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原有的电力运行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电业务涉及多领域、多行业乃至全社会,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不仅将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上下游数百个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将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广阔领域的建设发展相呼应。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商业模式研究
1 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基于对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较,总结出智能电网下电动车充换电、智能用电、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等若干重点领域的主要商业模式方案,为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奠定基础。
2 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
在对电网企业的若干重点领域的主要商业模式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激励、有序用电等机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来分析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经济效益主要分析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对GDP、失业率和产业结构等的作用;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对区域分工、区域发展、电力产业升级和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通过电源优化综合能力、电网增效综合能力、负荷整形综合能力和用户节能综合能力等四大实现节能减排的能力。
3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面对新技术、新问题,以深入智能站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二次运维水平为例。我们从运维人员、运维设备、运维技术三方面着手,以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应用研究、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研究、改扩建检修策略研究等研究方向为落脚点,同时将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到大二次实训基地,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变电站管控中心,以此提升智能变电站运维水平。
3.1 开展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为电网的保护与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保护、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是未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对智能变电站基于信息共享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开展研究,研制集保护、控制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新设备,以适应智能电网发展要求,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3.2 加快二次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打造二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升级,将智能变电站系统联调区、智能变电站实操培训区、常规变电站实操培训区、设备检测评价区和仿真培训系统/网络压力测试系统区五大功能区块,发展成集培训、调试、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二次设备管控中心。依托二次实训基地,举办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培训会,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组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青工技能竞赛、厂站自动化青工技能竞赛等多项技能比武,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安全模式下的实操锻炼机会,缩短岗位成才时间。依托大二次实训基地,模拟实景进行整站传动、顺控操作、检修机制验证,全面提高智能变电站联调质量,为属地化联调积累宝贵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仿真培训系统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仿真培训系统”项目围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仿真测试、故障分析和动作行为回放、变电站运维、智能变电站二次虚回路设计等核心业务,设计了一套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仿真平台,提供可视化的手段实现了继电保护的全仿真测试,通过研制过程层仿真装置,实现了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回放,为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智能变电站运维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全面满足了智能变电站各专业的培训需求,提升了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规范了智能变电站设计,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安装、检修质量。智能变电站二次仿真培训系统对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运维水平有重要意义,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4智能变电站改扩建策略研究
智能变电站改扩建策略研究即对智能变电站改扩建过程中面临的相关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智能变电站二次环境,大幅缩短改扩建调试时间,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即插即用提供技术手段。
4 智能电网商业模式分析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基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对智能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智能电网的“安全、高效、经济、清洁和低碳”的目标指导下,结合电力光纤到户、智能小区、能量管理服务等新型增值业务的特征,建立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包括技术性指标(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互动性)、经济性指标(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益)、社会性指标(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和实用性指标(实用化和管理水平)。以大力推进“智能配电网”,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为例详细阐述。
4.1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
针对核心城区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难度高、改造工作量大、施工时间长、停电影响大等难点,采取凌晨返电、负荷改接、集中力量、加强协同等方式,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一是错峰停电,减少工程施工对用户的停电影响。运行人员采取凌晨停电返电的措施,早上4点进行负荷转供操作,6点前完成操作任务,确保用户的正常用电。二是加强施工力量配置,一个环网内的多个开闭所同时开展工程施工,避免了用户重复停电。安排同一环网内3到4个开闭所同时施工,多组施工人员同时进场,连续施工,确保一天内完成一次设备改造、终端安装和调试等全部工作,避免重复停电。三是各专业高效协同,制定较为详细的月度计划,并每周召开工程协调会,主站、通信、终端、一次设备改造等各专业高效协同,同步施工,确保利用最少的停电时间完成工程施工和调试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加快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有效解决城市核心区项目建设和用户供电可靠性之间的矛盾,取得良好效果。
4.2 建立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发挥系统效益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同时,建立系统运维体系,编制并发布《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规定》、《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规程》,以及一系列运维管理制度,协调调控中心、配电运检室、配调等部门,协同开展系统实用化应用和运维工作;强化系统实用化指标管控,每周进行系统运行分析,加强系统缺陷处理及时性,提升实用化指标,为下阶段系统扩大覆盖范围,深化功能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4.3 开展专项规划,指导各单位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
组织市本级和各县公司开展配电自动化专项规划,深入分析全市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现状,制定全市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
4.4 开展线路在线监测建设,完善配网自动化体系
根据省公司统一部署,根据不同设备条件构建差异化自动化监控体系,在架空线路开展在线监测项目建设。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架空线路运行状态,提升线路智能化水平,同时将故障信息推送至抢修平台,为主动抢修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5 结语
智能电网作为电网发展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的应用,旧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探索智能电网下电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而且还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甚至还会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产生积极影响。
论文作者:钱伟杰,方景辉,唐锦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变电站论文; 商业模式论文; 系统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