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的成就、问题及对策_新华书店论文

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的成就、问题及对策_新华书店论文

我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成绩、问题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成绩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供销社售书点、新华书店下伸网点为主的农村售书点形成网络,大批敬业爱岗的发行人员壮大了农村发行队伍,大量质优价廉的面向农村的出版物丰富了农村图书市场,并正在逐步摸索建立完善各种农村图书销售方式和管理方法。据统计,1986-1996年,农村县以下(不含县)图书零售额达233.59亿元,1997年全国县以下图书发行网点41228处,发行人员54628人,农村发行形成一定规模,达到一定数量。

近年来,经过各出版发行单位的努力,农村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出版单位面向广大农村读者组织出版了一大批质优价廉、通俗实用的图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读者对农业实用科技、乡镇企业技术、产业化经营、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图书的需求,丰富了农村图书市场。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书库》,金盾出版社的图书等在农村市场受到欢迎。大多数省还立足于自己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特色组织了定位于农村市场的图书,如江苏省出版总社及所属单位联合出版的《跨世纪农村书库》,黑龙江科技出版社的《农村奔小康丛书》,在选题确立、编辑加工、印制装帧、宣传发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一些省市区有计划地组织兴建布局合理的分级批销中心,农村图书网点的货源供应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观。如云南省在下关、开远、思茅建立三个二级批销中心,广西在河池建立二级批销中心等,对于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的图书发行起到了重要的“蓄水池”的作用。江苏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湖南的“四湘发展战略”等,立足实际需要,构架全省批销中心的格局,富有特色。

(三)农村图书市场中的流动供应,作为一种重要的销售形式,与坐店经营相结合,形成了立体销售网络。1996年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新华书店健全农村图书发行机构,充实农村发行人员,保证农村流供员的数量及下乡天数。许多省市区新华书店结合实际,要求各基层新华书店保证20%-30%人员从事专职流动供应。河北、北京等地还规定凡新调入的人员,必须从事3年以上的农村流供。尤其自开展“三下乡”活动以来,基层新华书店深入乡镇企业、村前地头、政府机关学校,或利用节假日摆摊设点、举办农村书市,繁荣了农村图书市场,部分满足了农村读者的购书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四)农村新华书店下伸网点的建设在有关经济政策的扶持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河北省确立了“把新华书店办到农村去”的发展思路,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农村发行网点,并推广衡水地区新华书店在农村建立连锁店的经验。广东南海县采用连锁形式,湖北采用多方集资形式建立乡镇售书点等,力图顺应市场经济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要求,在管理方式和经营形式方面都有所创新。

各地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也十分重视基层新华书店下伸网点的建设。许多省制定了集镇书店发展计划。浙江、江苏、黑龙江、贵州、河南、湖南等省还规定,每建一个集镇书店,由省新华书店补贴3万—10万元。据1997年调查,1994-1996年湖北、海南、重庆、河南、山西、河北、浙江、贵州、广东等省市新华书店网点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发展极不平衡。以东南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省和内陆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贵州5省区1997年农村(指县以下,下同)图书销售为例,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报表统计,沿海5省该年的农村图书销售额(不含教材)共为22.48亿元,而内陆5省区则只有1.59亿元,分别占全国农村图书销售总额61.79亿元的36.39%和2.58%;从供销社售书点数量看,沿海5省该年供销社售书点数为6173处,内陆5省区则只有483处,分别占全国供销社售书点总数的25.94%和2.03%。由此可见,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农村发行工作差距大得惊人,力量极不平衡。

第二,全国农村图书消费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个别指标呈下降趋势。据初步统计,从1986-1997年,全国农村年图书零售额(不含教材和批发)从4.19亿元增长到61.8亿元,11年间农村图书零售金额增长幅度约为14倍,同期全国年人均图书消费仅增长9.07倍,因此,全国农村图书消费增长速度较快。但若按9亿农民计算,此11年间农民人均年购一般图书仅2.16元。再考虑到10多年间物价上涨指数和原基数太低,这种增长不能令人满意。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农村售书点总数呈下降趋势,现有一些农村供销社售书点实际流于形式,大大影响了农民的图书消费。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焦虑。

第三,农村图书市场尚未得到出版部门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出版管理部门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重视,正是对部分出版发行部门忽视农村图书市场的反拨。政府的重视虽然能收到一时之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农村图书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介入和精心呵护培育。出版部门面对农村图书市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图书选题开发有待深入,要做到兼顾全国农村大市场和地区专门小市场、眼前火热的市场和未来有潜力的市场的统一。(2)农村图书的编写印装要适合农村读者的文化水平、现实需要、经济水平,要突出实用、通俗、操作性强、能见实效的特点,要尽力做到质优价廉。(3)农村市场培育需要更大的投入。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相比,有诸多不同特点,如购买者分散、文化产品需求相对较滞后、传媒广告影响程度低、市场网络不健全、流通主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等。习惯于城市作战的出版部门在农村市场的汪洋大海之中尚显得措施乏力、手段不足。

第四,农村图书市场建设困难重重,其中经费问题是一个困扰发行部门的重要问题。虽然走村串户、逢集设摊、送书下乡可以满足一时一地农民对部分图书的需求,但建立乡镇售书点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重要措施,是做好农村图书发行的重要标志。目前乡镇的售书点有供销社售书点,新华书店下伸网点,青年科技推广站售书点,乡镇企业、学校、机关等零售代销点等多种形式,其中,新华书店下伸网点是稳固而重要的农村发行基地,必须大力发展,但经费筹措是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

三、几点建议

开拓农村市场是我国今后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我国综合国力水平有限,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边远农村自然人文环境较差,开拓培育发展农村图书市场,加大农村图书发行工作难度很大。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笔者不揣冒昧,对做好农村发行工作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图书发行网点,方便农村读者购书

多年农村图书发行实践证明,农村图书发行工作要搞上去,农村发行网点必须建下去。将发行网点建到乡镇,甚至行政村、乡镇企业、学校,是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标准之一。

农村发行网点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要将基层新华书店自建下伸网点和发展供销社等售书点相结合,形成数量适宜、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农村图书发行网点。

要在5年时间内逐步做到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口集中的乡镇建立新华书店下伸网点。下伸门市部的建设工作,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采用自建、租赁、合建等多种形式,调动书店职工、供销社、集个体图书经营者参与投资网点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创造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没有新华书店下伸网点的地区,基层供销社门市部可开设图书销售专架专柜,有条件的地区可开设专门的图书销售门市部。基层新华书店还可积极利用农村科技推广站、乡镇企业、学校、集个体售书点建立固定的图书代销点。

(二)加强农村发行网点的经营管理,巩固发行网点

农村图书网点的巩固难于发行网点的建立。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加强网点的经营管理,提高营销业务实绩,多发好书,使销售网点图书的进、存、销形成良性循环。

基层新华书店下伸网点和供销社售书点要建立完善的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确定联销计奖计酬的奖惩制度,奖励政策措施要向坚守在农村图书发行一线的基层人员倾斜,调动一线发行人员多发好书的积极性。

农村发行网点可采用新华书店独资、与供销社等合资、股份合作、连锁经营等多种经营管理方式。新华书店要同各网点签订规范的责任合同,详细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保证网点图书发行的质量和效益。

坐店经营和流动供应相结合是适合农村图书销售的一条重要措施,应该大力提倡。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各种活动安排,加强与政府机关、厂矿企业、学校、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联系,介绍推销图书。每个基层网点要与10个以上的农村专业户建立固定联系,定期了解他们的图书需求,主动上门服务。各级新华书店要将农村图书市场的占领与开拓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农村图书市场,为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基层新华书店要继续大力支持供销社发行网点的图书销售业务,适当提高网点经营图书的批零差率或代销手续费,实行主动供货与自由选货相结合,坚持包退包换制度,坚持送货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调剂余缺。

(三)农村图书发行要组织好适销对路的货源,保障供货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深化,农村人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图书供应工作要关心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变化,深入研究农村图书市场,组织充足的货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要做好批销中心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大中心城市批销中心向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能力。各发货店要为农村市场准备充足的货源,及时发运。基层新华书店门市部的一般图书品种要保持5000种以上。原则上,下伸门市部经营的一般图书品种应保持在800种以上,供销社售书点应保持在600种以上。一般图书的销售额点销售总额的比例一般不少于30%,其中工业技术与农业科技图书的销售一般不少于10%。

(四)做好农村地区的音像制品的发行工作

随着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音像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搞好农村地区音像制品的发行工作是出版界发行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各级新华书店销售门市部和各级供销社建立的商场售书点要专辟音像制品销售柜台或区域,配备专门人员,添置必要的音像设备。要支持乡镇新华书店销售网点和供销社售书点音像制品发行工作,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购置音像设备,尽力组织有关农村科技知识教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像制品,方便农村群众学习实用科技知识,满足他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强农村发行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做好发行工作的重要保证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协调、监督。要根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地缘情况,确定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思路,制定年度及近期、中期工作目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执行,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在对各级新华书店进行年度考评时,要将农村图书发行作为一项必备的重要考核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省(市、区)、地(市)、县各级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邀请各有关主管部门参加,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级新华书店要明确规定农村图书发行的各项销售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列入经理任期责任目标。各级新华书店要成立由一名经理负责的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小组。基层新华书店的主要工作是搞好农村图书发行,已撤销农村发行组的一定要恢复,没有建立的一定要及时建立,已有的一定要巩固。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层新华书店从事农村发行的人员不能少于书店正式人员的三分之一。新华书店新录用的从业人员必须首先从事2年的农村发行工作;基层新华书店新录用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2年农村图书流动供应工作或乡镇网点的锻炼,才能从事其他业务工作。

各级供销社要成立由一名主任负责的图书发行工作领导小组。供销社大中型商场要设立专门区域售书,尽量做到开架销售。在没有新华书店下伸网点的地区,基层供销社要设立图书销售专架专柜,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单独的图书销售门市部。各级供销社要将商场门市图书销售情况作为经理任期责任目标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制定任务,定期检查,按工作实绩奖惩。

标签:;  ;  ;  ;  

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的成就、问题及对策_新华书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