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知道我的心_天文论文

星星知道我的心_天文论文

星星知我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心论文,星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2月,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第一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对决阶段。很多人都在猜测,那个中国男孩究竟能不能战胜他的对手……

兴趣领进门

初见于洵,觉得他是一个既稳重又有点儿内向的少年。不过一说起天文,这个不到17岁的男生立刻神采飞扬、侃侃而谈,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小“天文学家”的风采。

于洵对天文的兴趣开始于小学。那是1997年,还在上小学的于洵偶然看到报纸上关于日全食的消息,他很希望能看到这一天文现象,于是提前学习了一些关于天文观测的知识,又和爸爸一起买来专用的眼镜。可观测那天,由于天气原因,于洵未能看到日全食。虽然多少有些失望,但这并未影响小于洵对奇妙天文现象的好奇,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天文的兴趣、对天文知识的渴求和对神奇太空的探索欲望。

在天津中学度过的三年初中生活中,天文观测台是于洵最经常去的地方。他还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兴趣小组,开始正式学习天文知识。从基础知识到实际观测,在老师的引导下,于洵走上了他的“追星”之路。

初探天文奥秘的于洵慢慢发现,自己对这门学科越来越感兴趣了,他在心里为自己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天文工作者。

修行在个人

热爱天文的于洵越来越不满足于兴趣小组每周一两次的学习。他买来许多天文学专业书刊,比如《天体物理》等大学教材,甚至包括原版英文书Galaxy Formation(《星系形成》),并7年从未间断地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这些他都利用课余时间逐一攻读。于洵告诉我们,南开大学苏宜教授的天文课让他获益匪浅,更使他对天文着了迷。他每周还坚持到离家很远的天津科技馆上培训班,在天文学家朱进研究员的带领下苦练基本功……这些都为他后来参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洵第一次参加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是在读初二的时候。由于那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比赛采取将试卷印在报纸上的形式,参赛者只需将答好的试题在指定的时间内寄回即可。于是,科技馆培训班的老师们决定针对试卷为大家做详细讲解。开始时于洵觉得这是在作弊,但后来他发现老师只是对每道题的原理和思考方法给以指导,并没有告诉大家答案,而且他发现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试卷与以往看到的试卷最大的不同是,每道题的选项中都会有一项是“不知道”。他告诉我们,这是天文学所强调的一种“求真”精神,对于没把握的问题要大胆地回答“不知道”。

正因为这样,在老师讲解之后,求真求实的于洵又买来各类参考书,对试卷上的每道题逐一进行“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15岁的于洵首战告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低年级组的银牌,并被选入国家队参加集训。

有苦也有甜

外行人也许会觉得观测天文现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我们有时也会去看日食或者夜里起来看流星雨,这是既新奇又令人兴奋的。但是,当我们问到这些时,于洵淡淡地笑了笑,他说,每次看到这些自己也会兴奋,但那种兴奋只是瞬间的,因为必须马上进行全程记录,艰苦的工作又开始了。采访中,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他进行实地观测的经历。

一年夏天,他和几个天文爱好者一起到天津市宁河县七里海地区观测流星雨,结果还没看到流星雨就已经被扑面而来的“蚊子雨”折腾得够呛了。因为在观测流星的时候,人是不能乱动的,结果一夜下来,他们都被叮得“体无完肤”。

冬天在郊外做观测,12月的夜里最冷时可达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而观测流星时,为了保证视野里全部是天空,人必须躺在地上仰面观察。于洵说,他常常是几十分钟后,下半身就麻木了,而且由于衣服穿得太多,想站起来都要靠别人帮忙。

但是这样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吓倒于洵和他的伙伴们,他们一如既往地热爱着美丽的星空,探索着神奇的宇宙。于洵说:“在旁人看来,这些也许只是有意思,可没有亲身经历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辛苦,不过满天灿烂的繁星似乎总是对我们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使我们欲罢不能。”正是由于这种乐观执著的精神和对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使得他观测的数据准确、详细,其中他观测流星的统计数据还被IMO(国际流星组织)采用。

耕耘结硕果

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注定了这片土地会结出累累硕果。继2003年在我国首届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之后,同年,于洵在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初中组比赛中获得了铜牌,这是我国选手此项赛事取得的最好成绩。2004年10月在乌克兰克里米亚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于洵又获得了高年级组铜牌。成绩并没有让于洵沾沾自喜,他已经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2005年12月,于洵和我国其他六名选手远赴俄罗斯,参加第一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比赛分为理论、实测和观测三部分。理论,顾名思义是要考选手们对于天文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测,主要是考查选手们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这两项是卷面考试;而观测则要求大家扛着天文望远镜到野外又快又准地找到星星。不过比赛当天,由于天气原因,于洵在观测方面的优势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后以0.3分之差痛失金牌。对此,他觉得十分遗憾。

于洵告诉我们,他十分钦佩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那种为科学献身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如果有机会,他要报考大学天文系,一生献身天文事业。

标签:;  ;  

星星知道我的心_天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