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 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 510000
【摘要】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复杂的多声部作品用游戏的方法使孩子有效地自主学习并演奏出来呢?尝试开展打击乐活动《小毛驴》的教学,并进行反思与思考,以实践证明此活动的可行性,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班 打击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087-02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重要途径。基于幼儿园具备丰富的打击乐器的优势条件,笔者大胆尝试开展大班打击乐活动,以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与体会:
一、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一)分析教材
1. 首先熟悉歌曲旋律,熟练地演唱,并理解歌词大意。
拿到谱例时,首先唱一下歌曲的旋律,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歌曲,很多孩子在3、4岁时已经会唱,故此需要帮助孩子解决的是理解歌词上。整首歌曲难点在如何理解“赶集”,正因为这个词,我们可以在整个活动设计上大作文章。此声部无需用高音木琴演奏,直接用演唱的方式展示就可以了。
2. 然后将作品中所有声部从难易角度考虑到将其进行教学先后排序。
我们需要先从乐谱中观察,分析除低音声部以外哪个声部是最简单的,孩子们容易掌握的。从节奏看,没有太多变化的,全是八分音符的是中音木琴声部;其次就是双头木鱼声部,难点是加入了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再到钟琴声部,有固定音型,但有变化很难;最后是手摇铃声部,因为此乐器比较难控制,也不需要太多孩子演奏。故此教学排序是:中音木琴→双头木鱼→钟琴→手摇铃。
3. 最后教师自己将每个声部用原谱演奏。
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将每个声部用原谱演奏数次,判断孩子水平能力是否能完成,如不能完成,则需要教师改谱,将难度降低,使幼儿达到设计的演奏水平。
(二)拆解
1. 将中音木琴声部进行拆解,找出幼儿年龄水平能完成的关键内容。
由于中音木琴声部和弦变化比较多,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难掌握,所以我抽取了乐句的最后一小节作为演奏部分,只是一级和五级和弦的交替使用,故此,幼儿演奏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2. 将双头木鱼声部进行拆解,找出幼儿年龄水平能完成的关键内容。
谱例的红圈部分显示有难度,但我们加入语言,会使幼儿较容易理解,歌词为“赶集赶集,我骑驴赶集,得意得意,我真得意”。
3. 将钟琴声部进行拆解,找出幼儿年龄水平能完成的关键内容。
钟琴声部的固定音型复杂,有变化,故此我将每个小节统一为第一小节的固定音型,用语言表达为“我真开心,我真开心,我真开心,我真开心。”这样有便于孩子演奏。
4. 将手摇铃声部进行拆解,找出幼儿年龄水平能完成的关键内容。
手摇铃声部大部分都是二八节奏型,偶尔出现一次前八后十六节奏,另考虑到手摇铃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控制,基于以上原因,我将其统一为二八节奏型。
5. 将低音声部进行拆解,找出幼儿年龄水平能完成的关键内容。
低音声部涉及到单音不同旋律演奏,此声部由老师演奏,暂时不让孩子演奏,待作品非常熟练后可尝试让个别孩子尝试演奏低音声部。
(三)制定教学目标
1. 简化教学各课时的内容,创设游戏化的情景,按幼儿年龄特征、水平制定长期、近期教学目标。
2.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① 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② 能初步演唱歌曲,在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处做拍手和拍腿动作,并掌握节奏×× ×|。
③ 通过创编声势动作,感受并理解伴奏部分的ABAA的结构,为使用音条乐器做准备。
3.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
① 体验多声部演奏的成就感,互相配合,感受多声部的效果。
② 通过语言和声势感受木鱼声部的演奏,掌握节奏0× 0× ││0×× 0×│0× 0×│0×× ×|。
③ 能够掌握新的固定音型伴奏。
4.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是:
① 体验多声部演奏的成就感,互相配合,感受多声部的效果。
② 通过语言和声势感受木鱼声部的演奏,掌握节奏0 ×× ×0 │。
③ 能够掌握新的固定音型伴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是:
① 体验多声部演奏的成就感,互相配合,感受多声部的效果。
② 通过语言和声势感受铃圈声部的演奏,掌握节奏×× ××│,尝试用语言、声势及乐器做问答。
③ 能够掌握新的固定音型伴奏,初步感受节奏中的问答。
二、主题鲜明,丰富教学过程
(一)教授歌曲主旋律
1. 在教师范唱时可以加入动作理解歌词,可以问:“唱这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吗?”,用此方法来引导幼儿探索骑小毛驴的动作,更好地为为后面铺垫。
2. 在扮演小毛驴的时候可以夸张一点,教师需要给孩子表现作出适当评价。
3. 设计成有四个赶集摊位卖东西的商铺,让孩子边玩边学唱旋律。
(二)教授最低声部
由于低音声部太难,在第一课时时先由教师演奏。
(三)从简单声部入手,逐步加入其它声部教学
1. 选择简单声部开始教学。
2. 声部教学中再简化、拆解、重建。
① 在第一课时幼儿学习主旋律后,可以直接进入中音木琴声部的教学。设计为:在白板上贴三个圈,红蓝红,教师用琴锤点唱,示范敲出音条位置,让幼儿观察发现老师是怎样敲的,幼儿一边唱一边做拍腿声势。然后过渡到观看老师演奏音条中音木琴。在教师示范敲击点点图谱时,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是怎样敲的,有点困难,可以让孩子直接走到图谱前指出来或做出来即可。
② 在幼儿第一次来到琴边时,应不弹伴奏,让幼儿听见自己用手指敲音条的声音。
③ 用各种变化的方法引导幼儿多练琴。
例1:让幼儿练习敲击接龙。师幼轮流:教师敲两个红点,幼儿敲红蓝点;教师敲红蓝点,幼儿敲两个红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例2:敲击音量的变化。
④ 在教双头木鱼声部时,先复习歌曲演唱《小毛驴》,并用拍手动作做出每个乐句结尾部分的那个声势。(老师扮演骑着小毛驴分别走到四个圆圈里,代表四个乐句,幼儿边做声势边唱歌曲。)教师用语言与声势示范固定音型。幼儿学习新的固定音型伴奏的语言:“赶集赶集,我骑驴赶集;得意得意,我真得意。”(请一幼儿扮演骑小毛驴的人,并按乐句走进四个圈里,教师示范念儿歌)。幼儿学习新的固定音型伴奏的声势:拍腿、拍手。用高高的声音、低低的声音、撒娇的声音、没吃饭的慢悠悠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固定音型伴奏。全体幼儿边唱主旋律边演奏一声部,教师尝试一人用声势演奏二声部。尝试请出1-2名幼儿使用梆子演奏固定音型,其他幼儿边演唱《小毛驴》边演奏一声部伴奏。
⑤ 在教钟琴声部时,幼儿学习新的固定音型伴奏的语言:“我真开心,我真开心,我真开心,我真开心。”幼儿学习新的固定音型伴奏的声势:“我 拍拍 拍0”。幼儿学习用手指在大腿敲出黄色点点的音(左右手轮流敲击)。然后去掉语言尝试在钟琴上演奏。幼儿交换声部内容进行尝试合作。
⑥ 在教手摇铃声部时,直接让孩子模仿教师演奏即可,特别注意握手摇铃的方法,只需一人演奏才是最佳效果。
3. 合奏练习。
(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1. 可以让幼儿在敲击音条时请一名幼儿担任小指挥,多让幼儿有看指挥和当指挥的经验,有利于幼儿的齐奏。
2. 当发现请出的尝试敲图谱的孩子用力敲击时,应在示范后并强调敲的力度,轻轻的,可以弹起来的,这样会更好地引导幼儿正确敲击力度。
3. 指挥动作可以用稳定拍跺脚。
4. 进行多声部合奏前,要先增加一次一声部加二声部,一声部加三声部,再进行三声部合奏。
5. 如果最后作为一种呈现的话,要增加练习时间,单独找时间练习。
三、合作创编,共建表演作品
(一)完成乐谱作品后,充分发挥每个演奏者的作用,共同创编
(二)加入教师或家长演员,共建表演作品
1. 设计演出的结构:A→B→A→C1→C2→A
A:演奏、演唱(乐队)
B:小朋友唱(何家公鸡何家猜或康康舞曲)
C:土豆国(台下观众),家长说、奏(几个国都可以)
最后加一段结尾(渐慢或渐快+嘿!)
2. 在买卖时加入节奏问答,情境性强一些,真实感一点,也可以用乐器问答。
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证明,多声部的打击乐教学非常适合大班孩子学习,在玩中学,玩中乐,非常有成就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并采用灵活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在大班进行打击乐活动是切实可行的。在今后的打击乐教学中,我们会继续重视活动价值的挖掘,提升幼儿学前教育中音乐素质的良好培养。
论文作者:蔡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声部论文; 幼儿论文; 音型论文; 摇铃论文; 声势论文; 我真论文; 木琴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