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120-01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
一、数学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和教学条件直接有关,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教学工作同样是重要的,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起始阶段的学习,贯彻阶段侧重,坚持学以致用。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情境应具有一定难度,应遵循由己知到末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激励作用。
3.变更作业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这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教师除对练习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外,还应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如联想对比、归类、分解对比等。
4.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赫尔洛克研究表明,学习的外部信息反馈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并对学习需要发挥激励作用。我们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练习、测试的适当评价在对学生起到强化知识、娇正错误作用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对学习者有两方面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应重视两点: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 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有较为明显的表现。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体验。
2.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三、克服数学焦虑感,培养学习数学的意志和毅力
数学焦虑感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担心弱点被暴露而导致的。因此,数学焦虑感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数学焦虑感,首先应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妥善对待学生的错误,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毅力,能有效地克服数学焦虑感,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 首先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再次,正确评价学生:从表扬鼓励为主,注意成绩反馈的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最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工具性动机与融合性动机相结合,形成远大理想。
2.在数学实践中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 数学实践练习有目的性、计划性,从简到繁,使学生获得锻炼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意创设困难情境与艰巨条件,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及时评定练习实践结果,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针对意志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操练内容和重点,分层教学。
4.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
四、研究学生性格结构差异,因材施教
那些缺乏兴趣、动机和意志毅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由好奇到厌倦,最终发展到放弃。这样,在教学整体中就出现两极分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蕴藏的道德美、伦理美内涵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激发起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练习实践中培养和减少性格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练习实践可使学生明确行为目标和自控能力,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3.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差生的雕像作用。 增强差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减少与优秀生的差异(含性格结构差异和知识能力差异)。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都需要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于学习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格品质。对于固执的学生,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热情帮助,使之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法
对一百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结果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下面谈谈激发与培养兴趣的几种途径:
1.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问卷调查中,94%的学生回答: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期学生报以专心和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理解差生,课堂内外师生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都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求得情感共鸣,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因此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缺少主体的参与,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师应在教学中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数学语言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精讲多练,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创设“表现”环境;知识的讲解应举一反三,化难为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挖掘教材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 现行中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是关于数学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材料,另外还有大量关于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渴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背景知识受文化影响,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准确把握某些数学术语的含义,正确地用数学表达思想,提高知识实践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教师可组织适当的竞赛、课外阅读、数学角、数学板报等活动形式。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成功。
5.习惯和学法是成功的保证。 中学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又处于性格的形成期。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a.勤于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
b.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c.专心听讲,勤奋刻苦的习惯。
d.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e.养成课堂的学具准备、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学习中见“四两拔千斤”之效。 所谓学法,实质上应指:
a.记忆方法。如记定理、公式、概念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
b.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总之,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论文作者:张胜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动机论文; 智力因素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