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与其他工程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施工现场情况更加复杂
绝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位置都位于水库、湖泊等区域内,因为借助湍急的水流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就意味着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面临一个比较复杂、恶劣的施工环境,对地基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现场安全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施工范围更加广泛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是一项天然电力获取工程,还肩负着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等一系列重要使命。因此,在基础施工阶段,往往涵盖了大型水电站、大坝、近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多项基础工程。
1.3施工技术更新快速更快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施工任务,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建设材料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换代。
1.4施工细节要求更加严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细节,而这些看似细小的部位,一旦出现差错同样会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这些细节部分。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2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2.1锚固技术
所谓的锚固技术,是指将一种新型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这种新型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它的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进而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工程基础施工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水利水利工程中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作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要求等,重视对抗滑桩、锚洞、喷锚支护及预应力加固这些不同形式的锚固结构选择及使用,为良好基础结构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丰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所需的技术手段。同时,应在了解锚固技术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将切实有效的基础处理施工作业计划实施到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作业高效开展的要求,且需要控制好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确保最终得到的工程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2.2水泥土加固处理技术
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选用更具科学性,能够高效地完成施工计划,则需要对水泥土加固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在水泥土形成过程中,应控制好其材料配比,处理好中间的技术环节,促使水泥土在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应用中有着良好的结构强度,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结构稳定性;运用水泥土加固处理技术完成基础处理施工计划的过程中,也需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及人员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设置好相应的施工流程,提高对水泥土应用价值的正确认识,促使其在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效率提高、结构稳定性状况改善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
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强度及刚度时,应注重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使相应的基础处理施工更加高效,为稳定性良好的基础结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具体表现为: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运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完成基础处理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重视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合理选择及使用,使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基础结构性能优化方面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避免给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作业开展中埋下安全隐患;预应力管桩技术支持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通过对先张法应用方面的考虑,可提高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质量。在其结构强度提高过程中,可进一步利用后张法进行科学处理,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问题科学应对要求,确保其结构强度状况良好性;为了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出现沉降现象,应在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中注重锤击法和静压法的科学使用,优化桩基使用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促使工程基础结构能够处于安全应用状态,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活力。
2.4粉喷桩技术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清除施工区域的杂物,为粉喷桩技术支持下的工程基础处理方面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避免影响这类技术的应用效果;积极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区域的施工测量工作,提高勘测数据的利用效率,确定好基础处理施工中粉喷桩的设置位置;重视粉喷桩桩顶和桩底高程设计,严格把控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应用过程,为其施工质量提高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粉喷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确保桩身垂直,尽量减少桩身的倾斜误差大小,强化这方面的控制意识,充分发挥这类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促使最终得到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满足基础处理高效施工要求。
2.5其他方面的施工技术
2.5.1软土处理技术
为了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的高效处理,则需要通过对排水固结法、换土垫层法等不同方法的科学使用,提高软土处理技术利用效率,增强软基处理效果,逐渐提升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水平,避免增加其施工成本费用。
2.5.2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应用中,振动作用下会造成土层水压上升现象的出现,引发地基滑动、沉降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的支持下,将抗腐蚀性、防渗效果良好的材料置于施工区域的土层中,实现对工程基础施工方面的科学处理,增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为其提供稳定性良好的基础结构。
2.5.3堤坝施工技术
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施工方式的合理选择、施工过程的科学控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堤坝施工技术使用,积极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方面的防渗漏施工作业,为堤坝的安全性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科学应用方面的考虑,增强堤坝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在对工程基础部分进行科学处理时,也需要考虑考虑灌浆方法的科学使用,选择好质量可靠的灌浆料,并在固结与帷幕的配合作用下做好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处理作业。其中,固结是对建筑物下层基岩灌注,帷幕一般是大坝防止漏水,对大坝及大坝下的基岩进行灌注。固结是建筑物基础起个稳固作用,帷幕就是对大坝左右坝肩,坝下形成一道帷幕线,防止大坝漏水。因此,在运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情况的充分考虑,注重水泥浆与化学浆液的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固结与帷幕的实际作用,确保工程具有稳定性良好的基础结构。
3结束语
总之,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且项目的具体修建不仅与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专业细致的研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向仕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9(25):58.
[2]高伟,普正宏.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9(19):109-111.
[3]刘博.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6):281-282.
[4]王鈺莹,仲晓雷.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初探[J].南方农机,2019(05):250.
论文作者:朱智超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锚固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