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疼痛护理干预用于肺癌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5例,研究组采取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4.9±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48h睡眠时间(24.8±3.6)h、首次下床时间(25.9±2.5)h、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8.6±5.5)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肺癌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护理干预,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早期疼痛;护理干预;肺癌术后;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28-02
肺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临床资料显示[1],每年肺癌的患病率,在全球癌症疾病中居于首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肺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不断增长,癌细胞对患者机体不断侵蚀,慢慢转移,使患者承受很大的痛楚,术后疼痛控制效果不佳,对康复形成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减轻癌症患者术后疼痛,是目前的护理重点,也是临床比较关注的问题[2]。为探析早期疼痛护理干预用于肺癌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本文将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肺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均采取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5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5.7±7.3)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6~75岁,平均(56.3±6.9)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是保持患者胸腔引流管通畅,清醒的患者在血压稳定后可给予半卧位,以减轻患者疼痛,对于无法耐受疼痛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等。
1.2.2研究组:采取早期疼痛护理干预。(1)疼痛知识宣教:术前一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解释,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必然发生的,讲解疼痛的原因;向患者讲解一些疼痛治疗的方法,可镇痛泵、阿片类药物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药物镇痛的疑虑,并告知患者止痛药的成瘾性非常小。此外,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因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特殊,是患者亲近的人,此时家属的鼓励和支持都是患者莫大的动力,能使患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安慰。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讲解一些减轻疼痛的方法,如给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2)疼痛护理:在护理前,可给予患者止痛药,预防操作时触动患者切口导致的疼痛;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并做好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免管道刺激导致患者疼痛[3]。(3)镇痛泵护理:通常情况下,肺癌患者在术后都留有镇痛泵。对于镇痛泵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可详细与患者说明。疼痛属于我们的主观感受,肺癌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打开镇痛泵,并按压止痛泵的按钮,追加药物量,镇痛泵设定的时间外按压给药是无效的,这样情况对于患者来讲是十分有利的,患者不仅用药方面安全,同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镇痛的效果。此外,患者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精神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抑制的情况,必要时可间歇性的给予患者注入止痛药物[4]。(4)心理护理:对于肺癌术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缓解疼痛十分有效,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疑虑与担忧,同时护理人员应勤巡视患者病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疼痛情况、睡眠时间、下床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等,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10分分级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4.9±1.1)分与对照组(5.8±1.0)分比较差异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目前,患者对于术后疼痛还存在一些误区,会觉得采取镇痛药会成瘾,缺少对疼痛的认识,进而患者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情绪。我国对于疼痛的控制起步比较晚,且目前采取的肺癌术后疼痛护理,也缺少一些临床规范指导,进而肺癌术后存在活动性疼痛发生几率比较高,并发症多。因此,给予患者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以减轻患者痛苦[5]。
对肺癌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疼痛护理,通过疼痛知识宣教、疼痛护理,使患者的疼痛感觉降到最低,镇痛泵护理,临床上肺癌术后患者留置镇痛泵,不过常常有镇痛泵脱落的情况发生,导致疼痛效果不佳,护理人员早期疼痛干预中注重对镇痛泵的护理,保证了镇痛的效果。术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而突然间感到自己需要进行大手术,身体会留置很多管道,生活不能够自理,此时的心理落差比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给予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可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根据病情的好转,各种管道均为慢慢拔除,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生活,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疼痛感[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4.9±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较高,研究组48h睡眠时间(24.8±3.6)h、首次下床时间(25.9±2.5)h、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8.6±5.5)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此结果说明,给予肺癌术后患者早期疼痛护理干预,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文彦,杨慧,刘晓琴等.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肺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6):107-108,109.
[2]王春娥,王君慧,吴波等.超前镇痛对肺癌剖胸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132-3133.
[3]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1-154.
[4]黎一雄.肺癌疼痛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709-3710.
[5]周玲,曾衡,李红霞等.肺癌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z1):157-157.
[6]陈璐,郝倩茹,史萌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823-2826.
论文作者:丁彩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肺癌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