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论文_周久云

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论文_周久云

【内容提要】历史图片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辅助教材的作用,历史图片包括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实物)图,图表图柱图。这些插图都是编者根据教学需要精心编排的,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直观教具。正确使用历史插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插图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翻开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精美的彩色排版,新增的“动脑筋”“活动探究”等辅助栏,多种多样的学习探究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评价······。不过对学生来说,最吸引他们的还是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图文并茂,还配有精美的地图册,打开书,他们会迫不急待的看起这些图片来。由此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近年来,我经常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那么,课堂上如何巧用课本插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插图,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采用复习导入法,有的老师采用故事导入法,也有的老师采用热门话题导入法,而我觉得巧用图片,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大跃进”时,拿出当时很流行的架子车装不下一个大萝卜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有没有这种可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通过一看一问,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导入选择图片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图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插图,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它能打破时空,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的真实,起到文字叙述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七年级上册第40页的课文中只是提及“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并没有提到有哪些兵器,有什么样的兵器。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兵器却有一种近乎自然的兴趣。课本第41页上就有刀、剑、矛、戈、戟等兵器的插图,这样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兵器的式样、兵器的种类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这些插图就起到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的作用。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历史课本中只介绍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小字的形式介绍了曹操的实力如何由弱变强。课本第81页有《曹操》的插图,学生可从图中读出曹操“秉烛夜读,饱读诗书”的印象,再结合语文课文中曾学过曹操的诗篇,这样使曹操的形象更丰富饱满,学生从而得出对曹操完整而客观的认识。再有七年级上册第111页,课文用插图的形式介绍了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看插图,学生对我国古代造纸的过程有了很清楚地了解。而且,在我们所在的地区,还采用这一流程来造草纸。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拉近了历史学习的距离,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插图,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教学中要力求寻找各种方法,化难为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利用课本插图这些形象有趣的材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以此引起他们的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例如,在学习“西周分封制”它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言其为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很大。但如果利用《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进行分析,就比文字说明直观得多,由此,学生对分封制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采用提问、思考、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回答问题:西周统治者怎样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通过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分封制的概念。接着,教师抓住《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进行讲述,指出西周分封制是层层封下去的,由此形成了森严的等级。教材插图就把西周分封制这个难点,通过一个直观而简洁、明了的示意图,把西周不同的阶层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现出来。图最上面一层是周天子,其次是诸侯,第三层是卿大夫,第四层是士,第五层肩扛劳动工具的为平民,压在最底层弯腰的是奴隶,其中,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者。这样利用直观的插图分析,可以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更高一级的教学要求。七年级上册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中,配有十分丰富而有精美的图片,充分展示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工艺的高超和杰出的成就。不少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指导学生鉴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树、青铜人、青铜面具等青铜名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是七年级上册课本第112页有蔡伦墓的插图。学生看到插图时,脱口而出“哪里有墓?”。教师补充介绍蔡伦墓的规模,指出我们看到图片所指的只是墓园的大门,可见他的墓很大,反映了他生前享有很高的地位。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后人为什么要为出身卑微的蔡伦修一个如此大的墓?学生马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出他因改进造纸术有巨大的功劳。教师抓住机会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啊,我们只有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社会的肯定,才能受到人民的尊崇。巧用历史插图,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机会进行教学,也能轻松地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恰当地运用历史插图,能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形象,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感性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铜玉《让历史教学畅游在文学中》,广州:广东教育,2003(6).

[2] 李卿《从编者的角度看“历史”插图的设置与运用》,西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8).

[3] 马执斌《挖掘历史照片文献价值,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天津:历史教学,1999(2).

[4] 李铜玉《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像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广州:教育信息技术,2005(7).

论文作者:周久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巧用部编版课本插图,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论文_周久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