现被转载论文的产出地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

从统计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论文作者分布在东部城市,北京、广东、上海各以374篇、183篇和131篇分别占到17.90%、8.76%和6.27%,位居前3位,而位于偏远地区的青海、新疆等省市,数量仅有1~2篇,所占比例甚至不足0.1%。极为不均衡的分布,充分表明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水平对研究水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资金是体育科研水平高低与发展快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较好的设备、器材与研究环境,较大的研究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科研人员的热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汇集了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体育科研的绝对人数相对较多,因此,也反映了体育科研重视的地区差异,这也是造成分布具有明显不均的重要原因。另外,高水平体育类期刊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高水平论文产出的地域分布情况。

2.2 载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近些年来,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等各种计划的实施,影响了研究内容的构成。同时,紧扣时代主题、紧追热点问题,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能力,是对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体育交叉学科的出现,比如体育传播学、体育地理学、体育生态学等,对于开拓体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和拓展研究思路提供了更大空间,促进了体育学学科的完善。论文研究内容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方向的差异,也决定了体育学学科结构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对表2的分析,发现内容分布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增进体育学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有待完善的方面。

从表2可以看出,伴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市场的开发,以及《人大复印资料·体育》的社会科学性质,竞技体育、体育文史、体育经济和群众体育各以509篇、506篇、263篇、211篇分别占到了24.37%、24.22%、12.59%和10.10%,4项内容比例高达71.28%,体现了体育学的研究范围较为集中。另外,其它研究领域中,包括体育新闻传播学、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地理学、体育法学和体育伦理学等交叉学科,其比例也达到13.50%,非常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丰富研究视野,体现了体育学研究正在朝向多元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学学科框架的完善。

2.3 载文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载文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学结果,反映了该单位的科研水平状况,作者人次越多者,该单位科研能力越强;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学学术研究的地域分布特征,分布越集中,表明学术的区域发展越不平衡。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发现少数单位集聚了较多的作者,凸显了地域分布特征。

从表格3可以看出,作者单位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排名前12位单位中,有11名是专业体育机构和高等体育院校,比如国家体育总局、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共占作者单位来源的29.77%,充分体现了专业院校和机构的科研能力。同时,设有体育学院的师范类院校,也是作者单位的重要来源,比如华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等,也分别占到了2.25%和1.10%。排名前10位的载文作者总数为623人次,占总量的29.82%;排前30位单位中的载文作者总数为952人次,占总量的45.57%,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研究单位较为集中在少数几个单位,这种分布在一方面有助于集结优势力量,促进高水平的研究,同时,说明普通高校体育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不利于体育学科学研究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体育科研的“国家队”,无可争议居首席,其科研能力强大程度可见一斑。居前三甲的国家体育总局、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共占作者单位来源的29.77%,显现出科研水平的集聚效应。

2.4 载文作者学历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作者的学历和职称状况,也是衡量其科研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保证其学术研究水平的客观因素,学历和职称状况与科研能力的强弱一般呈现正向线性关系。通过对表4、表5的分析发现,学历和职称的上佳分布状况,是促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

从表4、表5可以看出,博士、硕士和其他学历的比例为11.44%、9.10%、79.46%;教授、副教授和其他职称的比例为18.24%、21.59%、60.17%。分析可以得出,在职称方面,符合金字塔型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39.83%;在学历方面,由于近年来,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博士的力度加大,出现了博士比例高于硕士的现象,随着这种现象的持续,我们可以预言,高学历将成为高水平论文作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中,拥有高级职称和高学历的作者数量所占比例状况,远远高于在体育学期刊领域中的一般比例,充分表明了两项指标的重要性。职称和学历作为作者承担高水平学术研究的一个表征,对于我国体育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整体高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状反映了科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表明近些年来博士培养力度的加大,为构成高学历科研队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时,呈现的新的比例特征阐释了多年来高水平体育科研领域学历整体偏低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研究群体,我国科研队伍结构得到很大改善,新近形成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越来越多涉及到跨学科的、广领域、追踪前沿的能力突出,为我国体育进一步的深化、广化发展奠定了良好扎实的基础。在职称方面,从低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比例依次递减,中青年低职称科研人员,同样可以在高水平科研活动上大有作为。

2.5 载文所属基金项目资助类型分布情况 各类基金用于涉及各级各类重大现实和理论课题的立项,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助于高水平、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产出。受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不仅指示了其课题的专业和社会重要性,产出成果的优异度也要远远高于普通项目的科研成果。通过表6的分析,基金的级别对于高水平论文成果的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

从表6可以看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体育总局基金项目各以173篇、79篇分别占到全部论文数量的8.28%和3.78%,两者之和为12.06%。该数据库中受资助论文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一般比例,凸显出各种类型基金资助对高水平体育研究的提高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统计显示:1998年至2003年1月,5年中受资助数量总共为151项;2003年初至2009年1月,受资助数量总共为177项,后5年与前5年相比较,受资助论文数量稳中有升,一方面表明各类基金项目立项增多;另一方面,表明高水平研究得到更多重视。

2.6 载文出版来源期刊被转载分布情况 期刊的被转载率和被转载数量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转载量反映的是期刊被转引的绝对量,数值越大,说明该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大,刊载高水准的学术论文相对较多。转载率指标反映的是期刊自身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相对值,它消除了期刊刊期和发文量的差异,能够直接反映某一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状况,便于期刊之间进行比较。同时用这两个指标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既兼顾了发文数量,也反映了质量,使对期刊的评价更具科学性。

从表7可以看出,《体育科学》在被转载数量、占转载总量的百分比、占载文总量的百分比等各项指标中,分别以158篇、7.56%、8.44%,均居首位,突出了其在国内中文体育核心刊中的强大实力。《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在前两方面均居第二位;《体育与科学》在占载文总量的百分比中居次席。排在前14位的期刊,除《中国体育报》外,其余13个均为体育学国家核心期刊,被转载论文数量共为1282篇,占据被转载总量的61.37%,有力地表明了少数体育核心期刊的水平价值,核心学术期刊代表了体育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2.7 载文作者年龄特征分布情况 取得学术成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科研人员的年龄就成为衡量成果价值大小的一个天然指标。常规来讲,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后,产生的成果价值往往较高于短期内产生的成果,表8呈现了学术成就与作者年龄区域的关系。

从表8可以看出,通过对有效数据1655篇论文的统计,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的作者分别占总人数的9.67%、38.18%、34.56%、13.66%、3.93%,作者年龄主要分布于31~40周岁和41~50周岁两个年龄阶段,分别占到38.12%和34.56%,二者之和高达72.75%,作者平均年龄为41.15岁,表明了这两个年龄段属于成果产出的高峰期,体现出学术成果产出的年龄规律。在该年龄段,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非常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产生,应该把握住该规律,按照规律行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10余年来,《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地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信息流通活跃的东部大城市,这不仅体现了经济实力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体现出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也会对科学研究产生主观上重视和客观条件促进的状况。

2)载文研究内容有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近10年,高校体育、体育文史、体育经济和群众体育的学术论文占到了71.28%。

3)载文作者所属单位与所在单位的科研实力呈现一致的状况。

4)在载文作者学历方面,拥有博士学位人数多于拥有硕士学位人数两项共占总人数的1/5,这表明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力度的加大以及体育学博士、硕士在科研能力上的提高,整体学历偏低的状态已得到改善。

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数量和国家体育总局基金数量相加,两者之和占12.06%,占到所受资助论文数量的76.82%,说明这两类基金对于高水平研究的重要作用。基金的类型,也对科研选题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表现在竞技体育与体育文史方面的研究较多。

6)出版来源学术期刊被转载的情况,可以客观地评价该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学术权威度。《体育科学》在被转载数量、占转载总量的百分比、占载文总量各项指标中,均表现优异,有力地证明其在众多学术期刊中的强势地位,其论文质量也相当程度地表明了国内体育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各项指标的排名状况,可以比较清晰地分析到学术期刊的质量差异;同时,也为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7)载文作者产出科研成果的年龄,呈正态分布,出现一个从弱增强,然后逐渐减弱的过程。

3.2 建议 1)因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高水平论文的产出有着地域上的巨大差异,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体育学高水平论文地域上极度不均衡的背后,将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巨大不均衡,非常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上支持相对落后地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体育科研的繁荣。

2)载文关于群众体育的内容占10.10%,所占比例较少。在我国施行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阶段,群众体育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方面研究应当引起学术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3)目前,在学术领域有些许浮躁情绪,困扰着不少研究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甚至在部分人群当中出现了“学术大跃进”的现象,促成了学术的“短、平、快”(即所谓所用时间短、平稳、见效快),短期来看增长了论文发表数量,学术地位迅速提高。长期来看,却极可能失去学术原创能力,极大损害了学术生涯的持久。科研人员应当清晰认识到学术成果在年龄上的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行事,在年轻的时候,应该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真真正正地做学问,做到厚积薄发,集腋成裘。

投稿日期:2009-04-03

标签:;  ;  ;  

“全国人大影印材料#183;体育”近10年论文分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