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伊拉克在伊朗核问题和“日内瓦协定”上的战略互动_伊朗核问题论文

美国和伊拉克在伊朗核问题和“日内瓦协定”上的战略互动_伊朗核问题论文

伊朗核问题上的美伊战略互动与日内瓦协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内瓦论文,互动论文,协定论文,伊朗核问题论文,美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朗新任总统鲁哈尼的核新政和美伊总统的良性互动,开启了伊朗核问题解决的机会之窗,正是在两位总统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在2014年11月24日见证了日内瓦过渡协定的签署。现有文献虽然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与日内瓦协定的理解和认知,但并未解释美伊关系层面的日内瓦协定。本文试图从美伊战略调整的视角解释日内瓦协定签署的深层原因,并对未来最终协定的签署作出预判和展望。

       一、美伊安全战略的调整背景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从盟友变成了宿敌,美伊互视彼此为各自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威胁。但是,在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中东变局的背景下,美伊两国都在调整各自的安全战略,为打破美伊核僵局寻找机会。

       1.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安全战略中的伊朗问题

       美国正在实施从中东到亚太的全球战略空间转换调整。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美国陷入经济危机被视为后后冷战的开始。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金砖国家和G20的崛起让国际格局呈现新的变化,这促使美国要被迫调整全球战略,从小布什时期过度关注中东地区,调整为关注亚太地区。但由于中东仍旧是美国全球战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美国需要稳固好中东,以实现其战略的空间转移。一旦美国的中东政策失当,美国将被迫在中东和亚太之间左顾右盼,难以实现全球战略的调整。

       美国中东战略需要有效应对伊朗核威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掌控中东的能力下降,难度增加。奥巴马上台后一直着力调整中东战略。奥巴马政府不仅要收拾前任留下的烂局,还要面临2011年以来的中东变局给美国造成的冲击。伊拉克撤军是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开始,稳定埃及局势、应对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乱局,都成为美国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随着萨达姆、卡扎菲等反美强人的倒台,伊朗成为美国在该地区内最强劲的对手,而伊朗核问题更让美国如芒在背。以色列和沙特等国都曾极力敦促美国对伊朗采取强硬态度,承担起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责任。因此,在地区层面美国不仅需要应对伊朗挑战,也需要平衡安抚地区盟友和在拓展美国中东利益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美国的全球、地区、双边政策都聚焦在伊朗。而且这三个层面的政策之间形成了互推机制。美国只有解决美伊双边和地区问题,才能实现美国战略的空间转移;反之,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需要地区战略和双边关系的配合。互推机制存在良性和恶性两个发展方向,若是美国坚持沿着遏制政策的惯性滑行,美伊之间可能会兵戎相见。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一直是美国打击伊朗的主要手段。美国不仅先后出台《利比亚-伊朗制裁法》(1996、2001、2006、2011年)、《伊朗制裁、问责、撤资法》(2010年)等系列制裁伊朗的法律,而且在外交上压缩伊朗的国际空间,如阻挠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内贾德的核对抗政策升级时,美国为威慑伊朗,同以色列曾开展以伊朗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派遣三艘航母战斗群赴海湾,以防范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过激行为。

       但是,美国难以轻易对伊朗动武,其原因一是源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花费3.8万亿美元的战争开支,沉重的开支将美国拖入经济危机,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②二是当前伊朗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胜于当年的伊拉克。如果美国或以色列冒然袭击伊朗核设施,将在地区内引发复杂的链式反应。伊朗必然的报复将有可能让战局从预想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演变为全面战争,③战争范围也会从美伊外溢到以色列、沙特、巴林等国,④中东将因此陷入极度混乱的局面之中,危及美国对中东的控制。三是中国崛起这一重大因素引发的变化。当前,与伊朗相比,中国才是美国眼中最强劲的对手。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失当,就不能稳固中东,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必然难以实现。因此,避免对伊朗动武是明智之举。四是美国遏制伊朗政策的内生缺陷。尽管美国尝试用除军事打击外的所有强制手段对付伊朗,但伊朗并未屈服。相反,美国对伊朗的孤立和遏制反而促成了俄伊两国的接近。伊朗同俄罗斯改善关系是拉夫桑贾尼推行的缓和战略的重要举措,这是伊朗在美国威胁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政策。伊朗首次将俄罗斯视为友邦,这显然是地区关系的重大变化,造成了美国所不乐见的事与愿违的结果。

       综上所述,美国要进行战略调整就不能打击伊朗,伊朗成为美国想打但是不能打的对手。美国在无法忽视伊朗的两难之间,只能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这无疑是美国给自己也是给伊朗的机会。

       2.伊朗安全战略中的美国问题

       伊斯兰革命之后,随着国王政权向伊斯兰政权的更替,伊朗在外交和安全上转而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的孤立政策。美伊两国在1979年断绝外交关系,伊朗的国家安全环境由此急剧恶化。孤立图存成为伊朗国家发展的重要特征。⑤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美国、前苏联、沙特等国偏袒伊拉克的情况下苦撑危局,最终被迫接受停火。冷战后,美国深度介入海湾事务,从克林顿政府的双遏战略到小布什政府的政权改变,再到奥巴马政府的《新制裁法》,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基调是孤立遏制。尽管伊朗同沙特等邻国的关系有所改善,但是“输出革命”政策让沙特等国对伊朗心存猜忌。而且,美国同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军事和安全联系上的加强,让伊朗日显孤立。⑥

       为突破困境,伊朗积极开展第三方外交,以平抑美国的压力。能源联系和武器购买是伊朗第三方外交的重要支柱。俄罗斯、欧洲大国、中国成为伊朗倚重的重要力量。当前,伊朗同中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中国成为伊朗最重要的投资国。⑦中国的投资部分缓解了伊朗因美国遏制造成的投资不足。

       尽管外部条件恶劣,但伊朗的国家成长有目共睹。伊朗的伊斯兰政权和社会结构在战争和制裁的冲击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伊斯兰宗教文化与民主的结合基本能够满足民众的政治诉求。⑧特别应指出的是,石油是伊朗在两伊战争后浴火重生的动力,伊朗是中东仅次于土耳其的第二大经济体和欧佩克的重要石油出口国。就近些年来看,伊朗国防力量有大幅提高,已拥有制造流星、泥石系列中程导弹、无人机等先进武器的能力,国家实力不容小觑。

       虽然重压之下伊朗表现出的坚韧和抗压能力令人钦佩,但其孤立图存的发展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融入式发展已成为通行的模式。伊朗要得到更大发展,必须打通同国际社会的联系,融入当今的国际体系。伊朗如何融入国际体系,同国际社会友好相处,是伊朗外交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同国际社会相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同美国相处。⑨

       鉴于当前美国是伊朗政权和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其大肆渲染伊朗核威胁,因而极大稀释了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尽管伊朗呼吁海湾事务应由海湾国家自己决定,但难以得到邻国的共鸣。⑩

       通过两伊战争的有限交手和美国在海湾发动的多次战争看,美国对付伊朗缺乏的不是实力,而是意愿。既然美国已经成为威胁自身安全且又是赶不走、绕不开、打不得的老虎,那么伊朗在客观上需要转变思路,弹性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如若处理好美伊关系,伊朗诸多双边、多边和地区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二、伊朗核问题的双边博弈和核僵局

       伊朗核问题让本已势同水火的美伊关系更加恶化。内贾德时期采取核对抗政策的目的是强迫国际社会接受伊朗的核现实,但这招致了美欧的严厉制裁。制裁和对抗的直接结果是美伊在核问题上形成难以化解的僵持局面。对双方来说,要改变现状,美国要么采取更多的制裁,要么寻求和谈破解;伊朗则是要么继续推进核进程,要么寻求对话改变对抗局面。

       1.伊朗核问题在美伊双边关系中的重大意义

       冷战后,美国在拥有核武器问题上刻意树立反扩散的国际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同时,也成为美国打击异己维持霸权的理由。(11)伊朗秘密核设施在2002年10月被曝光,这部分验证了美国此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指责。嗣后国际社会开始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弃核。由于伊朗核问题被曝光恰逢伊拉克战争之际,美国趁胜利之威发表的战争叫嚣给伊朗造成空前的外交压力。为此,伊朗希望利用欧美分歧,以欧制美。在2003年和2004年,伊朗两度同欧盟达成两个协定——《德黑兰协定》和《巴黎协定》,以期缓解美国的军事打击压力。(12)但在2005年伊朗强硬派内贾德上台后,完全颠覆了前任的核发展暂停政策,转而采取对抗政策推进伊朗的核进程。在内贾德的推动下,伊朗逐步生产IR-2型等先进离心机,加工3%~20%丰度的浓缩铀。伊朗投入运营的离心机在纳坦兹浓缩铀厂有15420台,在库姆浓缩铀厂有2976台。(13)这些重要核设施的建立,标志着伊朗基本建立起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美伊两国的立场对立主要集中在拥有浓缩铀等敏感核计划发展的真实目的上。伊朗坚称自己的核计划是用于和平目的,但美国认为,伊朗像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一样,以和平利用核能的名义在发展核武器。(14)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核查中表现出的隐瞒掩饰、前后矛盾、对抗行为,其用意显而易见。

       针对伊朗内贾德政府的对抗政策,2012年美国构建了以SWIFT为核心的金融制裁措施。美国金融制裁的政治逻辑是迫使第三国在美伊之间作出抉择,不从者将不得准入美国市场。以SWIFT为核心的金融制裁给伊朗造成货币结算困难,同时欧盟也对伊朗实施能源禁运。但是,美国以制裁迫使伊朗暂停核进程的努力并未成功,其制裁传导机制并未明显见效。因此美国面临的选择是,若相信以压可以促变,那么就必须在制裁上继续加码。而如果制裁加码,那么其他制裁参与方的态度则难以预料。如若制裁再度失效,美国的政策选择似乎只剩下军事打击。由此看来,既要让撒旦愿意呆在瓶子里,又要保证瓶子的完整,所以在武力不能保证彻底清除伊朗核设施,却会坚定伊朗拥核决心的情况下,让撒旦呆在瓶里的最好方法是使伊朗不突破拥核的政策红线。(15)

       伊朗推进核进程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孤立日渐明显。经济制裁带来的累积效应在逐渐显现。伊朗的能源出口由于制裁下降60%,财政收入减少了800多亿美元。伊朗在欧佩克的地位由此前的第二跌落到第六位。而且,伊朗有数千亿美元的货款难以交割。(16)更加难以忍受的是,核对抗造成的外交孤立,让伊朗的第三方外交逐渐失效。对抗直接将欧盟推向了美国,压缩了伊朗的战略空间。这种自绝于国际社会的效果正中美国下怀。如果经济下滑尚能忍受的话,那么伊朗的孤立状况更为可怕。

       经济损失和国际孤立倒逼着伊朗的政策选项。面对制裁和孤立,伊朗面临弃核或拥核的选择更显迫切。这种非此即彼的单选处境让伊朗陷入两难境地。选择弃核意味着伊朗在越发严厉的国际核查面前无路可退,很可能像伊拉克和利比亚那样推倒重来;选择拥核同样面临更多变数。抛开是否突破诸多技术障碍不谈,拥核本身实际就是授人以柄,给美国寻求安理会的打击授权提供了最大理由。一旦遭受打击,伊斯兰政权可能也将被改变。这样,拥核就成为破坏而非促进国家和政权安全的工具,走向了政策初衷的反面。

       2.改变现状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都相当迫切,因此维持核僵局现状对美伊两国都不现实。对美国来讲,伊朗核问题已进入第二个10年,解决核问题在时间上有相当迫切性。伊朗跨越核门槛的阴影同样也在提醒着事态的严重性。由于核进程和时间在伊朗这边,现状的持续化、既成事实化让伊朗核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在制裁持续或升级带给伊朗经济损害累加效应愈发突出的情况下,伊朗新任总统有责任应对压力解决问题,消除核问题给伊朗在外交和经济上制造的被动。(17)

       面对核僵局的不利局面,美伊两国都在谋求改变现状,让事态发展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对于美国来讲,一是按照现有趋势和惯性,推进制裁,加大军事威胁力度,并辅之以震网破坏(Stuxnet)等手段,以寻求事态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18)二是跳出现有的政策惯性,通过和谈改变现状。美国现在不具有将伊朗核问题完全推倒的现实条件,因此谋求通过和谈改变现状也不失为可行的方法和策略,这不仅可以探讨外交解决核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测试伊朗的诚意和妥协程度。

       对于伊朗来讲,改变现状同样存在着两种途径:一是继续推进核进程,因为拥有核武器能部分缓解伊朗的安全问题。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伊朗要为此承受制裁加剧造成的更大经济困难甚至军事打击。二是坚持和平利用核能,以和谈解决核问题。在内贾德时期让伊朗核进程取得巨大进步的情况下,必须在核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妥协,取得美欧等国的谅解,在保障有关核权利前提下解决核问题,并以此推动美伊关系的改善。

       三、核僵局破解的现实路径与日内瓦协定

       核僵局已成为美伊难以绕开的重大问题,但并不是无解的命题。和平利用核能、重视谈判、合作和妥协、美伊关系的暂时解冻是两国在谈判中可以达到的共识。只要双方各让半步,尊重伊朗的民用核能权益,严防核扩散,遵循透明换解禁、渐进与行动对等原则,美伊之间就有破解核僵局的可能,而日内瓦协定则是上述行动的具体化。

       1.美伊在核谈判中的共识

       尽管美伊关系剑拔弩张,在核问题上针锋相对,但是美伊之间仍然存在谈判的基础和共识。

       第一,和平利用核能是核问题谈判的基础。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始终坚持并反复强调的权利,认为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和《安全保障协定》赋予了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天然义务。伊朗需要在得到欧盟承认之后,让美国承认伊朗在本土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浓缩铀的核权利。(19)保障和平利用核能与限制伊朗跨越核门槛应当并行不悖。美国反复强调的是,不容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对此,伊朗总统鲁哈尼也表示核武器在伊朗国家安全中不占据任何地位。(20)因此,不拥有核武器成了美伊核谈判的重要基础。尽管不容许伊朗拥有任何形式的核活动是治本之法,但由于美国有心无力,难将伊朗的核计划完全推倒,因此只能将精力集中在防范伊朗拥有核武器上。

       第二,美伊都重视双边谈判。无论是为拖延时间还是期望解决问题,美国和伊朗都强调谈判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核进程、经济制裁及武力威胁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谈判是美伊破解核僵局的重要途径。谈判能起到试探对方的底线与意图,避免意图误判和缓和关系的作用。倘若缺乏谈判平台,战争的风险将大幅上升。正因如此,双方都不愿关闭和谈和沟通之门。更重要的是,鲁哈尼上台伊始就在维也纳会谈中提出了令人兴奋的提案。提案中的削减离心机数量、暂停20%浓缩铀生产,为未来的谈判和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定下基调,注入了信心。

       第三,以双边关系改善推动核问题的解决。核僵局增强了美伊之间的敌对,反过来美伊敌对加大了核问题解决的难度。因此,核问题应当纳入到美伊关系的大框架下理解和解决。如果美伊两国关系破冰,将对解决核问题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氛围。伊朗温和派鲁哈尼的当选及其表现出的透明开放立场,为解决核问题带来新的契机。伊朗国内政治的良性变化和核问题的迫切性促成了美伊两国总统的电话会谈。(21)美伊总统通话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敌对的大背景下谋求建立双方的信任,尽管信任仍很脆弱,但只有将其作为解决核问题的基础,才能使美伊关系朝着和解的方向发展。

       2.核僵局解决的现实路径

       谈判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路径,而以下内容和方式则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第一,限制伊朗的核规模。伊朗核问题中的一种倾向是伊朗一直致力于核设施的扩充。有鉴于此,首先,要限制伊朗核规模,使伊朗的核规模同伊朗自身的需求相匹配。伊朗民用核能的生产总量,尤其是浓缩铀等敏感材料的生产不能超出实际需求。其次,伊朗不得搞体外循环,即在监管外拥有独立的核循环体系。因此,伊朗要彻底公布所有的秘密核设施,这才能保障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又不为拥核提供潜在支持。再次,伊朗应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伊朗适度的核规模应当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更有效和更严格的监管之下得以实现,而这又与伊朗2005年未批准签署的《保障监管协定附加议定书》直接相关。有理由相信,敦促伊朗签署附加议定书将成为双方的争执重点。

       第二,重点防范核武器。核问题的核武倾向始终让国际社会担忧。国际原子能机构尽管没有定论,但其报告提及的马什德计划、绿盐计划、革命卫队介入核计划等重大问题,透露出该机构对伊朗核发展方向的偏差和隐忧存在忧虑。(22)因此,防止和防范伊朗核武化,切断民用核能同武器发展之间的联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原子能机构和安理会的大力敦促与伊朗的积极配合,最终在伊朗核武器问题上做到完全的、可验证的、不可逆的弃核(Complete,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CVID)。(23)

       第三,以核透明政策换取制裁解除,重建彼此信任。无论是安理会的多边制裁还是美欧的单边制裁,都是国际社会敦促伊朗弃核最主要的手段。正因制裁与弃核相伴生,那么伊朗必须在核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才能换取美欧和国际社会部分或完全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是让核问题走出恶性循环和美伊建立信任的关键一步。

       第四,以渐进(step by step)和行动对行动(action for action)为原则,防止谈判进程的倒退。以渐进和行动对行动原则是避免谈判失败和各方受损的重要举措。伊朗期望制裁完全解除,并保留更多的核权益,而美国期望伊朗彻底放弃敏感核活动,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分歧。这就需要双方的良性互动,对对方的善意做法作出回馈,以避免一方蒙受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两国之间寻找到达成交易的现实路径。

       3.日内瓦过渡协定的积极意义

       2013年,在美伊总统9月下旬的电话会谈的推动下,日内瓦在10月15~17日、11月7~9日和20~24日迎来三轮密集而务实的伊朗核谈判。双方能够以务实和严肃立场推进谈判的重要理由在于:鲁哈尼表现出开放立场,伊朗愿意采取合作和透明政策解决核问题。而美国等国家也认为,以部分解除制裁鼓励伊朗进行核合作是正确之举。合作和透明政策换取制裁解除成为日内瓦谈判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并促成了协定的最终签署。(24)

       日内瓦协定在本质上仍属于过渡性和阶段性的。协定的主要条款包括:(1)伊朗同意暂停5%以上丰度的浓缩铀生产,并中和现有的20%的浓缩铀。(2)伊朗同意不再安装新的离心机。(3)伊朗暂停阿拉克核反应堆建设,不得为阿拉克的重水式核反应堆装设燃料。(4)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查阅阿拉克核设施设计图样等文件。伊朗将允许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纳坦兹和福尔多的浓缩铀厂进行检查。作为交换条件,美国等六国同意:(1)在未来6个月内暂时解除对伊朗汽车、石化等行业的制裁,并不实施新的制裁措施,但对伊朗出售石油仍将继续限制。(2)伊朗能够得到15亿美元的贸易收入,德黑兰将可分期领回42亿美元石油收入。(3)伊朗15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仍将要存放于受限制的海外银行账户内禁止提兑。另外,伊朗1000亿美元外汇仍将不得支取。(25)

       从协定的条款来看,日内瓦过渡协定具有如下特点:(1)过渡性、阶段性、初步性是协定的最大特点。协定设定的期限是6个月,这是双边为寻求解决核问题达成的第一步,目的是在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并为开启更具实质性的谈判和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2)实现了双暂停,即有限的暂停5%以上的浓缩铀换取美欧等国有限的制裁解除。(3)美伊两国外长实现直接会谈是日内瓦会谈的重要成就。伊朗外长扎里夫和美国国务卿克里参加核谈判不仅是官员规格首次提到如此高度,也是两国开启的最重要双边会谈。尽管伊朗核问题是在P5+1框架下的谈判,但显然美伊代表始终是核谈判中最重要的对手。核谈判能否取得成效更多取决于美伊双方而非欧盟。这也表明美伊双方有以关系改善推动核谈判的意愿。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尤其是美国是否愿意承认伊朗的核权利问题。日内瓦会谈后,美伊双方对此的解读并不一致。伊朗认为,日内瓦过渡协定的签署就意味着伊朗的核权利得到美国的承认,这是伊朗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表示,伊朗有望以此为基础,在一年内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26)美国则表示,尽管美国签署协定,但并没有承认伊朗的核权利。关于这点,美国前政要基辛格和舒尔茨联合撰文,表达了对日内瓦过渡协定的忧虑。(27)

       四、日内瓦协定的制约因素和前景

       鲁哈尼在百日新政内就签署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内瓦协定让世人充满期待。但是日内瓦谈判取得的成果来得太快、太过突然,若是现在就判定伊朗核问题已经结束或者美伊关系将开启新的篇章还为时过早。

       1.美伊国内权力博弈下的核协定

       日内瓦协定的签署使得美国与伊朗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而在协定执行的进程中,来自国际和国内权力的双重博弈让协定的前景难言乐观。在这个双重博弈的进程中,涉及多个行为体。这无疑让日内瓦过渡协定无论在执行和签署最终协定上都存在变数。任何行为体的反对都会产生复杂的蝴蝶效应,并让进程陷入僵局。而且从当前的进展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阻挠而非推动日内瓦协定的因素。

       就伊朗而言,鲁哈尼同时面临伊朗议会和伊朗军方的横向压力和来自哈梅内伊为代表的宗教精英的纵向压力。首先,2004年议会选举以来,伊朗议会始终被保守势力占据。其主流立场是在核问题和对美关系上保持强硬。(28)以拉夫桑贾尼为首的传统保守派、以前总统内贾德为首的强硬派虽然没有采取反对行动,但是他们在伺机反击,企图改变鲁哈尼主导的伊朗核谈判。(29)其次,伊朗军方尤其是伊斯兰革命卫队同伊朗核问题多有牵扯,备受关注的帕尔钦就是伊朗军方基地。军方卷入核问题始终备受关注,鲁哈尼在开放军事基地等问题上必将受到伊朗军方的强烈反对。再次,在伊朗的权力结构中,是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而非总统对伊朗核问题拥有最终的决定权。(30)随着核谈判的推进,哈梅内伊在核问题的作用会日渐突出,这将对鲁哈尼形成掣肘。(31)

       就美国而言,国会是奥巴马总统的最大阻力。美国国会以对伊朗强硬著称,曾出台多项对伊制裁法律。美国国会议员对日内瓦协定多有批评,奥巴马总统说服他们改弦更张具有相当难度。在国际层面,奥巴马总统面临的最大阻力来自以色列和沙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烈抨击日内瓦协定,认为协定是历史性错误,而且内塔尼亚胡认为鲁哈尼是披着羊皮的狼,(32)并多次表示以色列保留单独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政策选择。以色列同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等美国犹太组织保持着密切关系,2014年3月初召开的美以公共事务年会,是以色列通过犹太组织向美国行政部门施压的风向标。沙特同样对日内瓦协定不满,并以推行“新的防务理念”向美国施压。

       此外,时间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日内瓦协定规定的宽限期是6个月,这也意味着美伊各方在2014年6月之前要就最终协定及其相关款项达成一致。尽管奥巴马当前表示期望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不是停留在6个月的时限上,但显然美国国会、以色列等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意愿等更长的时间。半年时间对积重难返的伊朗核问题就所有方面达成一致绝对不太现实,除非美伊等各方在相关问题上能够作出重大让步。在相当程度上,日内瓦过渡协定更像是伊朗同国际社会建立信任签署的协定,但6个月的有效期不免对最终协定会带来由于紧迫性而造成难以成功的巨大隐患。

       2.美伊谈判的不对等制约最终协定

       除了日内瓦协定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谈判者在地位上的不对等也让伊朗核问题能否通过谈判解决存在变数。

       其一,谈判深入将迫使伊朗必须在核意图上表明真实意图。当前日内瓦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原因在于,谈判的问题仍处于可磋商的层面,并不牵涉更深度的问题。伊朗仍然能够维持临界点和模糊策略,在推进民用核能时获取军事收益的可能性。(33)随着谈判推进,公开所有秘密核设施、彻查伊朗所涉及的核武问题、深度探讨伊朗在民用核能上的实际需求和适度规模等实质问题,都将不可避免地摆在谈判桌上。这种剥茧抽丝式的做法实际要求伊朗必须对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武计划作出切分,在核意图上彻底摊牌。如果伊朗愿意将游戏进行到底,那么伊朗将面临痛苦而具体的抉择和重大的让步,无法继续维持它的现阶段临界点和模糊策略,而这可能是未来核谈判难以推进甚至搁浅的关键。

       其二,弃核的不可逆性同制裁的可逆性的矛盾制约伊朗作出重大让步。当前谈判的核心是核进程暂停换取制裁解除,但随着谈判深入,暂停可能向永久停止或弃核方向发展。由于制裁解除可以恢复,但就伊朗而言,放弃敏感核活动具有不可逆性,若再寻求重建远非一日之功。而且,拥有敏感和可军事化的核设施是伊朗同美欧谈判的筹码,一旦去核化,伊朗将彻底丧失基本的谈判资格和筹码,而这反过来又决定了伊朗在核立场上的坚持态度。

       其三,在谈判之外寻求改变现状将削弱双方对谈判兴趣和妥协意愿。尽管双方高度重视谈判,但是和谈在实质上既是试探也是试错。试探是指测试双方对和谈的意愿程度和妥协限度,试错则意味着双方在探讨外交解决可能性的同时,也在探讨外交解决的不可能性,测试核谈判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美伊无法避免双方在谈判中互有欺诈,却能避免自己利益受损。因此,双方的理性选择是从最坏盘算中思考对策,保持自己政策的灵活性。美国国会表示,将继续加强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在2013年访问中国,同中国签署220亿美元的欠款转为投资协定,表明伊朗在另辟蹊径。在谈判之外寻求经济突围和安全自保的行为,(34)不仅会削弱双方对谈判兴趣,同时也对双方的妥协意愿产生重大影响。

       五、日内瓦协定的前景探析

       假定美伊各方能够就伊朗核问题达成最终协定,这一最终协定必然是以切割伊朗的核武活动和严格限定伊朗的民用核计划为基本前提和内容。并且,被容许的核活动必然是被严格限定在低浓缩铀、较低的生产规模、严格监管等方面,伊朗所获得的也只是更多而非所有的制裁被解除。倘若如此,最终协定对美伊两国的安全战略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美国来讲,敌对的伊朗拥有核武器是美国的心腹大患。核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直接关系到美国能否有效应对伊朗核挑战、稳定中东和全球战略的空间转换等重大问题。一旦最终协定能够如期签署并得以执行的话,美国在地区内面临的核挑战将迎刃而解。

       除了核问题,美国的中东议程中还有叙利亚、阿富汗等问题,但是美国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和耐性。至于美伊关系改善或者伊朗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等议题,美国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的迫切性。迫切性不足必然带来动力不足。而且议题一旦从核问题转入关系改善等事项上,主动权将从伊朗转移到美国一方,伊朗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美国需求以及关系改善对美国的意义,将成为美国考虑的首要问题。

       但对伊朗来讲,情况正好相反。核问题对伊朗意义重大。

       其一,伊朗期望凭借拥核而改善自身的安全环境。萨达姆、卡扎菲的弃核教训和朝鲜拥核经验,提醒伊朗在同美国打交道时必须有终极武器作为后盾,否则只会让事态更糟,弃核最终只会丧失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伊朗在模糊战略下保留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核设施和核材料,是其保障自身安全的法宝,因为保留这些敏感的核活动和核材料实质上为伊朗保留了发展核武器的潜在可能性。在中东合作性安全结构尚未建立和联合国、大国难以对伊朗提供有效安全保障之前,美国仍然是伊朗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只有保留敏感核材料才是自保的核心和关键。这可能是伊朗苦费周折,不惜与国际社会对立的深层原因。如果伊朗同意核活动被限定在极低和极少的范围之内,这对伊朗安全的效用则完全是杯水车薪,仍可能丧失同美国对抗的基本筹码。

       其二,核能力是伊朗手中的金钥匙,伊朗期望运用这把金钥匙打开美伊关系、伊斯兰政权和价值观被承认、融入国际体系的机会之门。这一切对伊朗来讲,同核问题一样具有相当的迫切性。但对美欧等国来讲,伊朗要价太多也太难满足。而且如上所述,即使伊朗签署最终协定,在核问题上作出重大妥协,美伊关系改善、融入国际体系、价值观承认等仍存在巨大变数。那么,当前伊朗在核问题上妥协的价值何在。这似乎成了无解之题。但是,伊朗经济状况因制裁而恶化是现实的,伊朗能否找到新的破解方法将成为关键,否则只能按照美欧等国开具的药方走下去。

       2014年4月,新一轮的核谈判无果而终。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的未来地位、联合国的核查与监管、美伊国内的保守势力等都成为制约签署最终协定的重要因素。7月份到期的中期协定让各方深感时间的紧迫,也让日内瓦协定开启的双层博弈更加紧张。未来的最终协定不仅取决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让步空间和力度,也取决于美国、沙特、以色列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三方容忍限度的最大公约数。但不管怎样,最终协定更像是在多个行为体之间流转的玻璃花瓶,只有各方表现出最大的诚意,对各方利益都能表现出足够的关切,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否则,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让现在的努力与坚持毁于一旦,并成为各方谴责的对象。

       注释:

       ①焦世新、周建明:“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2期,第40~46页。

       ②"The Economic Cost of the Afghanistan and Iraq War",in SIRPRI Yearbook 2012: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p.156~161.

       ③Adrian Blomfield,"Iran Promises Retaliation against Attack on Nuclear Facilities," The Telegraph,September 28,2012.

       ④西方智库对伊朗的潜在报复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参见Anthorny H.Cordesman,"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reventive Strikes Against Iran's Nuclear Facilities," CSIS Report,September 10,2012,http://csis.org/files/publication/120906_Iran_US_Preventive_Strikes.pdf; "Weigh Benefits and Cost of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ran," Wilson Center Report,November 9,2012,http://www.wilsoncenter.org/sites/default/files/IranReport_091112_FINAL.pdf; Michael Eisenstadt and Michael Knights,"Beyond Worst-Case Analysis:Iran's Likely Responses to an Israeli Preventive Strike,"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Policy Notes,June 2012.

       ⑤伊斯兰革命后与国王政权时代的外交安全立场迥异,这实际是伊朗外交和安全上的断裂。参见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分析》,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49~166页。

       ⑥Joseph Moynihan,"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and the United States:Common and Uncommon Interests," in Christian Koch and David E.Long ed.,Gulf Secu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bu Dhabi:The Emirates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and Research,1997,pp.57~74.

       ⑦John W.Garver,China and Iran:Ancient Partners in a Post-Imperial World,Washington: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5,pp.95~124; pp.237~302.

       ⑧西方一直诟病伊朗的政治制度,认为是在原教旨主义指导下复制默罕默德时期的制度,但伊朗认为这一制度更能够体现伊斯兰和民主的结合。参见Ali M.Ansari,Iran,Islam and Democracy:The Politics of Managing Change,London: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0.

       ⑨在融入国际体系寻求发展方面,中国有许多值得伊朗学习的经验。参见秦亚青:《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陶坚:《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⑩Marina Ottaway,"Iran,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Gulf:The Elusive Regional Policy," Carnegie Endowment Paper No.105,November 2009,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iran_us_gulf1.pdf; David Aaron,Frederic Wehrey,Brett Andrew Wallace,"The Future of Gulf Security in a Region of Dramatic Change Mutual Equities and Enduring Relationships," Rand for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2011,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conf_proceedings/2011/RAND_CF293.pdf.

       (11)制度霸权是美国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见门洪华:《霸权之翼:美国国际制度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协定的具体内容分别参见"Statement by the Iranian Government and Visiting EU Foreign Ministers," IAEA Website,October 21,2003,http://www.iaea.org/newscenter/focus/iaeairan/statement_iran21102003.shtml; "Iran-EU Agreement on Nuclear Programme," IAEA Website,November 14,2004,http://www.iaea.org/newscenter/focus/iaeairan/eu_iran14112004.shtml.

       (13)"Implementation of The NPT Safeguards Agreement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of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in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AEA Board Report,November 14,2013,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Documents/Board/2013/gov2013-56.pdf.

       (14)印度是先和平后拥核的典型。先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建立核设施,之后在1998年进行核试爆。参见George Perkovich,India's Nuclear Bomb: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

       (15)美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James Jeffery表示,现在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在于,制裁与弃核的关系就是瓶子与水的关系。美国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打破瓶子即只有制裁才能让伊朗屈服,但是中俄等国却期望保持瓶子,即不施压不制裁而让水自己倒出来,其结果是伊朗不惧美国压力。

       (16)Ramsey Al-Rikabi,Anthony DiPaola and Indira A.R.Lakshmanan,"Oil Slump Seen as 'Knee-Jerk' Reaction to Iran Deal," Bloomberg,November 25,2013,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11-24/u-s-says-iran-oil-exports-can-t-increase-under-nuclear-accord.html.

       (17)Ladane Nasseri,"Rohani Pledges Moderation as He Takes Iran Oath of Office," Bloomberg,August 4,2013,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8-03/iran-s-rohani-endorsed-by-leader-says-seeks-moderate-approach-.html.

       (18)2010年,美国和以色列通过制造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造成纳坦兹浓缩铀厂和布什尔核电站数万台控制系统电脑和服务器,以及数千台离心机受损。参见David E.Sanger,"Obama Order Speed Up Wave of Cyber Attacks Against Iran".The New York Times,June 1,2012; Yaakov Katz,"Stuxnet May Have Destroyed 1,000 Centrifuges at Natanz," Jerusalem Post,December 24,2010.

       (19)Rebecca S.Stoil and Ricky Ben-David,"Obama:Iran Can Have Peaceful Nuclear Program,'Modest Enrichment'",The Times of Israel,December 7,2013,http://www.timesofisrael.com/obama-my-goal-is-to-prevent-iran-from-getting-nuclear-weapon/.

       (20)Jim Sciutto,Jennifer Rizzo and Tom Cohen,"Rouhani:Nuclear Weapons Have No Place in Iran's Security," CNN News,September 24,2013,http://www.cnn.com/2013/09/24/world/un-general-assembly-tuesday/.

       (21)Peter Baker,"U.S.and Iran Agree to Speed Talks to Defuse Nuclear Issue," The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7,2013.

       (22)"Implementation of The NPT Safeguards Agreement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of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in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AEA Board Report,November 14,2013,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Documents/Board/2013/gov2013-56.pdf.

       (23)尽管CVID是探讨朝鲜弃核谈判中反复强调的术语,但它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伊朗核问题。参见David Albright and Corey Hinderstein,"Dismantling the DPRK'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A Practicable,Verifiable Plan of Action," Peaceworks No.54,http://www.usip.org/publications/dismantling-the-dprks-nuclear-weapons-program-practicable-verifiable-plan-of-action.

       (24)Deb Riechmann and George Jahn,"Iran Nuclear Deal Reached at Geneva Talks," Huffington Post,November 24,2013,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11/23/iran-nuclear-deal_n_4331281.html.

       (25)Parisa Hafezi and Justyna Pawlak "Breakthrough Deal Curbs Iran's Nuclear Activity," Reuters News,November 24,2013,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11/24/us-iran-nuclear-idUSBRE9AI0CV20131124.

       (26)Najmeh R Bozorgmehr,Lionel Barber and Ajay Makan,"Rafsanjiani Raises Hopes of Full Iranian Nuclear Accord,"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6,2013.

       (27)Henry A.Kissinger and George P.Shultz,"What a Final Iran Deal Must Do," The Wall Street Journal,December 2,2013.

       (28)Peter Oborne and Neil MacFarquhar,"Elections in Iran Favor Ayatollah's Allies,Dealing Blow to President and His Office," The New York Times,March 4,2012.

       (29)总体来讲,鲁哈尼选举胜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拉夫桑贾尼为代表的务实保守派和哈塔米为代表的改革派的支持。参见"Ex-President Rafsanjani Joins Khatami to Back Rohani in Iran President Election" the Bloomberg,June 11,2013,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6-11/iran-ex-president-khatami-urges-reformists-to-vote-for-rohani.html.

       (30)关于伊朗的权力结构,参见Wilfried Buchta,Who Rules Iran? The Structure of Power in the Islamic Republic,Washington:Washington Institute of Near East Policy Studies,2002.

       (31)在核谈判进程中哈梅内伊就表示美国是微笑的敌人,这在提醒美国是利用谈判来实现经济施压和军事恫吓未能实现的目的。"Nobody Entitled to Demoralize Negotiating Team," Iran Daily,November 3,2013,http://www.iran-daily.com/1392/8/13/MainPaper/4643/Page/1/.

       (32)Adi Gold,"Netanyahu:Rohani Is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YNet News,October 1,2013,http://www.ynetnews.com/articles/0,7340,L-4435422,00.html.

       (33)关于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的临界点策略,参见赵建明:“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策略解析”,《西亚非洲》2009年第11期,第48~55页。

       (34)胡锦洋、刘德:“中国与伊朗就220亿美元石油欠款达成协定,将用投资代替”,人民网,2013年11月4日,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3/1104/c71661-23425439.html。

标签:;  ;  ;  ;  ;  ;  ;  ;  ;  ;  ;  ;  ;  

美国和伊拉克在伊朗核问题和“日内瓦协定”上的战略互动_伊朗核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