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精益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电力改革大的环境下,变电运维专业人员不断精减,而变电站与设备体量却在逐年增加。在人的承载力极限到来之前,传统变电运维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从管理上解决人员相对短缺问题,这将给变电运维专业带来新的活力。本文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变革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电力系统
引言
没有最理想的变电运维值班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劣。各地需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灵活的使用和创新,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以便于使工作更为的顺畅,电力系统运维水平的提升。
1变电运维值班的常见模式
1.1变电运维的四班二倒值班模式
四班二倒值班模式较为常见,是指将值班人员划分为四个值班组,每组轮值的时候日间工作8小时,夜间连续工作16小时,每4天一个轮换,以此循环往复。这种模式能够保证每一组值班人员的相对工作时间不会过长,从而维持值班人员的体力。但同时,这种值班模式也会导致值班组之间的轮换过于频繁,工作出现断档,且过于刻板的排班制度就失去了灵活性。
1.2四班一倒值班模式
这是一种将运维人员分成4个组进行值班的方法,每个组需要连续工作24h,在结束工作后进行3d的休息,每4d进行一次轮转。这样计算下来,平均每个小组内的工作人员在一周需要工作42h。这种方法最明显的优势就在每周的工作时间短,但不足也很明显,就在于连续工作时间太长,会使人精神很疲劳。
1.3变电运维的三班倒值班模式
这种值班模式是将值班人员划分为三组,每组轮值期间需工作24小时,休息2天,每3天一个轮换,以此循环往复。这种轮班模式更加便于管理与调度,对于变电运维工作而言十分有利。但缺少一定的弹性,无法做出灵活改变,紧急情况下无法调度足够的人员加以解决。
1.4 3+N值班模式
该方法将其中一些运维人员分成3个倒班班值,执行三班一倒,剩下的运维人员则分成3个机动班和运维班,倒班和运维班每月进行一次轮转。具体的工作时间为,倒班,工作24h后进行2d的休息,三班一倒,每周工作56h。运维班,上4d的白班后休息2d,每6d一轮,每周工作42h。机动班,每周正常上班休息2d,每周工作45h。这种方法的优点就在白天的时候,在站值班力量比较强,人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动,并配有相应的机动班,可以处理一些突发的故障。劣势就是,倒班与运维班的轮换周期长,倒班人员工作量比运维人员要大,容易使倒班人员出现不满情绪。并且在夜间人员的调动不如白天灵活,每周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量大,工作人员抱怨的情绪较高。
2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的优化设想
2.1“常白班”模式操作
推行“常白班”值班模式,主要是根据值班班组所在的位置和车程进行设置。如果班组在市内和郊区,成员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和夜间,还有非工作日期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班组驻地与变电站的距离合理安排夜间与非工作日的值班人员,在“常白班”值班模式下,部分运维人员在非工作日或者夜间期间随时待命;如果班组在市内,会随机安排两名人员在非工作日和夜间值班,后两者的值班可以不必每次均要到达现场,但需随时待岗;如果班组路程比较远,可以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一部分人员可按照“常白班”值班方式到岗;另一部分人员需采取原来的倒班值班方式。(1)工作日白班方式:在白班期间,可以将工作人员有效分组,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同时,各项工作也可以得到高效处理。由于白班人员充足,还能够应对大量的工作,所以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工作在白班期间处理完毕,在非工作日期间设置应急值班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优化。(2)非工作日班与工作日夜班方式。要确保这两个时间内的值班方式有明确的制度,要明确值班目的,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随时待命,听候调遣。非工作日值班与夜间值班时,承担的工作多为临时性,一般会有主要值班人员和后备值班人员。主要备班人员会在办公室承担值班工作,一般为两名以上,后备值班人员主要在家里待命。
2.2变电运维的“4+N”值班模式设想
结合以上对于常见值班模式的论述,我们对于以往值班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也有了与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初步提出了“4+N”值班模式的设想。这种值班模式是将值班人员划分为10组,每组成员约3人左右,其中4组为值班组,6组为运维组,值班组与运维组之间定期轮换,以保证工作的新鲜感。值班组轮值期间需要工作24小时,休息3天,每4天一次轮换,并循环往复。而运维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副班组、作业组、巡检组和应急组,每个班组工作时间为9小时,连续工作4天后,休息两天,每6天一次轮换,并循环往复。并按照副班组、作业组、巡检组和应急组的顺序来安排值班组的备班工作,以应对突发情况。“4+N”值班模式中值班组可以按照每组3人,共12人来划分,运维组可以按照每组3-4人,根据实际工作人数与变电运维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例如,某市的某变电运维站,有管理人员4人,其余工作人员共计31人,运用“4+N”的值班模式来进行排班,将值班组按照每组3人,共12人的标准安排,将运维组按照5组每组3人,剩余1组4人的标准进行安排。“4+N”的值班模式相较于其他常见的值班模式,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且工作之间不会发生中断,这对运维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同时,这种值班模式每个值班组或运维组人员相对固定,这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会提高工作效率。而相较于其他的值班模式,“4+N”值班模式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给予工作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但除此之外,这种值班模式每次轮值的工作人员较少,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故障事故,紧急调动正在休息的其他班组人员需要一定的时间。
3变电所的运维工作几点做法
(1)借鉴并优化优秀的模式。首先要借鉴外地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在依照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的所接班,运行岗位,设备巡回检查等制度。并将制度印发并下发,让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2)设置变电所。在负荷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设置变电所是一种完善局部电网的手段。当变电所手段被普及以后,社会对其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运维工作,确保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才能使其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3)加强交接管理。有很多变电运维问题都是在值班组进行交接时出现的,所以必须加强交接管理,加强人员交接班时的相关事项,如在班人员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状态,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变更情况。需接班人员将相关情况互相通告,当各方认为情况允许接班时,方可签名接班。
结语
无论是对常见值班模式的分析还是对新的值班模式的设想,都是在理论情况下,在现实的工作中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员工缺岗,且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团队建设等活动也会影响到运维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的选择与安排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飞飞,牛俊勇.创新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J].通讯世界,2017,07:191-192.
[2]林长青.变电站运维值班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6,22:299-300.
论文作者:李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模式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班组论文; 白班论文; 工作日论文; 值班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