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与外贸企业规模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企业规模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7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6.38亿美元,1997年进出口总额为3,205.6亿美元。二十年来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4.75倍, 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从32位跃升至第10位。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作为进出口主力军的国有外贸企业在近几年中,平均发展速度低于整体水平,发展后劲不足。外贸企业正面临着各种困境与挑战。(1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大型企业结构发生变化,这些企业有能力也有决心解决好自身的流通服务,给纯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压力。(2)商品结构优化也不利于纯流通企业的发展,高技术、 高附加值商品的销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水平的市场调查、技术服务等,而这一点是外贸企业所缺少的。(3)由于全球贸易的一体化,产、 供、销距离缩短,使得原主要依靠为生产企业及外商提供流通服务而生存的外贸企业压力增大。(4)多年来各种各样的失误留下了历史包袱, 业务滑坡,效益差,有些公司已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5 )近年来由于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经营特权丧失,垄断经营被打破,外贸企业面临国内外企业剧烈竞争。(6)出口补贴的优惠政策被取消。(7)全球经济动荡对出口带来的不良影响。(8)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尚未解决,不能享受世贸组织多边协议的权力。(9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对出口形成压力。(10)银行走向商业化,贷款难度增大,成本提高。
造成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企业带来观念上的、经营上的、体制上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传统的生存基础彻底丧失。外贸企业必需实施企业再造,重新定位,从与自己原经营商品相关联的产品入手,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集团。这个集团既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又有强大的流通组织能力。在经营观念上,摒弃传统的计划思想和官商作风,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念和服务观念。在经营方式上,要实现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外贸企业才能健康生存,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
二、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本重组
实现外贸企业经营模式由商品经营向资本或资产经营的转变日益成为外经贸界的共识。这不仅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外经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外贸企业走出国境和走上质量效益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所谓资本经营,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使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提高资本效率,并不断实现资本扩张,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视为投入和投入效率的乘积,表示为:
GNP(增长指数)=F(投入)×f(投入利用效率)
按这一公式,经济增长既可以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来取得,也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取得。如资源效率低下,这种经济增长就是靠扩大资源投入而取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反之是集约型增长方式。二者的联系是:粗放型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一阶段,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后一阶段。在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粗放式增长或集约式增长。中国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成绩有目共睹,但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及政策、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基本仍是速度型的粗放式增长,表现为高投入、低效率。为此,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提出了“依靠市场竞争,促进现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企业经营的精髓是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交易两种战略的有效运用。在企业发展中两种手段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管理型战略的有效实施,交易型战略的运作就失去了条件和基础:反之,没有交易型战略有意识有计划的成功运用,管理型战略不足以让企业保持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优势。企业资本运营就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兼并、收购与重组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最普遍的运作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通过重组加速资本的集中、积聚、增值和资产规模的扩张,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进而推动资本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本质变化。为使艰难挣扎的外贸企业走出困境,使其资源获得合理配置,外贸企业改组改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外部交易战略走规模经营之路势在必行。
三、外贸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外贸企业选择发展方向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方向的竞争压力如何。二是该方向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是外贸企业在该方向的发展能力与潜力。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各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一套经营方式和经营结构,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意识,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出口商品结构雷同化,未形成独具优势的经营水平。
(2)外贸企业经营分工“大而全,小而全”, 一个企业经营上百种商品,单个商品无一达到规模经营的要求,经营稳定性无从谈起。
(3)进出口市场重叠化,缺乏市场细分, 一些热点市场过度无序竞争。
(4)品牌没有差异化,大多数外贸企业单个商品经营规模小, 经营行为短期化。外贸企业大部分没有也更谈不上打出自己的品牌,多数是借外商或厂家的牌子。
(5)由于受传统经营方式发展前途的影响, 普遍缺乏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
(6)缺少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 多年来大多数外贸企业实质上是单纯的皮包公司,在垄断经营中还可生存,但在目前经营权逐步放开的市场中,没有实业支撑的外贸企业就没有发展前途。
所以,要按照竞争规律走资产重组和联合经营之路,以资产优化组合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以收购、兼并或被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重新配置。突破目前经营格局,向其它领域渗透,实行以工贸结合为核心的“大经贸”战略是外贸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伴随着资产结构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使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 的效果。同样,为保持企业资产整体运营效益,通过重组优化资产结构,避免资源浪费或低效耗费。随着外贸企业的改革,近几年来一些外贸企业也把建设生产基地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但巨额的建厂投资使外贸企业不堪重负。同时,从全局观念出发投资建厂。不免会出现重复建设,增加财政压力,浪费资源并使无序的竞争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外贸企业缺乏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人才。因此,就现有的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而言,实行合并、兼并或收购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是行之有效的捷径。这种联合可以摆脱长期以来工贸脱节,产销两张皮的局面,使工贸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四、通过资产重组,优化外贸企业资产结构
以资本为纽带,重构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是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道路的选择之一。工贸结合不仅是外贸企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可加快生产企业的改制步伐,使工贸双方共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增强生存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1)工贸结合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外贸企业有销售渠道、信息渠道广等优势。生产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给,有相关产品的技术及产品开发能力。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相互联合,向集团化、国际化迈进,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内耗,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2)通过工贸结合从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一体化后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技术特点和所经营商品的市场竞争情况,确定合适的竞争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规模,从而达到控制市场,稳定经营。形成垄断地位的目的,并加快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的步伐。
(3)工贸结合更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 原有的外贸企业所经营的商品没有也无法打出自己的品牌,仅有的一些品牌也缺乏保护意识,不注意宣传和扩大影响,难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名牌商品。经营方式缺乏主动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的商标或是国外客户提供或是生产厂家提供,同自己的企业从来就没有关系,更谈不上名牌产品。重组后的企业所经营的商品就是自己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货源渠道稳定,主营商品也相对稳定,便于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系。工贸一体并不影响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
(4)外贸企业在市场营销,市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其商品知识有所欠缺。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和专业技术方面占一定优势。工贸一体化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每一名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
(5)工贸联合可以使人、财、物得到合理调配,减少浪费, 缩短业务流程,减少资金流程,加速资金周转。
综上所述,实现资产重组是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最有效的选择之一。但是,要想使重组真正达到目的,必须对资产重组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能只想利益而忽略了风险。首先,资本配置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的有限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避免以行政手段“拉郎配”。资产重组前要科学的评估和周密的策划,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整体策略规划,考虑联合对象的产业、规模、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其次,避免形式上的联合,搞花架子,单纯为了把企业“搞大”,当主导产品处于发展时期,产品供不应求、货源紧缺时,生产企业只考虑自身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使外贸企业的资源供给无法得到保障。市场发生变化,主导产品供大于求,出现滞销时,外贸企业又置生产企业于不顾,不考虑整体和全局的长远利益,使生产企业处于被动。这样就削弱了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失去了联合的意义。第三,工贸联合后,如果维持原状,就失去了联合的意义。所以,联合后必须进行业务资产机构和人员的重组。第四,由于各企业状况不同,一旦进行重大调整,必然经过一定的磨合期。所以,一定要考虑到重组后会出现的困难,处理好人、财、物的再分配问题,处理好原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
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经营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资产、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技术和市场,需要不同的手段;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生产规模也必须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同样资产的优化组合也是多种多样的,重组对象也是可选择的,但是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有利于提高企业活力,使企业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