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联机空调系统特性与设计侧重点论文_郑小峰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多联机凭借自由灵活安装方便的特点发展迅猛,逐步占领传统空调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且赢得用户青睐。多联机空调系统即为现阶段家用中央空调的主要机型,其优势包括系统简单、结构紧凑、节能及舒适,每一个房间都可以予以单独调温,可以达到各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基本需求。文章以试论多联机空调系统特性与设计侧重点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多联机空调系统;特性;设计;侧重点

引言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以及物质享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被更多的应用于建筑中。特别是多联机空调系统以其低能耗、精准温控以及体积小的优势备受更多人的青睐。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暖通空调多联机的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并对提出相关设计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空调系统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特性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较之常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无显著区别,通过Compressor、Condenser等构成。较之常规蒸汽压缩式制冷设备显著的区别即为,热泵型(包括热回收型)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室外侧换热器均具有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双重功能。在单元式系统装置中,相关部件为达到整机制冷及制热能力而配置,在同样的工况下各类配置系统能够具备差异化的运行数值。针对特殊工作能力的空调设备,Compressor、Condenser的工作性能是存在内置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工况标准,所以二者也无法作为单独的部件应用在其他系统。

2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的侧重点

在选择冷媒配管时,不仅要依附于配管其下游连接的容量,同时还要根据refrigerant的种类,而refrigerant种类的确定又要依附于设备的型号。因此,冷媒配管的选择一定是在完成设备招标之后进行。现阶段,多联机系统较为多见的refrigerant主要包括R22、R407c以及R410a。无论是室外机亦或室内机,refrigerant的选择与设备的选择要相互兼顾,避免无法互通的问题。设备制造商逐渐侧重于制造使用R410a的设备,同时客户也开始广泛应用R410a的设备。这主要是由于R410a的设备具有非常高的运行效率,同时具有环保性。refrigerant性能如表1所示。

臭氧层破坏潜能表示将R11作为1的相对系数。通过表1显示,R410a的设计压力要超过R22、R407c,其超过R22百分之五十,超过R407c百分之六十,配管材质与壁厚的选择一定要将这一特点纳入其中,进而确保系统在设计压力条件下运行的稳定性。而多联机系统冷媒配管基本采取无缝铜管,在我国其材质指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统一。其指标如表2所示。

国标TP2牌号无缝铜管含磷,亦为磷脱氧无缝铜管,能够从根本深化管材强度,进而提高耐蚀性,加强纤焊性能,能够达到日本等国家指标与多联机系统冷媒配管需求。由于多联机系统大多从日本进口,一些制造商所提供的安装说明均择取日本指标JISH3300。而针对于冷媒配管管径选择,要依附于系统各管段下端流经的refrigerant容量而定。不过R22、R407c以及R410a由于设计压力不同,因此具有一定的偏差。而且,相应的制造商所提供的安装技术说明所推荐的管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个别厂商差异较大。而R22与R407c系统,管径选择如表3所示。

有关冷凝水排水管管径的选择。冷凝水排水管系统设计即为多联机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设计人员要尤为注意。其设计要具备科学的分区,同时根据坡度以及坡向选择正确的管径。排水管管径选择计算,除凝结水流量的计算要制造方提供数据外,其管径的计算与坡度的明确要依附于既有指标、规范予以计算。首先,依附于此管段室内机数量与容量计算出排水流量;在此基础上依附于排水流量计算出管径,同时明确排水管坡度。相关管段允许流量L根据下述公式予以计算:L=ΣА×2(1)式中:ΣА是各管段中所有室内机的总容量;2是室内机每HP产生的冷凝水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较之常规蒸汽压缩式制冷设备显著的区别即为,热泵型(包括热回收型)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室外侧换热器均具有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双重功能。在单元式系统装置中,相关部件为达到整机制冷及制热能力而配置,在同样的工况下各类配置系统能够具备差异化的运行数值。针对特殊工作能力的空调设备,Compressor、Condenser的工作性能是存在内置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工况标准,所以二者也无法作为单独的部件应用在其他系统。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冷媒配管的选择、refrigerant的选择、无缝铜管的选择、冷媒配管管径的选择以及冷凝水排水管管径的选择。因文章篇幅有限,因此仅能简单阐释个人浅见,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仍有大量内容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望文章对多联机空调系统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春龙,王惠光,熊学艺,等.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节能[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108-110.

[2]顾庆祥,王建平.新型节能空调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和节能分析——针织圆机、服装制衣节能工艺空调系统[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空调除尘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10:7.

[3]周洪煜.基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中央空调节能运行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7.

论文作者:郑小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论多联机空调系统特性与设计侧重点论文_郑小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