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狠疮炎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 的86 例SLE 患者;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6 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骨密度。结果:86 例SLE 患者中71 例出现骨量减少和骨 质疏松,占患者总数的82.5%;86 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出现有15 例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占体检者总数的17.4%,两组总发生率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1 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LE2、3、4 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明显高于SLE1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 患者活动与骨质疏松 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狠疮;骨质疏松
[ 中图分类号] R249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64-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 一种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 结缔组织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遗 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 关[1-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syndrome OS)是一种全身性疾 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 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SLE 相关的骨质疏松正成为 己成为影响SLE 患者生活质量的挑战性问题之一。为此,笔者 对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86 例SLE 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检测其骨密度水平,探讨患者SLE 的活动性与骨质疏松的 关系,分析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现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LE 患者,共计86例,均为绝经前女性;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 35.4±13.6岁。入选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2009年修订的分 类诊断标准[3]。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均为 绝经前女性,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32.8±15.1岁。排除标准: 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2mg/ml),使用雄激素、雌激素、抗凝 剂及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患者,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患者。两 组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资料收集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进行评分,评分 能反映SLE 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器官损害程度。对SLE 病情的判 断标准:0-4 分为基本无活动;>4-9 分为轻度活动;>9-14 分 为中度活动;>14 分为重度活动。按照SLEDAI 评分将SLE 患者 分为四组,即基本无活动为SLE1 组(16 例),轻度活动为SLE2 组(26 例),中度活动为SLE3 组(24 例)及重度活动为SLE4 组(20 例)。
1.3 骨密度检查
采用UBS-3000plus 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检测所有受 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挠骨中远端1/3 处骨密度值。
1.4 判断标准
骨密度值采用T-Score(T 值)表示,病人骨密度测定值 和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比较,即T 值>-1.0SD 为正常,- 2.5SD<T 值<-1.0SD 为骨量减少,T 值<-2.5SD 为骨质疏松。骨 密度测值法中“T 值<-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3]。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 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之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LE 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86 例SLE 患者中71 例出现骨量减少和骨质 疏松,占患者总数的82.5%;86 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出现有 15 例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占体检者总数的17.4%,两组总发 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SLE 各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SLE1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2、3、4 组 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明显高于SLE1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86 例SLE 患者中71 例出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占患者总数的82.5%;86 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出现有15 例骨 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占体检者总数的17.4%,两组总发生率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SLE活动可能促进 骨密度降低,严重者出现骨质疏松和骨折,提高对SLE并发骨 密度降低的认,可以为SLE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治疗 提供帮助。 SLE1 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LE1 组患者的骨密度降低 概率小;SLE2、3、4 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明显高于 SLE1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LE 病情越活 动,骨密度降低程度越重,SLE 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 大。SLE 病情越活动越易发生骨质疏松,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升 高提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度增加,故对于此类患者要早期给 予药物控制病情,并定期测定骨密度。
参考文献:
[1] 范俊,郭洪佩,徐瑛.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 与疾病活动性关系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 1553-1555.
[2] 刘湘阳,杨庆永.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与 骨代谢生化参数的相关性[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 1324-1326.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诊治指南[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 2-17.
论文作者: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骨质疏松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骨密度论文; 发生率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